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

点赞:21038 浏览:9442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在世界文学的宝库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本文就其《呼啸山庄》中所体现的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做一阐述.

关 键 词 :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 艺术创作手法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曾被称为是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文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无论就其内容还是形式而言,它都十分独特.在当时的文坛,《呼啸山庄》完全不同于其他作品,艾米莉比同时代的作家更敏感地感受到社会的某些本质特征和人类的巨大情感,她的小说艺术也比同时代的作品具有更多的超前意识.

一、场景的直接呈现

艾米莉勃朗特从小就熟读神话故事、《伊索寓言》、哥特式冒险小说,其创作也深受民间故事和传奇的影响,艾米莉的想象力奇特,在《呼啸山庄》中,野性与文明、想象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颇具神秘恐怖色彩,小说的情节结构具有明显的、独特的戏剧化特色.《呼啸山庄》的开篇章节担当着“序幕”的功能,关于呼啸山庄的描写说明,读后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神秘莫测的感觉.比如,小说开篇写到呼啸山庄里面的人在情态、行为上都充满了怪异,似乎彼此间充满了敌意,男主人性情异常,女主人说话让人感觉只是在轻蔑与近似绝望之间的一种情绪,而且他们养的狗都让人感觉到穷凶极恶.在洛克伍德睡觉的房间,窗台上刻着乱七八糟的字,是用各种字体写的同一个名字,字体有大有小.洛克伍德感觉在睡觉时一直被噩梦所缠绕,似乎听到凯瑟琳的鬼魂忧郁的声音.山庄里的这一切古怪的事和行为,仿佛是电影里的一个特写片段,它拉开了小说的大幕,给读者制造了悬念,同时也为后面爱情故事的上演做好了铺垫.总之,神话故事、传奇、哥特式的恐怖和浪漫冒险等虚幻世界,在充满暴风雨和巨大的《呼啸山庄》里,被作者非常成功地转化为了艺术.

二、多角度的叙事方式

1.丁耐莉的视角

小说中的丁耐莉具有双重身份,她既是小说中的一个次要人物,参与在小说的事件中,同时也担任着故事的叙述者,以小说的边缘人物视角去看小说的中心人物.她先是呼啸山庄的女佣,后成为画眉山庄女管家,她是个知情人,有文化,虽说是是旁观者,但又是不少事情的亲身经历者,她亲眼目睹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两个家族的盛衰,见证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目击了希斯克利夫残忍疯狂的复仇过程.作为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她总是被卷进不断发展的事件中,正好执行她作为叙述者的职守,把故事情节铺陈开来,使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使这部爱情小说有了侦探及恐怖小说的吸引力,产生了特殊美感.

2.洛克伍德的视角

小说一开始,洛克伍德就成为读者观察呼啸山庄、了解山庄里的人和物的“眼睛”,他的个性通过“他的日记”跃然纸上,使他同时成为一个有趣的角色留在读者心中.他为自己的文明、修养和魅力沾沾自喜,他和呼啸山庄这个极度封闭的世界格格不入,他因为一时厌倦所生活的“城市氛围”,“决心断绝一切社交活动”,远避到石楠荒原上这个“彻底与社会的喧嚣隔绝”的地方.初到呼啸山庄,洛克伍德就开始审视周围的人并做出各种判断.第二次造访呼啸山庄时,他就不得不修正自己的看法,他以为希斯克利夫倾向于“默默地爱与恨”,而事实正好相反,正是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疯狂的爱导致了他对别人的切齿的恨和无情的报复,并导致了他的孤寂和最终的死亡.同时,洛克伍德也意识到自己来自一个和呼啸山庄截然不同的社会.由于洛克伍德认同所谓的文明与理性,所以,他表现了一种优越感,沾沾自喜地看不起呼啸山庄的居住者.总之,艾米莉突破了大多数小说的叙述模式,创造性地采用了多位人物叙述者,让他们从各自的角度讲述自己的经历,评价自己眼中的事件与人物.

《呼啸山庄》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山庄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对主人公心理及个性的塑造

1.凯瑟琳的失落心理及矛盾个性

凯瑟琳的性格具有双重性.她任性淘气而又感情奔放,个性强悍而喜随心所欲,她与希斯克利夫可谓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她从内心与灵魂深处爱着希斯克利夫.在作品中不难看出,使二人牢牢维系在一起的自始至终是精神上的爱而不是物质和肉体上的爱.同时,凯瑟琳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她的婚姻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她的心理冲突,她不仅被置于两个爱人之间,而且被两个爱人分裂:一方面她决定嫁给林,因为林年轻英俊而又富有,她可以成为“最了不起的女人”,另一方面她又告诉丁耐莉她离不开希斯克利夫,希斯克利夫才是她的真爱,是她的另一个“自我”.当林逼迫凯瑟琳在他与希斯克利夫之间作出选择,继而要求她与希斯克利夫断交时,失去自我的凯瑟琳的心理冲突达到了:她已经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在呼啸山庄还是在画眉山庄,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她三天三夜没有合眼,在痛苦和幻象中挣扎,出现了精神错乱的症状.她一直到死也没有在希斯克利夫与林之间做出扶择,她也不愿意做出抉择,因为两个人能够满足其不同层面的爱.凯瑟琳的一系列行为都暗示着她充满了矛盾冲突、倍受折磨的精神世界,她那性格自我分裂的深重的悲剧生涯.小说中的超现实主义的插曲反映了凯瑟琳内心的痛苦不堪,表现了凯瑟琳被两个爱人分裂的心理状态,这种濒临于心理崩溃的痛苦,被抛弃、被冷落的沮丧,连续的失眠,赋予了小说一个广阔的新领域和新特色.

2.希斯克利夫的复仇主义

希斯克利夫是艾米莉塑造的一个拜伦式的英雄人物.他天生沉默寡言,不愿受一切道德的束缚以及社会惯例的制约,他是英国文明社会的异者,他的到来,得到了老主人恩萧父亲般的关爱和凯瑟琳纯真的爱情,他也受到了不应有的摧残和侮辱.老恩萧死后他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降为仆人,与心上人凯瑟琳拉开了距离,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严酷打击,当凯瑟琳接受林的求婚后,他的人格便开始走向扭曲,走向分裂,他产生了极度的复仇.在他看来,“别人的天堂在我是毫无价值的,也不稀罕.”在饱受折磨又失去凯瑟琳之后,他内心的痛苦无法排解,于是采取了极端的报复方式,来补偿他所受的伤害,用病态的手段对抗无情的社会.对于他,生命的意义在于复仇.他有意识地把自己置于与人为敌的位置,借此来补偿他曾受过的折磨与伤害.他报复的第一步是掠夺呼啸山庄产业:他引诱辛德雷,使辛德雷最后不得不把田地房产抵押出去.继而又残忍地报复了画眉山庄的主人,并不择手段地掠走了画眉山庄的财产,他甚至将魔掌伸向两个家族的后代,剥夺他们受教育的权利,他对待仇人们及其后代的复仇狂热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的人性泯灭了,变态地以折磨人为能事.他恨除了凯瑟琳以外的所有人,甚至连凯瑟琳的亲生女儿和他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放过.而当他的复仇计划一一实现时,他并没有胜利的喜悦,还是在茫茫荒原上漫游,最后不吃不喝,安然死去.艾米莉能够创造出希斯克利夫这样一个异化的人,是由于她主观内倾的创作气质所决定的,作者对复仇主义的描述,体现了主人公不健全的心理及人格.

四、独特的叙事方式

《呼啸山庄》前后共叙述了31年的故事,时间跨度大,叙述的难度也随之增大.为此,艾米莉打破了直线叙述模式,创造性地采用了当时罕见的“戏剧性结构”,即多角度叙述模式,用倒叙和顺叙相结合的方法,而且是“顺叙+倒叙+顺叙”的模式讲述故事.小说故事开始是从中间叙述,然后向两边展开:一边是过去,一边是未来,对过去的回忆用倒叙,而未来的发展用顺叙.在《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一上场就像一个披着的魔鬼:傲慢,不可亲近,残暴得近乎没有人性.而小说中两个家族故事的见证人之一洛克伍德先生,以一种“上帝”般的全知视角,“看”到山庄里人和人之间没有亲切、融洽的谈话,没有会心的微笑,没有情感的交流,有的只是彼此的仇恨.小说前三章由洛克伍德到访导入故事,作家用洛克伍德的所见所闻铺设迷雾,然后再依次将疑团慢慢解开,巧妙地展开故事情节.从第四章至三十一章,小说基本上是对过去的回忆,采用的是倒叙手法.此外,丁耐莉给病中的洛克伍德讲过去的时候,洛克伍德又是以第一人称向读者转述的,这样小说便以“双重叙述模式”,通过让全知叙述者在叙事时短暂地换用人物的有限视角,既获得了“戏剧性”,又获得了“逼真性”.换言之,由于全知叙述者不时让读者直接通过希斯克利夫的眼光来观察事物,使读者对情节的冲突能够获得更为切身、强烈的感受,从而有力地加强了主题意义.在一些场景中,作者更采用多重的叙述模式,多层次、多角度地讲述一段故事情节,衔接得既妥贴又缜密,令人称奇.


五 “省略”方式的运用

省略是小说家必用的方法,“现代叙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突然而大跨度的省略频频出现,造成愈加增长的非连续性效果”.《呼啸山庄》中的省略比比皆是.例如希斯克利夫在来呼啸山庄之前的历史,他到凯瑟琳要嫁给林林的决定后悄然出走,当他三年后回到呼啸山庄时,成了富裕而有教养的绅士,他的财富和教养是如何获得的作者没有叙述.再如辛德雷到大学读书,三年后带着妻子回来奔丧,他这三年的求学生活是怎么过的他怎么与弗兰西斯相识、相爱、结婚,这个女人什么背景、性情如何作者也一概省略了.凯瑟琳被画眉山庄的狗咬伤后在林家里滞留一个多月,她的感受如何伊莎贝拉离开希斯克利夫到南方生活了十几年,她过的是怎样一种生活等作家都没有交代,而作品中的这些省略并非不重要,相反,它们在推动小说情节发展、构建小说审美意境时不可或缺.

六、象征性意象中的神秘性特征

神秘作为一种美学特征,在《呼啸山庄》中有多种表现形式.它不仅表现在小说复杂的“戏剧性结构”上,还表现在弥漫其间的扑朔迷离的情感素质,别出心裁的多重叙述方式上,更渗透于小说文本中贯穿始终的象征性意象中.艾米莉勃朗特并非将爱欲情仇、生死变迁与荒原意象直接叠加,而是把一个又一个人物的命运建在自然荒原与精神荒原的整体背景上.爱与恨、死与生的对立与冲突在《呼啸山庄》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荒原与风暴是《呼啸山庄》中最基本、最典型,也最富有意蕴的原始意象.正是通过对荒原与风暴等意象的营造,艾米莉把笔触伸入到了人物灵魂层面中的野性空间,向人们展示了那足以席卷一切的心灵风暴与试图扼杀心灵的人为荒原之间的冲突.表面沉静、内心奔放的艾米莉最喜欢在旷野里散步,她把旷野风暴的感受,融合在《呼啸山庄》的意象结构中.她能紧紧扣住大自然中的原始意象,以诗人敏锐独特的想象,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荒诞、既狂热又冷酷的奇异氛围.另外,小说开篇对那“萎靡不振、倾斜得厉害”的树木的刻画不容忽略,作家通过树木的意象,通过自然界中被所扭曲了的树性,隐喻人世间在暴君统治下被扭曲、摧残了的人性.总之,艾米莉勃朗特以其诗性的笔触,创造出丰富而深刻的众多意象,极大地增添了《呼啸山庄》的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无论从作者本身和作品中对主要人物的描写,还是从作品表现的主题和采用的艺术手法,艾米莉的《呼啸山庄》都独具特色.可以说,《呼啸山庄》是作者心灵的呼唤,它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说,它写出了作家艾米莉心灵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现代主义的气息,值得我们去体味、去深思.

参考文献:

[1] 艾米莉勃朗特,杨芭译:《呼啸山庄》,译林出版社,1990年版.

[2] 胡全生:《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谭君强:《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李渝凤,罗伟:《〈呼啸山庄〉的艺术结构评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5] 李晓燕:《匠心独运的召唤结构――〈呼啸山庄〉的叙事策略探析》,《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作者简介:

武一娜,女,1980―,天津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河北大学.

任今今,女,1981―,河北保定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河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