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艺术生产的现代性特征

点赞:3359 浏览:792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对象本体,主要是工业社会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的商品化艺术生产,概言之,是一种现代性艺术生产.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大量使用的概念不是现代性,而是现代社会或现代世界.马克思所说的“现代社会”或“现代世界”是由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产生的,它是理解整个现代史的基础,是一切现代性如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乃至后现代性等,所从出的本源性的现代性.资本主义艺术生产的现代性也是由此决定的,具体可概括为三大特征,即资本性、世界性和意识形态性.

一 资本性

资本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名”下之“实”.马克思认为,艺术生产“可以是生产劳动,也可以是非生产劳动”,它作为生产劳动也就是生产资本或同资本直接交换的劳动.这种形式规定实则是一种历史规定,是艺术生产无法回避的历史命运.把这一历史规定概括为“资本性”,其意在于指出,资本主义艺术生产总是把服膺于资本的生产或增殖作为自己的根本目的和最高追求.

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和最高追求是资本的增殖.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指出:这种生产的产品和结果,“是为资本创造剩余价值”,“是发财致富,是价值的增殖,是价值的增大,因而是保存原有价值并创造剩余价值”.可以说,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或私人占有的资本生产的历史性本质.同时,普遍商品化则是实践这种生产方式的根本途径.商品生产是一种古老的生产形态,在现代世界,资本一方面把古老的商品生产提升到了新的最高历史形态,另一方面它又使商品生产彻底怎么写作于资本的生产,不仅把传统的农业“变成仅仅是一个工业部门,完全由资本支配”,而且使那些“为本身消费进行生产而产品不是商品的那种工业”“逐渐消失”,或变成商品生产,甚至像德行、爱情、信仰、知识和良心等最后也成了写卖对象.商品化生产有效地实践了资本生产的根本目的和最高追求,但它同时使现代社会产生了普遍的异化和拜物主义.

艺术商品化不是艺术生产的欲求,但在这种历史情境下,“一切所谓最高尚的劳动――脑力劳动、艺术劳动等都变成了交易的对象,并因此失去了从前的荣誉.全体牧师、医生、律师等,从而宗教,法学等,都只是根据他们的商业价值来估价了”.“演员的劳动对剧院老板来说是生产的”;作家“因为他使出版他的著作的书商发财”,“他才是生产的”;演员“对自己的企业主说来,是生产工人”等,就成了一种普遍存在着的现实.于是,艺术生产服膺于资本的生产,成为商品化生产,这不是艺术对历史的选择,而是历史对它的选择.

艺术步入商品化生产,就是在服膺于资本的生产与增殖,也就意味着它改变了古代社会“毕竟还是把人看作生产底目的”的价值选择,而服膺于“把生产看成人底目的,又把财富看成生产底目的”的价值选择,这同“一定社会形态下自由的精神生产”,同确证人的类本质的艺术活动无疑是相悖的、“相敌对”的,这是资本主义艺术生产的内在矛盾,而商品化不过是外在表征.

但是,从历史发展来看,资本生产并非一无是处.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看,也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仅从恶的方面来理解资本或资本生产的观念,否则,不仅无法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生产,也无法正确面对我国市场经济中资本运作的现实.马克思曾历史地评价过资本的进步作用,他说“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另外,资本还有着巨大的整合力量,可以将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因素组织在一起,使社会生产从传统的自然经济中彻底摆脱出来,成为真正社会化的合力生产,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加快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由此带给艺术生产的积极意义是多重的.第一,为现代的艺术生产提供了先进的生产力要素.当资本生产将工业生产技术和现代科学等整合进物质生产的同时,它也将这些现代性因素整合进了艺术生产,因而推进了新形态的艺术的创造和生产,具体如摄影、电影、电视艺术的生产等;第二,推进了现代艺术生产的社会化进程.相对于传统的艺术生产的个体性特征,现代艺术生产越来越趋向于以个体创作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性特征,而能将这种艺术生产组织起来的客观力量只能是资本.第三,资本生产的历史意义在于它以更高的生产力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自由时间,从而保证了社会有更多的人有更多的自由时间从事艺术生产.因此,可以说“资本创造文化”.

二 世界性

艺术或艺术生产的世界性是一个涵盖着历史的和逻辑的双重涵义的概念.从历史看,它是相对于前资本主义的艺术或艺术生产来说的,因而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方向,并且至今还在发生着一些现代性的变化;从逻辑看,它是相对于地方的和民族的艺术或艺术生产来说的,因而同地方的和民族的艺术或艺术生产之间可能存在着矛盾、消解、包容、超越等各种复杂关系.

这种世界性与资本性有着密切的关联.《宣言》中指出:“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是以“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的历史为前提的.这是“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其转变的相似度检测是世界市场和世界交往,“即历史通过世界市场和世界交往这两个相似度检测环节转变为世界历史,其链条关系为历史-世界市场-世界交往-世界历史,其转变的动力则是资本的生产和积累.”“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资产阶级正是凭借着对资本的世界主义性质的历史性敏感和占有性,挖掉了古老的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的工业,使市场成为了世界市场,交往成为了世界交往,历史成为了世界历史.对于资本主义来说,世界性就是资本世界化或世界资本化.如今距离马克思的时代已经100多年了,但世界资本化或资本世界化的历史内容并没有改变,“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成了现代世界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至尊”存在.

因此,资本主义艺术生产,已经历史地包含在资本世界化,包含在资本支配下的世界市场和世界交往之中.也正因此,在真正的现代意义上,艺术生产是从文化贸易的方式开始走向世界的,如马克思讲到“法国出口舞蹈教员、厨师等等,德国出口学校教师.当然,随着舞蹈教员和学校教师的出口,也出口了他们的收入,可是舞鞋和书本的出口,却给国家提供了一笔补偿它们的价值.”这就是艺术或艺术生产的世界性.

资本主义艺术生产的现代性特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艺术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按照《宣言》中的分析,艺术或艺术生产的世界性起码有四个表征.其一,艺术生产的民族性或地方性.物质生产的世界性会挖掉“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消灭“古老的民族工业”,但艺术生产的世界性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立足于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基础之上.其二,艺术生产的超越性.艺术生产的世界性虽立足于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基础,但它已经“不可能”是纯粹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的生产了.资本的世界主义性质在这里将再次显示它的整合力量,将来自于世界的各种自然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组织为一种合力生产,并将世界确定为它的消费市场,如好莱坞的生产就是如此.同时,这类世界化的艺术生产的也会在艺术观念和艺术内容方面要求超越“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其三,对他者消费的依赖性.世界性在超越了民族和地方的局限性的同时,也强化了各个民族之间的依赖性,在当代世界闭关自守求发展本身就是落后.世界化的艺术生产没有他者的消费市场,就无法存在,更谈不上发展.其四,艺术的共享性.《宣言》中说“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它既包括通过世界市场完成的现代艺术的生产与消费,也包括通过世界交往实现的各民族艺术的现代传播与接受.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世界文学”不是文学,而是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文学相遇而成的场所或平台,艺术生产的世界性也就是要生产出可以呈现在这个世界性的场所中或平台上的艺术.

三 意识形态性

“意识形态”的思想或理论作为一种学说,是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在历史上,最早把艺术同国家政治意识联系在一起是柏拉图.他从按照他的理念论设计的理想国出发,提出“除掉颂神的和赞美好人的诗歌以外,不准一切诗歌闯入国境”.这可以看作是艺术的意识形态性的观念滥殇,此后历史中的艺术观念大体没有超出柏拉图的思想,形成的基本观念就是地域性政治的或宗教的工具论.这种工具论对艺术的理解是简单化的,要求是强制性的.马克思说:“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资本主义艺术生产的意识形态性质随着这种历史的变动,远比工具论复杂,有着变动不居的历史内容和表现形态.从历史上看,可以概括为三种基本形态.

其一,思想启蒙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从旧的生产关系中产生以后,直到18世纪启蒙主义时期,一方面由于资本生产还没有成为普遍的社会生产方式,也没有完全支配社会的精神生产,另一方面“因为它的利益在开始时的确同其余一切非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还多少有一些联系”,这个阶段的艺术生产,以至整个的精神生产作为意识形态的生产,从表现形态上看,还没有成为完全的资本生产,从历史内容上看,其利益被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其思想被“描绘成唯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总体上表现了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和非现实的理想性,对扫除封建残余,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有着积极的意义.那些空想社会主义文学或称资产阶级的“乌托邦”文学,大体上也属于这一范畴.

其二,阶级或政治的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者同生产资料的彻底分离”,原始积累就是这种分离的历史过程,18世纪后半叶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加剧了这种分离,由此产生了有产者和无产者,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结构,因而也改变了资产阶级自身的历史地位,如《宣言》中所说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阶级的武器,包括意识形态的武器,现在反转来“却对准了资产阶级自己”,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就包含着这种倾向.因此,资本主义艺术生产的意识形态的历史内容,由所谓的代表“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的倾向性意识,转而成为世界主义的以资产者针对无产者的倾向性意识.马克思对欧仁苏的小说《巴黎的秘密》的批判,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诗歌如卡尔倍克的《穷人之歌》的批判,针对的主要是资产阶级艺术生产的这种倾向性意识,包括交织于其中但在实质上已经转化或正在转化为这种倾向性意识的乌托邦意识.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与实践,历史地威胁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资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进入了世界历史的新形态,成了两大世界陈营的矛盾冲突.1946年凯南第一次提出“和平演变”构想,1947年,“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杜鲁门”主义出台,在全球范围内对“极权主义国家”发动一场意识形态“冷战”.这使得资本主义的艺术或艺术生产有了更加强烈自觉的意识形态性质,冷战结束后,一些人提出“意识形态终结论”,在艺术领域也有人提出了艺术“去意识形态化”,针对的也正是这种阶级或政治的意识形态性质.


其三,文化霸权的意识形态.这是一种远比思想启蒙的意识形态、阶级和政治的意识形态更为复杂的文化现象.美国前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博士在他的《大棋局》中,立足于大国霸权策略的立场,分析了“文化统治”在历史上的大国如罗马、中国、成吉思汗等的统治中的得失后,描述了现代世界的美国霸权形象.这种文化霸权的意识形态与思想启蒙的意识形态、与阶级和政治的意识形态,都是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同一性”认可,但其表现形态和历史内容及其结果却要复杂得多.

从表现形态看,文化霸权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权力文化、权力意识.其突出表征就是凭借资本占有和操持着超强的现代文化生产和传播力量,因而有着无限制的话语支配权力,这再一次把文化的生产与消费分离,把说者与听者分开,从而加剧着先以欧洲继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边缘化.

从历史内容看,它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渗透和入侵,也就是说,它是以来自资本主义世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化秩序、行为标准,消解和同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弱势民族国家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民族精神.

《宣言》中曾说到,资本主义“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如果说资产阶级早期是凭借资本掠夺和殖民扩张制造了这种“从属”,那么现在则是凭借经济和科技支撑的文化霸权在延续和强化这种“从属”.有人以同质化的历史性为制造这种“从属”开脱辩解,实则就是否定了文化霸权的意识形态属性.同质化,按照历史的世界化和现代化进程,它的目标是人类的生活质量和人性发展的同质.不是同形同态,因此它并不是消解和泯灭地方的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然而,文化霸权的意识形态引发的恰恰是与此相悖.

责任编辑 吴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