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画面的艺术

点赞:27250 浏览:12936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电影画面所传递的信息对于影片至关重要,画面独特的表现形式表达着创造者对于影片的观点,画面所营造的美感无时不刻在影响着观众.在电影画面丰富的今天,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电影画面的艺术创新.

一.再现与表现.艺术创新,艺术需要改变,才会给人愉悦,艺术要展示未知的变化.电影摄影主要还是经营画面.首先它是平面的,而平面艺术,特别是绘画,几乎和人类有着同样的历史.绘画经历了多种流派的变迁,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把电影摄影当成艺术,就需要去表现,而不是机械的模仿和再现.摄影是相对技术的一个工种,摄影师经常为技术所累,镜头胶片器材等等的掌握是重要的前提,而在这之后才是摄影师真正工作的开始.

在绘画历史中,模仿与再现是美术史上重要且长远的一个时间.当人们可以利用美术材料复制现实,平面艺术成为记录人类历史重要的一种方式.因为视觉是人获取信息最重要的途径,所以再现视觉记忆也成为绘画的一个功能.而当摄影术出现以后,给当时写实风格的画家带来重大冲击.20世纪在光学,物理学,视觉信息渠道等领域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都有重大突破.这些因素也促使画家尝试更新的造型方式,使二维平面的绘画语言走向另一个极端,传统绘画观念发生崩溃和解体.再现历史,具象表现不再是美术主要的任务,表现成为画家主要的创作认识,世界也产生许多知名画家,从莫奈到梵高,从毕加索到达利,由此产生了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达达派等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艺术流派,这些变革影响至今.表现内心世界,表达个人情感,强调直觉感受,成为当代画家的主要创作方向.

在电影中,摄影也很快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电影史中,有弗拉哈迪的纪录美学,有克拉考尔的物质现实还原,而持有“影象本体论”的安德列,巴赞认为电影再现事物原貌的独特本性是电影美学的基础,任何破坏客观世界的完整统一的电影技巧都应禁用.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当中,从创作到理论,还原现实,强调真实,成为电影创作的主要方向.随着电视的出现,如同摄影术对绘画的影响一样,以故事为主体的电影也在逐渐改变创作方向.还原和纪实已经渐渐偏向了电视/网络/图片摄影当中,大量纪录片的创作和电影的纪实还原理论都明显体现在以电视为主体的媒体中,而现场直播的即时性更是体现了对现实再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还原,再现不再是电影至少不是故事片的主要范畴.

所以在电影拍摄中,纯纪录式的电影数量越来越少.电影摄影应该摆脱现实还原的束缚,而是根据题材内容导演风格和个人追求展开对世界的表现.观众也不愿意在电影院里看到和现实同样的画面.摄影师要通过电影银幕的魅力,把观众带到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去.而摄影师就是承担这个世界最外在的创作者,优秀的摄影师也造就了电影史上迥然不同的影像世界.

在前苏联1957年电影《雁南飞》中,是“情绪摄影”的典型代表.(摄影师-谢尔盖-乌鲁谢夫斯基) 所谓“情绪摄影”是指影片摄影不应是客观主义的记录,而应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摄影应当“干预”影片所表现的生活,这样才能更深刻地打动观众,《雁南飞》的摄影艺术就体现了这一主张.摄影不仅不是简单的再现,而是根据剧情及演员的情绪主动参与到电影整体的表达中,甚至成为演员表演的一部分.影片开头部分对男女主人公爱情的描绘充满了诗情画意,鲍里斯牺牲时眼前浮现的婚礼的幻影那样充满诗的的画面,也同时体现导演了卡拉托佐夫“诗电影”的主张.通过画面观众感受到演员此时此刻的心情,这种情绪与影象结合起来,创作出比单独表演更有力的冲击力量.

电影画面的艺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电影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有一场戏,是薇罗尼卡跑出医院奔向一座桥,想要从那里跳下去了却一生.摄影师选择了侧面的角度拍摄,利用铁路旁边的木栅栏作前景横向跟拍演员,这样木栅栏在画面里形成飞快划过的虚影,造成了强烈的速度感,镜头越来越贴近前景,这种速度感越来越强,加上和逆向过来的火车剪接在一起,使演员面临崩溃的心情得到有力的表现,制造出强烈的紧张情绪,用这种画面内部创作出来的表现力烘托出演员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使得画面和演员融为一体,让看似简单的画面运动成为表现人物情绪的主要工具.

正是这种摄影的表现技巧上的挖掘,形成了当时著名的情绪摄影理论,画面不再是简单的再现,而是一种力量,一种情感.

二. 写意与写实.在国产影片中我们也看到了 《云水谣》(摄影:王小列),《英雄》(摄影:杜可风 侯咏),《集结号》(摄影:吕乐),这样的片子,在这些影片中,摄影师充分调动个人的美学追求,讲究单个画面的唯美性,利用光线,色彩营造出一幅副精致的画面.在角度选取上,不再单一平视,利用多视角展开故事的发展.运动上多找契机,使得整体影像流畅而不呆板.在这些画面里没有机械的复制现实,而是把生活中的实景经过导演 摄影 美术过滤变成独特的风景,为不同题材的故事展现了丰富的造型世界.


在中国绘画和书法等传统文化中,常有留白,“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言外”,不要把信息过于直白的传递给观众.文本的意义并不在于作品本身意义是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一种体验,通过读者和文本的结合,作品的意义才得以完成.

特别是今天,观众体验到的影像甚至比创作者都要多,大量的电影数量使观众观赏鉴别能力进一步提高,我们制作人员不能固步自封,缩在自我满足的状态里.电影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时尚,创作人员也要紧跟潮流,了解当代社会对画面元素的喜好.一个电影,一个世界,观众也希望在这90分钟里能带来视听的冲击,心理的满足,摄影师有义务在电影里展开对美的阐释,进行艺术的创新,奉献不同的影像给观众,因为视觉带来的冲击是第一位的.

电影特别是故事片,摄影确实有很多时候是需要还原现实的,但如何还原需要摄影师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在《云水谣》影片开篇里,导演用一个长镜头层层展开四十年代台湾社会的大街小巷.镜头起承转合,人物调度,光影设计,运动契机,色彩搭配,都非常的流畅,缓缓把观众带入那个时代的氛围.看似写实,实际创作者把时代特点用影视技巧展现,已经不是单纯的介绍故事的历史背景了.在镜头之后,同时有着对影视技巧的美学享受.在影片不同的历史段落中,摄影师没有具体刻划那个年代的具象事物,而是采取非写实的手法.在王碧云的家里,陈秋水的老家,以及两人分手的码头,笔笔未必落到实处,但通过写意的唯美手法,对不同的环境造型进行设计,带给观众美的感受.在王碧云家多是用长焦镜头表现环境,上下楼梯,门口栏杆,门外小道,压缩了空间环境,虚化了背景,让整个环境不是那么一目了然,并且强化了两个主人公年轻时的青春亮丽.在陈秋水的老家,用颜色和光线表现了乡下的纯朴和清新,用绿色调和柔光效果展现了小桥流水的外景,用黄昏光效和大反差影调描述了农村的小院,营造了很美的乡下氛围,这也是两人确定爱情的地方,画面很好的烘托了两人的感情世界.在两人分手的码头,通过雨戏的渲染,衬托了两人离别时的痛苦,摄影师选取了不同的角度和机位,俯拍的全景和特写,车窗内外的朦胧影像,把人物的情绪推向.电影不需要承担太多的写实功用,特别是在画面这一方面,是一种情绪,是一种潜意识的推动.反倒是许多写实的画面缺乏感动人心灵的元素,运用得当的色彩影调感觉往往带来的是一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