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思维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点赞:13190 浏览:5700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从艺术创作的过程出发,探讨了形象思维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关系.得出艺术的认识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主要观点,并对如何运用形象思维方法进行艺术创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 键 词 】形象思维;艺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346(2008)10-0130-02

在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不好的倾向,那就是搞艺术创作的人比较轻视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创作和理论经常会脱节.尽管艺术创作和形象思维是紧密相连的,但很少有人把它作为系统的理论课题去研究.在不少人眼里,艺术创作仅仅是“感觉”的作为,尤其是许多搞表现艺术的人,叫嚷得比较多.他们认为,艺术创作根本不是思维可以立足的地方.所以重提形象思维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众所周知,所谓的艺术创作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前创作过程,一个是创作过程.前一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准备过程,即作为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基础上的生活积累过程.而后一个过程笼统地说是艺术构思和创作修改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应当是一个逐渐递进的关系,先是构思,这是对生活事实的超越,然后转入对艺术构思的改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有艺术创造性贯穿始终.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艺术构思是进行艺术创作的主要活动.所谓构思,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它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审美的感性认识阶段,即是通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体验来发现美,得到关于现实中美的事物的表象.审美认识的理性阶段,则是思维活动的阶段,也就是审美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将表象加工成内心视象,最后创造出审美意象的阶段.这两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通常来讲,思维就是理性认识及其过程,是相对于感性认识而言的.所以要谈艺术创作的思维活动,还要从艺术的认识特点谈起,从艺术认识的思维方式谈起.

认识,即是人的意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实践者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由于客观现实的丰富性,又由于人的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的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有多种.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四种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其中,艺术的认识和理论的认识,就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两种方式.这两种认识既然都是认识,就都具备一般认识的共同性,要遵循一般认识的普遍规律.即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现象深入到本质,从而达到对客观现实必然规律的把握.但是他们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认识,为了区别它们的不同,历史上有许多美学家提出过不少富有启发性的见解.但他们往往把艺术的认识和理论的认识绝对对立起来.只见差异,少见其同,最终陷入否定艺术是一种认识的泥潭.最富典型性的代表是意大利的哲学家维柯,他说“艺术只关系着感觉、个别,哲学才关系到理性、普遍.”被誉为“美学之父”的鲍姆加登也直言:“艺术是关系感性认识,哲学才关系到理性认识.”克罗齐更是直截了当的把艺术看作是“直觉”,完全否认理性在艺术中的作用,他认为艺术只关系到表象以下的直觉,完全否认理性.这些观点尽管措辞不一,但实质是相同的,那就是忽视了认识的共性,从而否认了艺术的认识意义.问题出在他们没有正确的区别艺术的认识和理性的认识这两个矛盾统一概念.艺术是一种认识,它不仅关系到感性,同时也关系到理性,正是理性认识中积极的思维作用,才能使艺术能动地反映个别事物的表象,并通过个别的属性特征表现一般的属性特征,通过现象表现本质,从而以自己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显而易见,艺术的认识和理性的认识无论是认识的路径,内容都是不同的.以此为前提,再来探讨第三个方面,即思维方式的不同.艺术的认识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而理性认识的思维方式是抽象思维.但他们又都离不开主体的能力和作用.这些能力和作用包括主观能动性,思维活动,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具象与抽象的能力等等.当然艺术家与理论家的侧重是各不相同的,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他们思维方式上的不同,认识过程也各不相同,反映客观现实的内容上也就不同.

艺术的认识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这在很多人那儿早就引起重视和研究.例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想象和判断力是不同的思维方式.而形象思维作为明确的概念提出来,最早可追溯到俄国文艺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他曾有一大段论述:“那种不具备能够把思想转化成为形象的创造性想象的人,那种不能够用形象思维来思考和感受的人就不能够依靠他自己的心灵,他自己的感受和他自己的信仰和信念的力量,或利用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大量材料来使他自己成为一个诗人.

从各个门类的艺术来看,最能体现形象思维的重要性的莫过于视觉艺术了,不管是美术创作还是艺术设计,他们比起诗歌、小说、音乐等其他艺术创作来说,更突出,更明显,也更有代表性.诗歌、小说等往往是借助于文字语言来思维和进行艺术创造的,音乐通常是靠音响、器乐等声音语言来创作,而无论是文字语言还是声音语言它们到形象,中间很多时候是需要转换,需要想象,才能做到如临其境.而美术,工艺美术创作是直接运用线条、色彩、形体等构成的视觉形式来进行思维.可以说,视觉形式或形象是美术和工艺美术思维的直接物质外壳和直接现实.虽然他们的创作也传达情感和思想,但只能将其情感和思想完全地寓于它所创作的形象之中,不能游离之外.

一般心理学教科书为形象思维下的定义是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但经常有人否定它的存在,理由是凡思维就要以概念作为工具,而概念都是抽象的,思维也只能是抽象的.既然有形象,就不能是思维,既是思维就不能有形象.从而断定,艺术创作只是从表象到概念再到表象的过程,完全把形象和思维割裂了.比较正确的观点是,形象思维就是运用形象来进行的合乎逻辑的思维.从它的内涵来看,有四个主要的特征:一是形象性,二是逻辑性,三是情感性,四是想象性.想象性应该是它的根本特征.一定意义上,形象思维就是一种创造性想象.纵观中外艺术理论发展史,形象思维一直是与想象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六朝时的刘勰在其《文心雕龙》里称想象为神思,南宋山水画家王微在《叙画》中说:“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他们谈的都是创作中的想象活动,实际上就是形象思维问题.在西方“形象思维”和“想象”所指的都是一回事.在英文里“Imagination”在中文里一般都翻译为“想象”,其词根是“Image”意即想象.所以高尔基说:“形象在其本质上也是对于世界的思维,但它主要是用形象的思维,即艺术的思维.”这一解释很好地说明了“想象”与“形象思维”或“艺术思维”的内在联系.

在中外艺术史上,许多大师都非常重视想象的作用,可以说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最重要的手法之一.在艺术创作中到处可见这种想象的自由活动.如塞万提斯笔下堂吉可德的疯,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的灵、猪八戒的憨等都缘于艺术家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凡高说:“想象确实是我们必须发展的才能,只有它能使我们得以创造一种升华了的自然,它比对现实的短暂一瞥,在我们的眼中它一直像闪光一样变化着,更能找到抚慰,更能使我们觉察.比如仰望布满星星的天空,这时候激起了我的画意,就像白天打算去画一片长满蒲公英的绿色草地那样.”

想象据其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多寡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它们是艺术创作中艺术想象的两种基本模式.所谓的再造想象是指将感官感受到的东西再复现出来,并舍弃了许多细节,只记录了突出的情节.是一种新形象的重新组合复现.有时还要借助于联想推测.以求某些环节的清晰或者补充其不足.而创造想象是可以脱离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形象的过程,它发挥的余地很大,可以对表象进行千变万化的排列、组合、加工以创造出新的形象.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的过程,联想都是必不可少的,是想象高低水平的重要尺度.它可以超越时空的界限,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塑造出更生动的,更打动人的新形象.

艺术通过形象来再现现实,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根本原理之一.艺术运用形象思维的定义,虽然并没有穷尽艺术创造的一切特征,然而,它确实触及了艺术的本质,可以用来找出艺术最重要的特征,并指出艺术的根本性质.分析艺术形象的性质以及明确它的本质属性,在很大程度上为解决关于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极为重要的问题开辟了道路.

形象思维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艺术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参考文献】

[1]别林斯基全集第四卷[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

[2]俞剑华编. 中国画论类编[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

[3]典文艺理论译丛[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4][美]奇普编. 凡高书信选[M]. 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