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使语言达到优化的艺术

点赞:21435 浏览:956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要研究语文教学最优化语言的表达艺术,必须首先看它的生成.心理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即从最初的表述动机,经过表述的语义初迹(即表述意图)和内容言语,到扩展的外部言语.教学语言的生成也离不开这样一个过程.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语言优化

要使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达到最优化,首先要正确的表述动机,即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生成语言.第二,要有明晰的表述意图,通过哪些方面,用哪些方法来阐明教学目标,要心中有数.但这时还是一种压缩的、潜在的“语义初迹”.为把这种“语义初迹”进一步转变为有一定时序的线性的内部语言,即通过精选、提炼简缩化、口语化的词、字,来体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方方面面.这正是我们第三步要做的工作.第四,要把内部语言扩展为教学语言的表述.它要求用一连串完整的句子结构,把设想的教学方案写成书面方案,并转化为施教过程中的口头语言.

在语文教学中使语言达到优化的艺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语言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至于口头语言的表述,则是教学语言艺术的具体体现.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语言艺术,在运用口头语言时,要做到如下几点.

1. 何谓语文教学之语言最优化 在课文教学中,为了达到科学的教学目的,教师选择最优化的、最适合于教学对象的课堂教学语言和教学总体设计,使教学语言具有最优的信息输入功能,使教学内容转化为最适合教学对象接收的“物质化”的语言信息,这就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最优化.

2. 课文课堂语言制约着教学之效率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大部分是独自式的口头语言.这种展开的、发挥形式的语言,是一种有组织的语言,具有较强的连贯性、逻辑性和记忆性,在语法结构上应是完整的和严密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授的知识内容,把代表事物及其关系的抽象符号即教学语言,按照一定的语言规则组成负荷着一定语义内容的听觉符号序列,变成一连串的语流,去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进而得到反馈信息.这要求每一个符号都必须在这个序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价值的有无或大小,不仅仅在于教师对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在于运用听觉符号的能力.这种能力的主要表现,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符合语言规范.但这种独自式的教学语言,是一种随意性很强的语言.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以前,必须有周密的考虑和精心的设计,要善于把没有特殊逻辑结构的、片断的和简略性的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把自己的思想转化为展开的、符合语法规范的,能使他人理解的语言形式,进而调动学生听觉和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听觉与其他感觉几乎在同一人时间内互相沟通、互相联系,增强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和理解.教学中那种语义正确、贴切、易懂、生动形象的词句,语调清晰、明快的语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感官愉悦,并能迅速准确地使学生意识到它们所指代的语义,正确地接受和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而那种絮絮叨叨不合乎语言规范的、散乱材料堆砌的、词不达意的教学语言,就极易涣散学生的注意力.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语言,不仅要负荷最大的信息量,而且还要富有启发性.教师只有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思想品德状况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教师和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经验背景,他们对同一词、同一句的理解方向和水平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有一定的选择性,这种选择一方面要考虑所用语义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还应选择最能使学生接近他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词和句,以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振、情感上的感染.只有这样,教师的语言才是内容充实、信息最大的语言.平和、亲切、通俗、幽默、生动、风趣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启发性,才能创造出“乐学”的情景,使学生有启迪、有感情,进而欣然接受.反之,那种无的放矢、生硬武断、单调枯燥乏味和干巴巴的“瘪三”的教学语言,就无法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想象,更不能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


教学语言之所以制约着教学之效率,在于它是一种艺术.“它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对旨在激发学生情感、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语文教学来说,它在客观上要求语文教师具有充沛的情感、丰富的词汇、高度发达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教学语言应该是声情并茂、妙趣横生、娓娓动听,充分运用描绘、夸张、形象、比喻等手段,要达到这一境界,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学语言应做到“音美”和“意美”的统一.课堂教学语言的语音本身应有审美价值,而语言所组成的语流及所负荷的意义也具有审美作用;或势如破竹,或绵绵细雨;或配合学生的思路以逻辑性语言不快不慢地进行推断;或像和老友促膝话旧,侃侃谈心;或严肃庄重、一字一顿的告诉学生某种真理.

其次,要富有情感.情感可以点燃智慧的火花,教师的语言没有情感,就像晒不了人的月亮.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没有情感的升腾和冲动的教学,就不能培养出类拔萃的人才.”

再次,恰当地运用停顿.恰当地停顿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学语言的组织、区分、转折、呼应、回味和想象的作用,使学生由一个从“入乎耳”到“省呼心”的咀嚼消化的过程.否则,教学语言如同“连珠炮”,只考虑“讲”而不考虑“听”,只能口若悬河,但学生没有接受与反馈的时间,就不能做到融会贯通.

综上所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使用那种语义准确、贴切、幽默、生动风趣,具有高度科学性和严密逻辑性的语言,是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语文教师亦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素养,使自己的课堂语言最优化.

3. 语言教学最优化的几个艺术技巧 (1)修辞术.修辞术是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具体的艺术技巧.不仅书面语言要注意修辞,口头语言也应如此.(2)变调术.声调是语言的组成要素之一.课堂教学中语调富于变化,能使口头语言有声有色,增强感染力.(3)停顿术.停顿,是指教师在讲课时,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应留有适当的停顿.恰到好处的停顿,能起到叙述清晰、引起思考的作用,有时还能像《琵琶行》中所描写的那样,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4)节奏术.教学语言要有节奏,要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