刍议水墨画艺术的传统与

点赞:10343 浏览:439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中国水墨画中的传统,有许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好好地继承,以传统笔墨表现新的题材内容,必然要在技法上作新的探索与尝试.创新必须遵循绘画的基本准则,遵循水墨画发展的自身规律,检测如以反对这些准则为乐事,这种没有根基的创新无法使水墨艺术真正振兴.反之,认真汲取古人的作品里优秀的成分,从大自然中寻求时代感觉,就有可能步入发展的广阔空间.

【关 键 词 】 水墨艺术、传统、继承、创新

对美的渴望是人类的天性,只有美的事物才能给人以愉悦和激励,才能产生巨大的的魅力.“精而造疏,简而意足”,可以说代表中国水墨画艺术的审美原则,历代彪炳于史册的水墨画精品,莫不兼备笔墨、意境、气韵之美.艺术是情感的产物,重复古人、重复别人、重复自己的作画岂能感人?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更新,水墨画艺术也在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画的宗就是笔墨.中国画的笔墨进过千年的发展,已成为它的根本,抛弃了笔墨也就无所谓中国画.

刍议水墨画艺术的传统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笔墨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讲传统是天经地义的.水墨绘画艺术自身就是中国画传统在当今的展开,作为大背景的中国文化,也是其传统在当今的展开,水墨画的恪守传统,并不意味着泥古.同样,世界上其他民族的艺术文化亦如此.因为各自拥有源远流长的根基,故而每一种艺术都有其灿烂的形态,共同丰富着人类的精神世界.无论国度,无论地域,几乎无一例外的在一各种传媒方式来展示各民族、各时期、个性太的文化样式,昭示人们不要忘却先人的智慧.意境在唐,笔法在宋.中国绘画对笔墨高度重视,但不是技术崇拜,一根线、一块墨迹、是符号、是技法,有时甚至是程式的.“技近乎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艺术创作过程中笔墨的修养还远远不够,换句话讲,强调笔墨修养,是说要对毛笔、水墨的特性以及它所蕴含的趣味充分地掌握领略之后,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无所顾忌,挥洒自如.而不是某种规范禁忌之中,为笔墨所累.只有掌握了笔墨又超越笔墨,才会运神思于笔墨之中,才会有真正的艺术创造.绘画作品是画家生命的无话形态,个人不满于现状,就想在作品中加入一些新的东西,使得本来成熟的东西出现一种不平衡,清湘、八大及四王恽吴皆在董其昌的风韵中加进新的元素,在清一代,演化出各自的新生面.可以说,画家内心的不安,便是画面可能生新的源头.曾见否,毕加索从非洲土著艺术直汲灵感、马蒂斯缠绵于阿拉伯情韵、白石老人则徜徉于田垅篱间寻觅农家主题,艺术的典范只有在互动互惠中得到丰富.


应该说中国画影响了西方现代派的绘画,马蒂斯、毕加索等绘画大师都从中国画中获得过灵感,特别是线条,运笔的提、捺、顿、挫可最大限度地发挥线条表现力,体现笔墨特殊的神会.这种气韵体现在中国画对书法陈旧的吸收和利用上,西方画家把书法看作抽象绘画,以书法的笔趣获得对形的概括,即简约,又具有很强的概括力,梁楷等成就较大的水墨大师,都是发展了这一特点.与之相对应的西方作品透出的是一种震撼力,它扑面而来,直接打动观者的心灵.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于色彩、构图都无所顾忌,甚至必须利用奇思妙想的变形、拼贴等手段,强化要表达的意念.与古典写实主义油画相比,现代派的作品放弃了古典时期各种规则和对形的客观质感的细致描摹,直接以印象、感觉为表现中心,一切为表达的需要而需要,这种“实的形转为虚的意”转变拓宽了绘画艺术的表达空间和精神性的容纳力量,这正与中国画的水墨写意性有着某种相通之处.如晋唐宋元的卷轴画和古典的西方油画,都讲究绘画性、造型性,只是前者用笔墨造型,后者用色彩造型;明清以来的写意画和现代西方油画,都讲究非绘画性、抒写性,只是前者用笔墨抒写,后者用色彩抒写.由此,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画的水墨写意性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沈括《梦溪笔谈》中“书画之妙,当以神会”,神会就是物、人两方面的统一契合,达到物我一如的境界.意境是中国画的一大特色,古人的意境与今人的意境的不同,反映在不同时代的精神追求,同时咏梅、同时用《卜算子》词牌,今人所表达的情怀与陆游则完全不同,新的时代会使我们产生新的精神内容,这必然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而气韵被视为画家精神世界的总体,决定着作品的意蕴和精神,作品的精神也正是画家精神的物化形态,所以古人说“气去精神绝”,气韵和精神的统一正是画家自身生命力、艺术创造力的表现.传统水墨国画对色彩一直是忽略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西画却注重色彩的表现力,讲究色调的冷暖、搭配的和谐、光影的效果.当然,中国画要发展,要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凸显水墨笔意的“精气神”,必须要学习外国的东西.这样的实践就如同中国人穿着西装还是中国人,唐装穿在外国人身上也不会变成中国人一样.如果把这些引过来,将会很大程度上扩展中国画的容量和艺术表现,这样的实践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其实,撇开传统的创新也在继承着这一种或那一种的传统,例如现代水墨和彩墨画的一些创新,实际上就是继承了西方艺术的传统.

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有所谓“通变”说,没有”通”就没有”变”.“通”要求与古人相通,学习古法,尽可能与古人缩短距离,汲其精神,得其形与神.“变”就是不泥古法,就是创新,与古人拉开距离,要有自己的新面目,距离拉的越大,突破性就越大.诚然,以传统为基础的创新是古典式的,专业要求更强,从共性中求个性,从成法中出新法,力求做到“出类拔萃”,因为共性和成法是一个标准、一个规范,它限制了创新的方式和手段,增加了创新的难度,只有天才加勤奋,才能创新成功为千古不朽的某项成果.而以抛开传统作前提创新则是后现代式的,从共性成法之外寻求个性和创新,“与众不同”是追求的目标,创新几乎不存在什么专业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只要别出心裁地相处一个新奇的名目,几乎都能成为成果的创造者.所以,继承传统的创新,不一定成功,成功者代不数人.撇开传统的创新,因没有了可比性而变得充分自由,虽然成功容易,但真正可以传世的作品相当少,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参与的过程,即想完全撇开传统,独树一帜是不现实的.

水墨画的创新,并不是破坏原先的程式所能达到的,只在渗入个性,只要调动情绪,只要表现出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就会出新意.事实上,在承传和背离传统的选择中,许多画家已摆脱传统程式的束缚,将其他画种、形式表现手法引入水墨创作的探索也渐而普遍.他们崇尚标新立异,别开生面,正创造出各种新的技法,探索新的构图形式,寻找中西融合的手段,表现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创新画风.例如吴冠中、刘国松等将色彩游刃于在现代的水墨中,起到点睛提神的作用,色彩的运用更加强化作品的抒情性和感染力,整幅画面的神韵也往往从色彩之中跃然而出.再如《墨之痕》五人群展,由不同的创作理念及其图示形成了视觉形态上的“冲突”,冷宏等无疑从中国画的局限性上进行各自的“突围”,孙杨等则从水墨传统-----笔墨出发做出尝试.笔墨作为明清以来形成的最重要的审美范畴,为甄别艺术特征、区隔高下的标尺,各有所宗,师承有源.时至现代,艺术创作的主体性和独创性日益凸显,对于“气韵出于墨,生动出于笔”这一前人断言,只不过他们孜孜以求的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笔墨范式,而应成为画家心中有意味的形式.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但中国画的优秀传统不能变,优秀的文化内涵不能抛弃,守住本质,留住精髓,在选择与追求中接受考验,并逐渐溶解于真正具有创造价值的艺术实践之中.没有书法的修养,难以有优美的线条,没有诗词的修养,不会有高深的意境.单有技巧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画论所说的用“心”来画无疑道出了艺术的真谛.作为艺术园地里的耕耘者,应把追求营造、完善自己的艺术宫殿为重点,遵循艺术创作向上之精神和意境,即第一是现代的,第二是民族的,第三是个性的,三者缺一不可.石涛曾说“笔墨当随时代”,古人尚能由此远见卓识,何况今人?怎样把所处时代的艺术语言,通过笔墨的传递,把自己对大自然美好的情感,以绘画、书法的艺术形式,更好的表述出来将是艺术者永远要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