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当下

点赞:5070 浏览:18061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文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第一是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其次是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互动性“诉求”,最后做出总结.笔者从城市雕塑和景观装置切入,思考当下中国的城市公共艺术,互动性和参与性是中国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欠缺的地方,“互动”在城市公共艺术中不仅仅是视觉意义上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公共艺术在实施过程中与周边环境、地域特色、生活在当地的公众在文化精神上的互动和协调一致.

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当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城市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 :城市公共艺术;互动性;城市雕塑;景观装置

公共艺术属于当代艺术的范畴,他不同于古典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公共艺术可以定义为以某种载体和形式创作的、面向非特定社会群体或特定社区的大众,通过公共的渠道和市民接触,设置于公共空间中为市民所享用的一种文化福利.公共空间里艺术的使用,给社会、给市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一点是国际社会共同认可的.公共艺术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西方文化发展的背景.

1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的一张“名片”,同时还是一种资源.时间的推移,历史的积淀造就了文化,城市文化是有指向性的,它可以引领社会和大众的价值观念.城市文化精神也是一种符号,城市文化融入公共艺术之中,对完善城市功能,城市文化形态趋于平衡和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城市是城市公共艺术的载体,城市文化为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城市是发展着的,大众对城市的需求也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查尔斯摩尔说过:“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不可居住,而我们的建筑却变得越来越好,这是为什么呢?”在现代城市发展进程中,以经济为核心的现代主义世界观使城市无限的拓展,失去了很多曾经拥有的城市文化和人文资源,新型城市的建设缺少文化的积淀,逐渐沦为了精神和文化的沙漠.城市片面的发展,必然引起人们对文化精神的重视.城市文化不是肆意捏造历史,出版城市宣传片,而是从宏观出发,在城市文化的影响下,城市的经济,文化,市民的生活环境等达到和谐发展,城市在发扬已有城市文化精神的基础上也在制造着新的、只属于这座城市的新城市文化.21世纪,经济已不是衡量一个城市的重要指标,以文化内涵为核心的城市文化氛围将会成为评判城市魅力的重要砝码.经济学家指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将转向有厚重文化积累的城市转移,艺术开始影响更广大的公众,公共艺术将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大众、艺术与生活和谐地联系在一起,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互动性“诉求”

中国的城市雕塑起步发展比较晚,20世纪初,上海,北平,南京,天津等大城市出现过少量的城市雕塑,大多都为纪念性质的雕塑形式.同时,当时的一批当代文化的追求者,走出国门,前往西方学习,开创了中国雕塑的现代形态.能代表当时城市雕塑形态的作品和作者有,李金发的《伍廷芳坐像》,刘开渠的《一二八淞沪抗日将士纪念碑》,和一些外国人制作的作品,如法国的保罗朗杜斯基的《孙中山坐像》等.由于当时中国旧社会的动荡不安、经济萎靡,根本谈不上城市景观规划,品位提升等一些大型项目,更谈不上互动性质的景观装置.只有几个较早接受西方影响的城市,建立了为数很少的城市雕塑,对整个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没有起到促进的作用.以纪念性为主的城市雕塑一直伴随着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城市雕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期间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五羊石像、开荒牛、红军突破湘江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纪念群雕、橘子洲头青年像等等.伴随着规划时代的到来,城市在不断的规划,公共艺术在中国已经逐渐被重视.公共艺术在中国呈现着繁荣的态势,但繁荣并不意味着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理念和发展的完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列的问题,“互动性”理念在大多公共艺术作品中没有得到好的诠释.城市雕塑和城市景观装置都属于公共艺术的一个分支,二者没有严格的界限.“互动”在城市公共艺术中不仅仅是视觉意义上的互动,更重要的是从宏观的角度俯视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环境、与大众之间的关系,在尊重它所在城市和社区居民的文化、精神诉求等基础上,营造一个和谐的文化环境,这样才是真正的互动,公共艺术作品才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公共艺术的公共性让“互动”成为前提,中国的城市公共艺术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借鉴到自主创新的过程,西方的公共艺术发展的比较成熟,例如:美国芝加哥的千禧广场,位于荷兰鹿特丹的schouwburgplein广场等成功案例,我们要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道路.荷兰鹿特丹的schouwburgplein广场广场很成功的将“互动参与性理念”融入广场设计之中,是景观装置艺术的典范之作.下面就以荷兰鹿特丹schouwburgplein广场为例进行分析研究,schouwburgplein广场上设立了四座高度超过35米的水压式柱灯,高大的红色发光探栀杆,像真的探照灯一样每两小时改变一次形状,人们只要投入铜板便可随便操纵这些栀杆,变换各种灯光形状、角度、高度和位置.市民来到这里完全被这种有趣味性的装置吸引,纷纷将灯光照向自己的朋友,进行相互之间的调侃,市民和环境完全融合到了一起.在广场周边还安装有机,用来摄录广场上的人们,同时,PATHE多荧幕电影院白色组合式荧幕上实时放映着广场上人们来回走动的情景,市民看到荧幕上的自己,每个在广场上的市民都可以成为广场的主角,趣味性和互动性很成功的展现了出来.几处通风管外面是钢结构的框架,三个塔上各有时分秒的显示形成了一个数位的时钟.这些景观装置烘托着鹿特丹的海港气氛,使这座广场成为鹿特丹的城市“名片”.这个案例启示了中国的城市公共艺术要因地制宜,“互动”不仅仅是从视觉上的表达,地域特色、人文环境、审美趣味、文化精神等都是城市公共艺术需要考虑的方面.

3总结

总之,公共艺术的理念在我国城市发展的不断深入和其文化价值的凸显是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20世纪50年代之后,艺术在中国逐渐成为陈述历史、教育社会的一种媒介.20世纪80年代之后,城市雕塑发展具有了公共艺术的特征,艺术家开始统筹考虑公共空间与雕塑的关系.历经数十年,当代艺术公共性的唤醒,并非只是单纯的艺术形态的发展和演进,更重要的是社会的深层次变革引起对公共意识的关注,进而从各方面渗透到文化的发展之中.公共艺术做为体现公众意志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反映广大人民的精神诉求,因此逐步融入到了城市的公共空间之中,成为城市文化形象的载体和大众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的城市公共艺术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审美和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城市雕塑,景观装置艺术为城市的环境、品位提升和文化的营造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城市在发展、在进步,中国城市公共艺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景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