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楷书艺术

点赞:4417 浏览:165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郑板桥的楷书,不仅艺术成就卓著,也奠定了其书法艺术的坚实基础.本文试从郑板桥的楷书发展的两个阶段来探讨他楷书的特点.

【关 键 词 】郑板桥,楷书,阶段,特点

郑板桥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除了他自创的“六分半书”外,他在楷、行、草方面的造诣也颇深,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从目前流传下来的作品看,他确是多体皆精的,他的楷书,不仅艺术成就卓著,也奠定了其书法艺术的坚实基础.郑板桥楷书艺术造诣颇深.《清史列传》称他“书画有真趣,少工楷书,晚杂篆隶,间以画法.”叶衍兰在《清代学者像传》中说:“板桥楷书尤精,惟不多作.”从流传下来的楷书作品看,写得颇有功力,可惜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件.


其主要楷书作品有:《小楷书欧阳修秋声赋》、《小楷范质诗》、《小楷杂记楷书贴》、《小楷书秦观水龙吟词》、《城煌庙碑记》、《楷书匾额惟德是辅》、《楷书匾额藏经楼》等.郑板桥楷书的艺术特点,从其总体风貌来看,偏重劲健一路.尽管板桥创作的楷书作品不多,目前存世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件,但从中也可看出板桥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楷书艺术特点是有所变化的.从郑板桥书写楷书作品的年代顺序(据《中国书法全集清代编》周积寅先生对郑板桥书法作品年代的考证)来看,其楷书的艺术特点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郑板桥的楷书艺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楷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第一阶段:约从1712年到1736年,既从郑板桥24岁从师陆种园学词开始到其44岁考中进士.这一阶段,是郑板桥楷书的筑基时期,以小楷为主,受晋唐书家的影响较深,其楷书形成了“严谨工整”的特点.这一阶段,由于科举考试的需要,郑板桥的楷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馆阁小楷的影响.这种馆阁体小楷,过于严谨僵化,缺少韵味和艺术性,极大地限制了书家个性的抒发.

沙孟海先生在《清代书法概说》中对这种馆阁小楷作过这样的解释:科举时代的书法,一直有所谓馆阁体或称台阁体,是指端正匀整的小楷,应用于考卷上.本来也是楷法的一种,有它一定的地位.清代前期情况尚好,中期以后,过于严格,个人写来,千篇一律,没有个性,达到僵化的程度.他们学习的要求,不在高雅,只求匀整.所谓匀整,主要写得又乌、又光、又方(当时有乌光方三字诀),容易引起考官的注目.尽管馆阁小楷存在着种种弊端,但为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这种书体也极为盛行.

郑板桥所处的时代,正是馆阁小楷空前僵化时期,他的小楷严谨工整的特点,无疑是受到了馆阁体的重大影响,另外,为了通过科举考试实现他入仕为官的理想,他也必须按照科举考试的要求,专门在这种馆阁小楷上下些功夫.板桥目前传世最早的楷书作品,都是小楷作品即为明证.从这一时期的作品看,郑板桥正处于向各家学习的筑基阶段,各家的影响在他作品中均有所体现,如他二十三岁时创作的《小楷欧阳修秋声赋》,其用笔工整秀丽,结体端严,笔画瘦劲,受钟舔、王羲之书法的影响较深.

王书的萧散严谨,钟书的茂密古朴,在这件楷书作品中己初见端倪.从另一件小楷作品,板桥四十三岁书写的《小楷杂一记楷书贴》来看,深受唐人的影响,欧书结体的严谨,东坡书法的短悍肥厚,在《小楷杂记楷书贴》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其厚重的笔画颇有颜体字的风貌.总之,郑板桥这一阶段的楷书作品,处在向各家学习时期,受晋唐书家的影响较大,其楷书的艺术特点表现为“严谨工整”.

第二阶段:从郑板桥四十五岁到其去世为止,是他楷书艺术发展成熟时期.如果说早年的郑板桥为了科举考试的需要,楷书以小楷为主,那么这一时期是他楷书艺术转向中楷与大字楷书时期.使郑板桥楷书得以突变的,是他意识到馆阁小楷严重束缚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也限制了书家个性的抒发.他在自作诗《方超然》中云:蝇头小楷太匀停,长恐工书损性灵.急限采笺三百幅,宫中新制锦围屏.板桥意识到馆阁小楷的弊端后,便有意地摆脱这些束缚.

因此,他在四十四岁考中进士后,这种损害性灵的馆阁小楷,便很少书写,而将精力投入到大字楷书中.这一阶段的主要作品,有五十七岁时书写的《潍县永禁烟行经记碑文》,六十岁书写的《城煌庙碑一记》,后者是郑板桥楷书的代表作,也是他自认的得意精品之作.这一时期,郑板桥楷书艺术已达到高度成熟.这一阶段其楷书的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1.笔画瘦硬,骨力劲拔

郑板桥的楷书,早年从欧体楷书入手,其楷书骨力劲拔特点的形成受欧体楷书的影响较深.宋代朱长文在《续书断》中评欧阳询的楷书“其正书,纤浓得中,刚劲不挠,有正人执法、面折廷铮之风,至其点画工妙,意态精密,无以尚也.”板桥的楷书,很好地继承了欧体骨力劲拔的特点.欧书用笔方折劲利,棱角分明,显骨力于森严之中,与欧书不同的是,郑板桥的楷书在以方笔为主的基础上,用笔方圆并用.与欧书相比,无论是起笔还是出锋,都显得圆润、含蓄.

这种用笔技巧,来源于他对篆书的圆转用笔和魏碑圆笔笔法的取法,这与郑板桥晚年取法《瘫鹤铭》不无关系.《瘫鹤铭》碑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笔画浑厚、圆健之中隐含篆意,骨力内藏且字势飞动.《瘁鹤铭》碑这种含蓄的用笔技巧,在板桥的楷书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收到了斩钉截铁的笔势效果,更加突显出骨力劲拔的艺术特点.而与欧书骨力刚劲外露相比,板桥楷书在骨力的表现上,显得内在含蓄,刚柔并济.从《初拓城煌庙碑记》看,无论在笔画的起笔和收笔上,还是在笔势上,皆圆润细劲.同时,笔划转折处方圆并用,遒劲之中不乏圆活之势.

板桥正是将方笔的劲峭与圆笔的灵活巧妙地结合起来,藏劲于圆,方圆兼用,收到了骨力劲拔的艺术效果.

笔画瘦硬是郑板桥楷书的又一特点,这一特点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反复的过程.在他早年的楷书作品中,时而笔画细劲,时而肥厚,表现出了这种双重性.如他二十三岁书写《欧阳修秋声赋》的细劲,四十三岁书写《楷书杂记》的肥厚,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直到他五十岁以后,笔画瘦硬的特点才得以基本固定.这与郑板桥的艺术审美观密不可分,也与他早年的书法学习不无关系.笔者认为,板桥早年所临习的瘦硬劲挺风格的作品,如唐代书家褚遂良的楷书以及汉隶《礼器碑》等的书法风格,对郑板桥楷书笔画瘦硬特点的形成,都产生了影响.

拿板桥的楷书作品《城陛庙碑记》与褚遂良的楷书《雁塔圣教序》、《同州圣教序》相比较,很多笔法和结构都存在褚书的影响,有一定的师承关系.从板桥的隶书作品看,如他五十三岁书写的《揭古八分碑》,明显受到《礼器碑》细劲雄健风格的影响.板桥将这种细劲风格的隶书笔法成功运用到楷书的创作之中,吸取了很多隶书的用笔和结体,犹于细劲雄健方面借鉴颇多.板桥认为隶书与楷书存在着密切关系,他对隶书与楷书关系的认识,与傅山“楷书不从篆隶入手,任写到老也是俗格”的主张是颇相似的.可见,郑板桥楷书骨力劲拔、笔画瘦硬的艺术特点,不仅受其艺术审美观的影响,也与他多方面取法古人有着密切关系.

2.敬侧取势,自然活泼

如果说郑板桥的楷书,由小楷转向大字楷书是一个转折,那么他中年以后,转而取法黄山谷的书法,是他楷书艺术的又一转折点.他在《论书》中说:平生爱学高司寇且园先生书法,而且园实出于坡公,故坡公书为吾远祖也.坡书肥厚短悍,不得其秀、恐至于蠢,故又学山谷书,飘飘有歌侧之势,风乎云乎玉条瘦乎板桥在这里说明了取法黄山谷的原因,是认识到苏东坡书法肥厚短悍的不足.但笔者认为,另一重要原因,是他认识到馆阁小楷的拘谨、均匀、不够开张,“蝇头小楷太匀停”对艺术个性的束缚.

在如何打破这种“均匀、拘谨”,如何取得突破上,经过一番苦心探索,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取法黄山谷的书法.黄山谷的书法以惬赛敬斜,纵横伸展著称于世,其结体中宫紧密,四边开张,笔画沉着劲健.斜昂舒展的字形字势,是黄山谷书法的主要特点,郑板桥的楷书吸取了这一特点并有所变化,板桥将其楷书右部偏旁大幅度上提,通过偏旁部首的错落,拓宽了偏旁间笔画伸展的空间,同时加大了独体字横画左低右高的倾斜程度.郑板桥吸取了黄山谷书法夸张长撇的特点,在用笔上借鉴兰竹的绘画手法,使其撇画更具动态和画意,这是板桥在取法黄山谷书法用笔基础上的大胆创造,这一笔法在他的各体书中都有所体现,是板桥书法的一大特色.正如何绍基所评:“板桥字仿山谷,间以兰竹意致,尤为别趣.”黄书长捺的特点,板桥没有盲目取法,而是在舒展长撇的同时,适时的收缩捺画.通过这些巧妙的结体和用笔上的匠心独运,郑板桥的楷书在取势中收到了自然活泼的艺术效果.纵观郑板桥的楷书艺术,是一个探索变革的过程,即从馆阁小楷的严谨工整到劲拔活泼艺术特点的形成过程.郑板桥深厚的楷书基础,也为他获得行草书及六分半书的艺术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积寅. 郑板桥[M]. 长春: 吉林美术出版社, 1996.

[2]叶衍兰, 等. 清代学者像传[C]//周积寅. 郑板桥[M]. 长春: 吉林关术出版社, 1996.

[3]郑板桥. 郑板桥集诗方超然[M]. 吴译顺,注. 长沙: 岳麓书社, 2002.

[4]朱长文. 续书断[C]//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

[5]郑板桥. 郑板桥集论书[M]. 吴泽顺,注. 长沙: 岳麓书社, 2002.

[6]何绍基. 跋郑燮道情十首[C]//周积寅. 郑板桥[M]. 长春: 吉林关术出版社,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