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乡愁》诗艺术魅力探究

点赞:31111 浏览:14435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余光中先生是台湾当代诗坛的大家,在他近千首诗歌作品中,数量最多、思想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以乡愁为题材的乡愁诗.而在他众多乡愁诗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他作于1972年,后被中学课本收录并用于教学的《乡愁》.《乡愁》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其构思、寓意精妙深远,文笔、形式新奇鲜活,寓伟大爱国情思于个人思乡情感之中,融古典诗歌的声韵音色于现代汉语的自然韵律之中,构建了《乡愁》独特而完美的艺术空间,虽历经岁月冲刷,但历久弥新.

关 键 词 :余光中;《乡愁》;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6-0041-01

乡愁自古都是诗人创作的母题之一,在此方面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也不乏其人.可能是由于年少求学时邮票传书的相同经历引起了无数学子的共鸣,加之由于历史原因,海峡两岸同胞长期隔绝,每一个炎黄子孙期盼祖国一统,手足团聚的爱国情怀始终无法释怀的缘故,余光中的《乡愁》诗从诞生之日便受到海峡两岸人民格外的青睐,至今从未走出每一个中国人的视线.除了以上原因外,《乡愁》诗作本身通过完美表现形式表达伟大爱国情思,凭借高超艺术造诣驾驭表现形式所营造的独特而完美的艺术空间,以及彰显出的唯美、鲜活、独特、永恒的艺术特质也是吸引无数学者不断探究汲取的主要原因之一.下面就其艺术特质尝试探究一二.

一、构思精妙,双维掘进

《乡愁》诗构思精妙是其主要艺术特色之一.诗人将他绵长的思乡之情和强烈的爱国之情构建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在纵的时间里纵情跳跃,在横的地域上追忆驰骋,双维共进直至将整部诗篇推向艺术的高峰.时间维度上,诗人选取的“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时段,犹如一条金线,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意象一线串珠,以时间为序,详尽描绘出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和对祖国母亲与日俱增的绵绵情思.空问维度上,诗人以时间为轴线,按照个人特定时段所进发出的特定情感,将四个特定的场景依次展现,并使其自然形成递进之势,逐级推进.前三节诗犹如海面从风平浪静逐渐小风涟漪,诗人情感犹如倾诉从如怨如诉渐次轻声低泣,直至“浅浅的海峡”由于人为原因变成了可望而不可及、难以逾越的汪洋的场景一出,和风涟漪的海面骤起滔天巨浪,铺天盖地,撼动宇宙;轻声低泣诗人突然放声号啕,哭天抢地,声达天籁.至此,纵横交错的双维,共同将诗作推向了艺术的巅峰,诗人用一人乡愁,打开了海峡两岸数以亿计华人的心扉.情境所至,正如诗人在《白玉苦瓜》序言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乡愁》是华夏民族传统乡愁诗在特定时代和特殊地理条件下的完美变奏,就其艺术魅力而言,达到了以往任何时代乡愁诗所无法抵达的广度和深度.

二、立意深远,意象鲜活

南朝刘勰在其古代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中首次将“意象”的概念引入文学范畴,并在《神思》篇中描述到:“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意象既是传递诗人情感的“物质”媒介,也是诗歌看得见的“精神”灵魂.作为诗人抒发情感的媒介和精神灵魂的使者,意象的作用首当其冲,它的撷选客观地反映了诗人的抒情方式,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作者艺术功底的深浅.乡愁本是人们都能普遍体验却又难以淋漓尽致表现的情绪,诗人仅用4节16行诗句,就将它表达得如此深沉、厚重,这应该归功于他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来的四个鲜活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年少时的邮票,承载着自己厚重的乡愁,是传递母子亲情的媒介,更是两岸人民情感交流的枢纽,集游子思念母亲,母亲挂念游子的浓浓亲情于“小小”邮票之中,读来使人倍感亲近,温馨.长大后的船票,饱含了多少空虚的岁月和相聚的感动,以及往来探亲的奔波辛劳,一张窄窄的船票,凝聚了恩爱夫妻真挚、浓烈的爱情,客观真实,令人向往.而最令诗人痛心疾首的是自己朝思暮想的老母亲,却在苦苦的等待和思念中,被一方矮矮的坟墓永远掩埋在相思的故土里,生死离别,阴阳相隔,诗人对已故母亲无尽的追忆和悼念,以及失去母爱的痛苦和无法尽孝的歉疚,使人苍凉无助,潸然泪下.而现在的一湾浅浅海峡,更是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抒发了千万海外赤子对祖国母亲无限的乡思乡愁.海峡是“浅浅的”,近在咫尺,涉水可渡;但作者写《乡愁》时,海峡两岸同胞正常的交往已隔绝20多年,加之1971年10月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这个历史性事件,可能愈发勾起了诗人对祖国的思念.“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语嗟叹,郁结了诗人及万千海外赤子多少的渴望和愤懑.

余光中先生借一人之口,将天下所有海外游子的乡愁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真实鲜活的意象展现给了祖国母亲,也使诗歌的意境由一人情思升华到了整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华人的心中,让祖国母亲充分感受到了万千游子浓郁而又强烈的叶落归根情结和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中国情结”,可谓匠心独运,立意深远.

三、形式完美,三美兼备

闻一多先生认为,完美的诗歌应该具备“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用完美的形式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是闻一多先生在诗歌创作中一直遵循的原则.就此而言,余光中堪称闻一多“三美”理论的具体实践者,《乡愁》可见一斑.

余光中《乡愁》诗艺术魅力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乡愁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音乐美,低回哀婉,柔美悠扬.全诗随标题隔句押“ou”韵,且每节后两行都以“头”字为韵脚,回环四次反复,且随着长短句、强弱音规律变化,平仄交替有序,节奏起伏悠扬,再配上每小节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叠词的完美过渡,读来朗朗上口,昕来悦耳动听,低回裒婉,如怨如诉,宛然一首柔美中略带哀伤的“思乡曲”.

绘画美,鲜活生动,情景交融.全诗用极其精炼朴实的文字绘制了诗人人生不同时代的四幅场景图,鲜活生动,情景交融.场景一:邮票传情思母图.写信、寄信、收信、回信,借助邮票,母子二人用原始的方式倾诉彼此的思念,温馨而感人.

二海上颠簸探亲图.漫长的等待,海浪的颠簸,相聚的甜蜜,相爱写满辛劳.

三:隔海相望悼母图.阴阳相隔,多少孝心无从表达:隔海相望,追忆母亲历历在目,失去母爱的痛,痛彻心扉.


四:望眼欲穿思国图.由家而国,由己推人.人至暮年难归故土,秋之落叶归根无期,跪立海岸仰天长叹,悲凉至极.

建筑美,结构对称,错落有致.结构上,《乡愁》全诗均衡匀称,段式句式和谐整齐.而在每一节中,少则3字,多则10字,整齐中又富有参差之美,呈现出统一中求变化,寓变化于统一的审美法则,实现了现代与传统的完美融合.

余光中先生驰骋文坛半个多世纪以来.诗作颇丰,以乡愁诗最为出众.纵览他的乡愁诗,

《乡愁》一诗不仅内涵宏富深厚,而且艺术特质精巧鲜活,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融合,己成为中国当代新诗坛中一颗闪亮夺目的明珠,深受世人青睐,值得文人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