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平衡――“虎妈”争议起

点赞:26026 浏览:1195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11年初,一场关于“虎妈”的争论,从太平洋彼岸一直烧到了国内,国内的教育专家直言“虎妈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妈妈们大声疾呼“虎妈无权代表中国妈妈”.我在美国抱着凑热闹的心态读了读“虎妈”的书.抛开书中那些极端、近乎疯狂的做法,作为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我更愿意用平和、朴实的方式谈谈书里贯穿于妈妈和女儿的斗争中,有关“选择权”的问题.

关于选择的自由与不自由

虎妈说:“杰德(‘虎妈’的丈夫,作者注)的父母把儿子看作有头脑的人类的一员,将去不去上小提琴课的选择权交给了他(结果儿子就轻轻松松地放弃了,而现在却为此感到后悔)等”先不管“虎妈”的丈夫是否真的后悔小时候爸妈把学不学小提琴的选择权交给自己,不过“虎妈”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选择权.

在我的女儿刚刚会说话时,每次带她去商场前我就和她说明:你可以写一件你最喜欢的东西.起初她一看到喜欢的就抱在怀里,结果过了会儿看到一个更喜欢的,就后悔了,因为选择权已经被她用掉了.我知道她肯定会后悔,但没有提醒她,让她承担一点小小的后果吧.女儿在经历了多次痛苦后明白了,不要急于选择,而是要去思考、比较,抵住最初的诱惑,坚持到最后.

同样是选择,对于看电视,如果让她选择,她肯定选择从幼儿园回来就打开电视,一直看到晚上睡觉;还有吃饭,如果让她选择,她会毫不犹豫地选只吃肉,不吃菜.作为妈妈,难道这个时候我还应该继续尊重她的选择吗?我认为有些决定,确实应该父母替孩子做,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的:帮孩子关掉电视本应是父母做的.

我想说的是,关于选择,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不是说只要把选择权都交给孩子,就意味着尊重孩子,在孩子还很小时,什么事情可以把选择交给孩子,什么事情不能,什么时候可以,什么时候又不行,我们做父母的要不断权衡、调节.

你不可能时时处处、永远替孩子选择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当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希望自己怎样做时,你不可能一手包办.重新回到小提琴的问题上,“虎妈”最终因过度替孩子选择而付出了泪水――13岁小女儿对她吼道“我讨厌小提琴,我憎恨我的生活”,“是你为我选择了它,不是我自己”,她为了打网球而放弃当管弦乐队首席小提琴手.

不过,当“虎妈”发现女儿在打网球上显露出过人天赋时,她又跃跃欲试了,她立马去熟悉美国网球协会的规则、程序,拜访教练.在小提琴上失去的梦,“虎妈”准备在网球场上夺回来.是拉小提琴还是打网球,对“虎妈”而言都不是问题,只要女儿借此站在最高处就行.敏感的小女儿察觉到这一点,大呼“不要像毁了小提琴一样毁了我的网球”.

其实没有“虎妈”的干预,小女儿反而主动要求延长训练时间,狂练反手,教练评价她“是不付出110%的努力,就绝不会善罢甘休的小姑娘”.说到底,孩子憎恨的不是小提琴,不是严格训练,而是“虎妈”丝毫不给自己空间,替她选择的做法.只有当这些选择是她自己作出的时候,她才真的感到自信.是“为你做”,还是“我要做”,是“妈妈的小提琴梦”,还是“我的网球”,两者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这一点在“虎妈”小女儿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选择的平衡――“虎妈”争议起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前教育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美国北卡罗莱娜大学学前教育系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