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的艺术2016年5期

点赞:4193 浏览:1564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099-02

案例一:我曾带过一个班级,有10个来自同一所小学,其中7个是男生.这7人中,有6个养成习惯都非常差.这所小学毕业的男生,分到别班的也是这种情形.曾问过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告诉我说,在小学时,语文教师很凶,做错了事情会罚他们,上数学课很自由,借口看不见黑板可以四处走动.久而久之,不良习惯在这些没有自控力的孩子身上就养成了.所以,这些孩子语文学得较好,数学底子很差.

案例二:关于该不该给学生施以“惩戒”,早在2003年就召开过大讨论.当时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发生,时有升级,其中也有原因是老师不敢管学生,而导致学生虐性膨胀,最终走上犯罪道路.而这些“出名”的老师,多半是教学第一线的责任心较强的老师.

从第一种案例可以看出,罚让课堂变得井然有序,让学生学有所得;不罚,不管,让课堂变成菜市场.第二种案例是“罚”出了格,让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对立,成了敌人,根本没有起到教育的目的,这与我们作为教育者的使命和宗旨是背道而驰的,是必须杜绝的.

我认为,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在这里我必须强调的是:“惩罚”不能完全等同于“体罚”.比方说,上课时学生睡觉,被叫起来“站”几分钟;两个学生打架,分别“写”一下发生纠纷的经过;体育课上,学生嬉戏打闹,被体育老师罚“做”几个俯卧撑等等.这样的惩罚也是一种教育,它让学生有一种责任意识,明白了错了就应该承担责任.一味的表扬,让新时代的学子在心理没有挫折感.当然,罚要适可而止,不能当作唯一的教育手段.

我是一个有十几年教龄的女教师,也算是一个老班主任.实不相瞒,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前几年,我“血气方刚”,常使用“短,平,快”的手段来对付不听话的学生,虽没有出格,但与学生也有不少冲突,不愉快常有.随着专业的成长,我现在处理这类事情心情平和多了,对“罚”也有了一些个人的肤浅的见解.我认为,“罚”要讲究一些艺术,若能达到和谐教育的境界,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所谓和谐教育就是在研究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取师生都愿意接受的非强制性方式,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事物的最佳状态,是人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怎样惩罚变得有艺术而达到和谐的境界呢?我曾用过以下措施,希望对同仁有所帮助.

1.“缓罚”.很多班主任都制定了自己的班规,在执行的过程中,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这没错.但是有时若灵活一点,效果会更好.我班曾有个姓王的男生,入学时的成绩两科加起来才二十多分,习惯非常差,常迟到.初二第一学期我接手这个班级时因此事被罚扫地过好多次,初二下学期开学第一天就又迟到.我找他谈话,对他讲,按惯例要罚扫地两天(他最怕扫地,平时值日常偷懒),而且由我验收(班干部拿他没辙).他若能在接下去的三星期内不迟到,就免了,这次只登记一下.一直到了第三个星期的星期四早上,他又迟到了.这次他主动找到我,要求再给他一次机会,说若在接下去的四个星期内再迟到一次,连罚扫地一周.我同意了他的要求,并又记了帐.后来一直到这学期末,他再也没有迟到过.不迟到的习惯已经养成了,比罚他扫一个月地板更有效.这里的缓罚,能让学生有一种改的决心和意志,又缓和了师生的关系,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2.“自罚”.对那些基础差表现差而人缘关系好的双差生,相信许多班主任都用过选他们做班干部这一招来约束他,这招的确起到了一些好的作用,但失败的例子也不少.除了与这些孩子的自身、家庭有关系外,也与班主任急于求成有关系.这类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自身的缺点不断暴露(比起以前收敛了很多).不能以身作则,得不到同学的认可,这时班主任就要做这位学生的坚强后盾,千万不能在其他同学面前批评他.背后指正,必要时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检讨”(告诉学生他是自愿的),自己找一点事情为班级怎么写作来弥补,一步步树起他的威信.作为班主任,这类的学生犯错后不能掉以轻心,置之不理,否则学生会认为偏袒他们,引起更多的不满,丢西瓜捡芝麻.过于急噪、生气,立刻给他一个下马威会伤到他们的自尊心,也削减了他们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这时的班主任若凭着三寸不兰之舌,及时平和地与这类学生交换意见提醒他们,和谐之风吹进了他们的心田,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学生会成为你的一个得力助手.

罚的艺术2016年5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选择“罚”.“罚”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势必引起学生的不满.人无完人,何况十几岁的学生.事实证明当学生犯错误后,要给他两种或三种被罚的方式,让其选择,他们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一些.

综上所述,也就是说,在有效地使用“罚”时,我们一定要遵循育人的原则和可接受原则.在“罚”的过程中培育人,能使学生的某个方面在“罚”中有进步.“罚”不是目的,育人才是根本的目的.通过“罚”的手段让学生认识错误、加深印象.同时,对学生的“罚”更要适当,这“适当”二字的含义就是对学生的惩罚不但使学生能够接受,并且乐于接受,包括在生理和心理方面.

“罚”是一门艺术.简单粗暴的体罚是犯罪,不分轻重的乱罚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以教育人为目的,学生能够且乐于接受,充满着理智的罚,才能产生和谐效应.让“罚”充满艺术,让和谐之风吹进学生的心田吧!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