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起源模仿视角的声乐学习

点赞:18140 浏览:811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艺术源于模仿且历史久远,模仿作为一种文化行为方式是艺术得以传承的媒介,在当代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教学价值意义.模仿是声乐学习的起点和重要手段,声乐学习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同阶段学习者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对声乐学习而言,模仿是手段,创新才是目的.

关 键 词 :艺术 模仿 声乐艺术 声乐学习

一、模仿是音乐艺术发展及创造之源

模仿作为一种文化行为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以麋革置缶而鼓之”的记述.在西方,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认为艺术起源于人对自然的模仿,在许多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的小学生.从蜘蛛那里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那里我们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鸟那里我们学会了歌唱.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艺术实际上都是模仿,其差别只是媒介、对象、方式不同.也有学者认为音乐的起源是劳动、模仿、祭祀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效应,是多种萌芽艺术混生的结果,尽管如此,他们认同:人类对自然界音响的模仿,是构成音乐萌芽的重要因素之一.当节奏、语言和音调融合为最初的歌唱时,更是通过对歌声的模仿,才使音乐得到了传承.可以说,没有人类最初对自然声音、对音乐雏形的模仿,就没有今天的音乐艺术.因此,从历史的高度来看,模仿不仅是音乐艺术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媒介,同时也是历史性的客观存在.

模仿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行为方式,是通过千百年劳动和生活实践获得的,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这种以重复手段为基本特征的行为,不仅普遍应用于一切劳动活动中,而且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无论从生理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模仿都是人的一种本能.从历史的角度看,很多吹奏乐器,开始并不是用来演奏的,而是模仿某种动物叫声,作为吸引猎物和吹出某种声音驱赶猛兽.经过漫长的演变,才发展为笙、管、笛、箫等可用来演奏的乐器.大量模仿性音乐作品的存在,如俄国作曲家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法国作曲家圣•,桑斯的《动物狂欢节》等,特别是以民间音乐为素材的音乐作品创作,都具有明显的模仿痕迹.

二、模仿是声乐学习的起点和重要手段

千百年来,人类经过实践,将模仿这种简易而朴素的“自学”手段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纳入音乐教育活动,由教师参与其中而提升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自觉性的教学行为,收到了肯定的效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是过去“鹦鹉学舌”式的启蒙教学,还是现代启发式的示范教学, 都离不开模仿这种既古老又现代的教学传承方式的参与.

古代乐教中的“口传心授”一直是音乐教育采用的普遍手段.旧社会民间艺人学艺,很少有乐谱,模仿师傅是他们学艺的惟一途径.师傅范唱,弟子跟着模仿,通过模仿和师傅的适时点拨,学生就会对所唱曲目心领神会.在这样的传教过程中,一般不会有大量、深奥的理论讲解,偶尔的讲解也多是经验式的三两句;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教与学的方式,不仅使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得以传承至今,而且还培养出大批的音乐家,使各种音乐体裁、音乐流派得以传承有序、源远流长等所以,我们说模仿学习是音乐传承的重要途径,从一定程度讲没有模仿,就没有我们的民族音乐,也就不可能有辉煌的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的音乐文化.这种依靠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师生凭借对音乐的感觉、体悟、模仿来实现互动、沟通、交流,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不仅在古代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在当代高师声乐艺术教育中也同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声乐权威夏里亚平曾说过:“声乐教师必须能够说清楚,什么是他要求学生去做的事情,解释和模仿是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我们强调现代声乐教学中的模仿价值是因为:声乐是听觉艺术,通过聆听感受到的音乐不仅准确、直观,而且易于模仿和掌握;声乐是时间的艺术,瞬间即逝,在听觉痕迹最鲜明的时候,对这一音响模式予以重复,及时的模仿,不仅印象深刻,而且记忆也深刻;声乐是情感艺术,模仿的过程,既是师生互动和交流的过程,又是人类的本能性活动过程,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关于模仿,音乐大师瑞恩是这样论述的:在开始学习阶段,歌唱者需要一个模型,就像绘画者和雕塑者需要有一个模特一样,直到自己能够独立自由为止.模仿和独创,是学习声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问题.

三、音乐模仿学习中的三境界

1.步入门径.模仿虽是一种传统的声乐教学手段,它同样也适用于现代声乐教学.模仿的首要任务是要使学习者尽早入门.我国的戏剧、曲艺、山歌、号子、民间小调传承都是口传心授 ,这种方法代代相传.意大利美声学派的早期教学也是模仿式教学.在现代的声乐实际教学中,声乐教师给学生做示范演唱也是在向学生进行模仿的启示,“模仿本身就是实践、再实践 ,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对发声器官的掌握和控制的能力;也就是从必然王国到达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跟着老师的示范与磁带、光碟中的声音模唱、照着做,虽然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却是声乐学习者在初级阶段重要的入门手段.

2、寻找自我.有了第一阶段的基础,接下来对学习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正确认识自我也就是自身优势和不足所在.首先,要正确估量自己、清楚地认识了解自己的音色、音域、乐感及音乐素质等声音条件.声乐学习中的模仿主要是对老师个唱状态和歌唱方法的模仿,不要单纯地模仿音色.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生理结构不同,唱出的声音自然不同.如果你的声音粗犷、低沉,就不要拼命去追求声音的清纯、亮丽.你的音域不宽,不能唱高音,就不要刻意地去追求音域的宽广.其次,慎重择师,古人曰:“师高弟子强,严师出高徒”,所以,要拜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为师,有经验的老师,都是根据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体会,结合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由浅入深、规蹈矩序渐进.在模仿学习中要通过分层次、分阶段去学,经过与老师、范本(磁带、光碟)的不断磨合、不断领悟与消化,学生的发声器官就能凭借听觉的音响信号作出快速的反应,从而由心理听觉来指挥生理的条件反射,下意识地调节好发声状态,逐渐形成好的歌唱习惯.

3、发展个性.对声乐艺术学习来说,模仿仅仅是手段,创新和发展个性才是真正的目的.声乐的演唱风格、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论何种演唱艺术形式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逐步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唱法、流派,这是在模仿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结果,正因为这样才产生了声乐艺术上的诸多唱法及流派,同时也是声乐艺术不断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的声乐学习总是寄托在无休止的模仿上, 也许你能模仿得惟妙惟肖,甚至达到了乱真的程度,然而就个人的艺术发展来讲,是没有多大前景的,因为艺术需要创造和个性.所以,声乐模仿学习绝不能停留在“形似”的层面上,更要注重“神似”的模仿学习,在神似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个性、观念、方法,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声乐演唱风格,这才是模仿学习的最高境界――创新.到了这个阶段就要对大量的中外音乐作品进行不断地分析和演唱:经典民歌、创作歌曲及歌剧,不断的积累作品,丰富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做到歌唱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艺术起源模仿视角的声乐学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声乐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模仿作为艺术学习的一种手段在现代声乐教育、教学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意义,是获得歌唱的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一切美好的音色、高超的技巧、完美的声音、动人的表现力――这一切都是歌唱家的歌唱技术在思想、情绪等多方面综合影响的外在表现.因此,作为声乐学习者的模仿切不可仅仅停留在表层,而应该多思考探索这些现象背后的实质,加以分析、区别、对比地模仿即理智地模仿,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声乐学习者应具有的学习素质.

华:陕西咸阳师范学院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