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体育口号时代特征演变

点赞:10759 浏览:4502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口号随着时怎么发表展而不断变化.辨析体育口号的时代特征,可以帮助我们领会体育口号蕴含的时代精神,进而把握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脉络.纵观新中国的历史,体育口号在时代更迭中凝结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口号带有浓厚的革命色彩,反映了体育为防御外敌入侵、为国家稳固根基怎么写作的政治使命;改革开放以后,体育口号承载了华夏儿女振兴中华的希冀,反映了体育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为人民体质健康发展怎么写作的社会使命.21世纪初的迎奥运、办奥运,体育口号切合了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反映了体育为促进人全民发展与进步怎么写作的人本使命.

关 键 词:体育口号;时代特征;时代精神

中图分类号:G8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12-0010-04

TheTranutationofSportsSlogans’ContemporaryCharacteristicsinNewChina

WANGYongan

(P.E.Dept.,ChinaWestNormalUniversity,Nanchong637000,SichuanChina)

新中国体育口号时代特征演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群众体育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Abstract:SincenewChinawasestablished,sportssloganshebeenchangingalongwiththetimedevelopment.Graspingthecharacteristicofsportssloganayhelpusunderstandthoroughlythezeitgeistcontainedinthesportsslogansandgraspthehistoricalcontextofsportsdevelopment.Throughouthistory,thesportssloganscanleeabrightsignatureeachtimeduringchanges.IntheinitialperiodoftheestablishmentofnewChina,thesportssloganshadastrongrevolutionaryplexion.Ithadreflectedthepoliticalmissionwhichservedforthenationalstablefoundation.Afterreformandopeningup,thesportssloganshadloadedtheChinesenation'shopeinvigoratingthecountry,andalsoreflectedthesport’issionforthenationalmodernization,whichservedforthepeople'sphysiquehealthdevelopment.Atthebeginningofthe21stcentury,ChinahostedOlympicGames.Thesportsslogansreturnedhumaniideagradually,whichreflectedthemissionofservingforthepeople’sintegrateddevelopment.

Keywords:sportsslogans,contemporarycharacteristics,zeitgeist

“口号”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反映.“口号”在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的社会作用和意义,一方面它是统治阶级传达政令、聚合民心、统一认识的重要宣传手段;另一方面,它也是人民群众表达思想、追求理想、实现愿望的精神文化诉求.

“体育口号”是“口号”的一种,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是体育特征的外在表现,也是体育精神的内在升华,更是体育发展史的时代缩影.通过对新中国体育口号的研究,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体育口号,领会其文化内涵,传承其时代精神,进而能够创造出更加切合和谐社会发展理念的体育口号,从而为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怎么写作.

1新中国成立后体育口号的主要来源

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遇重大活动、重要事件、重要节日,党和政府以及社会有关部门都会发布口号.[1]这种惯例至今仍在延续.纵观体育发展史我们发现,体育口号大致有以下几个来源:第一,由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知名人士的讲话、题词、指示演化形成的体育口号,如同志题写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同志题写的“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第二,由重要会议发布的文件精神、思想原则、方针政策等提炼出来的体育口号,如《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确立了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已成为指导学校体育教育的口号;第三,国家组织机构开展宣传、动员以及引导活动时发布的体育口号,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发出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口号,2004年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倡导的健康生活理念口号“每天锻炼1h,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第四、大型运动会、大型体育庆祝活动、重要体育纪念日发布的主题体育口号,如第十一届全运会主题口号“和谐中国,全民全运”,2009年设立全民健身日时发布的主题口号“天天健身,天天快乐”、“好体魄,好生活”、“全民健身,你我同行”;第五,体育事业发展实践中的工作作风、工作思路、体育教育与训练理念等简化而形成的体育口号,如“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工作思路、“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教育理念等;第六,来源于社会生活中人民大众、权威人士的经验总结、理念传播而形成的体育口号,如“四个一点”健康生活新口号、“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生活奔小康,花钱写健康”等.

2新中国岁月更迭中体育口号时代特征的迁变及时代精神的演变

2.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体育口号(1949-1977年)旧中国的体育在内忧外患中发展缓慢,外国人更是把中国人讽刺为“东亚病夫”.新中国成立后,甩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成为新中国发展体育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2.1.150年代――体育口号在动荡不安的岁月中凝聚了保家卫国的民族情结时代特征印记:群众体育;抵御外敌;建设国防;保家卫国.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体育事业成为党和政府重要的工作任务.1949年9月制定的《共同纲领》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提倡“国民体育”.这部被史学界视为有临时宪法作用的纲领,明确指出了体育是国家行为.1950年,再次给教育部长马叙伦写信时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思想,它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和青少年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后来,又相继提出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思想”和“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方针,这些教育思想和教育方针随即成为我国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口号.1952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时,同志亲笔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不仅指明了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而且还明确了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这个题词也成为流行至今的经典体育口号.

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防范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政治使命主导了人们的生活,而体育口号中渗透的“军国民体育”思想仍然具有强大的社会惯性.“为革命锻炼身体”、“锻炼身体,建设祖国”、“锻炼身体,保卫祖国”、“健康的身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等体育口号,广泛渗透着民族的忧患意识,寓含着国家的独立信念,承载着人民的政治信仰.到了“大跃进”时期,青年学生为了保家卫国而负重长跑和越野比赛的情景随处可见,农民夜间在田间地头做操甚至跑马拉松的场景成为“普遍”现象.这一时期,群众热情高涨的参与“劳卫制”体育锻炼,体育成为怎么写作国防、恢复生产和增强体力的必要手段,体育被赋予了准备劳动和保家卫国的双重含义.尽管这个时代的体育近乎狂热的跃进式发展,但这些口号却深刻的反映了体育事业与国家安危唇齿相依,锻炼身体与国家建设紧密相连,集中展现了人民群众抵御外敌的决心,充分体现了刚刚当家作主的人民群众“身忧民族危亡、体系国家发展”的爱国情结.


2.1.260年代――体育口号在天灾人祸的漩涡中蕴含着战胜灾难、展示气概的力量时代特征印记:政治运动,抗击灾害,革命情怀,建设国家.60年代,国内天灾人祸不断,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运动轮番上阵,严重打乱了社会秩序,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国际上,敌对势力和反动势力在外交上采取封锁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在体育上也继续隔断与新中国的联系.这一时期,抹平“东亚病夫”的精神创伤,向世界展现民族自信和自强,成了第一代体育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成就了中国体育史上那个“革命加拼命”的特殊年代.[2]

60年代初期,苏中关系持续恶化,而原本联合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合作项目也不得不由中国人自己完成.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中国人倔强的喊出了“敢笑珠峰不高,定叫红旗上飘”的口号.在克服重重困难后,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运动员首次登顶珠峰,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壮举.1961年第26届世乒赛,世界冠军容国团喊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口号,口号迸射出的拼搏精神立即引发了共鸣.在中国乒乓球队取得了男团冠军、女团亚军后,扬眉吐气的国人发出了“把‘东亚病夫’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的豪言壮语.这一时期,在“三从一大”,“三不怕”、“五过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口号的激励下,[3]体育运动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我国体育落后的局面有所改变.震惊世界的竞技体育成绩为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体育口号也成为国家内外交困时期振奋人心的兴奋剂.

受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1960年到1963年间,我国的粮食减产,副食品短缺,老百姓的生活食不果腹,群众体育活动基本停滞.此时“反右倾”、“大跃进”、“社教”、“四清”等各种政治运动风起云涌,体育口号成为政治运动的有力宣传工具.这一时期,人们带着崇高的政治使命和革命情怀开展体育活动.“敢于胜利,善于斗争”、“胜了从零开始,败了打翻身仗”、“身在球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团结拼搏,为国争光”、“革命加拼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等口号,不仅坚定了人民群众建设国家的决心,而且还激发了人民群众不畏艰难险阻、战胜自然灾害、展示民族气概的信心和力量.

然而,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体育事业陷入长期的混乱状态.文化大革命是一个口号漫天飞的年代,在复杂的政治漩涡中,高呼口号被视为是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表现.

可以看出,60年代的体育口号广泛的宣扬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现了中国人民摘掉象征压迫和屈辱的“东亚病夫”帽子的雄心壮志.然而,在这个政治运动主导一切的年代,尽管时代赋予了体育口号彰显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的政治使命,但是一些体育口号也折射出人们对体育的政治狂热已然掩盖了科学理性,其承载的人文精神也被极端异化,体育口号成为这个年代体育畸形发展的历史见证.

2.1.370年代―体育口号在动荡不安的激流中传递着友好和平的外交理念时代特征印记:乒乓外交;锦标主义;拨乱反正;体育复苏.70年代初期,“体育革命”、“路线斗争”成为体育工作的核心,遭受浩劫的体育事业曾一度停滞不前甚至逆流倒退.然而在空前的灾难中,体育事业仍然有一些可圈可点的业绩成为这个时代的永恒记忆.

1971年,日本名古屋世乒赛前夕,周恩来总理接见即将出征的中国乒乓球队时提出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口号.在这个口号的指引下,“乒乓球外交”结出了丰硕成果,我国对外关系实现了重大突破:乒乓外交,不仅促进了中美建交,而且也使中国和其它一些友好国家的关系进一步发展.至今,“乒乓外交”已经成为一段佳话,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个口号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然而,当时整个社会正弥漫着极“左”的思潮,运动员在赛场上夺取胜利被认为是“修正主义”,参加体育比赛被污蔑为“锦标主义”.[4]“谁在世界上成绩越好,就越反动”这个口号清晰的反映了当时的情形.[5]随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被错误的演绎――中国运动员在国内外的赛场上上演了一幕幕让赛、避赛、检测赛的闹剧.不可否认,当时中国运动员的这些行为背弃了神圣的奥林匹克精神,但是,在那个政治使命至高、革命精神至上的特殊年代,这句口号及时向世界传递了和平共处、友好交往的外交理念,在这一口号的影响下,体育事业为新中国发展对外关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5年,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举行,这也是盛产体育口号最多的一届全运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赛出好风格、赛出新水平”成为本届全运会的主题性口号.当然,色彩最强的还是蕴含着政治信念的口号,如“为无产阶级政治怎么写作,为工农兵怎么写作”、“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胸怀革命壮志,勇攀世界高峰”、“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为革命锻炼身体”.此时,体育为经济建设怎么写作的宗旨也得到了体现,一些参赛运动员和观众胸前出现了“抓革命、促生产”、“学大寨”等口号.同时,一些口号继续融入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元素,如“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红花向阳开,祖国春长在”、“小朋友们来锻炼,长大接好革命班”等.[6]此外,在体育口号中,一些农村题材的体育口号也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如“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可以看出,后期的体育口号仍然具有强烈的政治斗争寓意,人们的思想仍然禁锢在僵化的革命思维中.

1976年持续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打倒“”后,体育系统也进行了揭批林彪、“”的运动.从1978年开始,体育事业也进行了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等工作,为体育的复苏创造了条件,从此体育事业逐渐走上正轨.总的来看,一方面,70年代前期的体育口号不仅展现了混乱年代政治运动将体育事业异化为政治工具的过程,而且又凸显了政治运动将体育精神极度扭曲的场景,使体育进一步沦落为反革命集团上演“政治秀”的附庸.另一方面,70年代的体育口号不仅表现了人民群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而且也表达了中国政府通过体育向世界传递和平友好外交理念的政治诉求.这一时期的体育口号再现了那个群情激奋而高呼口号的历史画面,反映了动荡不安时期社会各种文化思潮的激烈碰撞和交锋,并由此燃起了中国人民走向改革开放的燎原之火.

2.2改革开放到申奥成功前的体育口号(1978-2000年)

2.2.180年代―体育口号在思潮暗涌的激流中展现了爱国情怀和锐意进取的开放精神时代特征印记:民族精神;爱国情怀;顽强拼搏;为国争光.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家体委于1979年2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体育工作重心转移的问题,并确立了短期体育工作的原则,人们的思想也逐渐从保守、僵化的羁绊中解放出来,我国的体育事业开始全面复苏.1979年10月,国际奥委会作出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权利的决议,新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从此,我国的体育事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79年9月9日,陈肖霞获得世界大学生跳水冠军,《体育报》的评论文章标题取名“冲出亚洲,走向世界”.[7]这句口号发出了体育事业开放的信号,同时也使体育成为“向科学进军”热潮的弄潮儿.进入80年代,体育充当了“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开路先锋.[8]1981年中国足球队第二次冲击失利后,民众再一次喊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口号,此后,这句口号传遍神州,成为国人盼望中国体育崛起、渴望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先声.1981年中国男排在亚洲区赛中反败为胜,力克韩国队,北京大学学生畅快淋漓的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国人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结再一次被点燃.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举办前,叶剑英和同志先后为第五届全运会题词:“为国争光、振兴中华”、“提高水平,为国争光”,这些口号进一步提振了国人振兴中华的信心和力量.激扬的口号也鼓舞了中国健儿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1982年中国在亚运会上首次登上亚洲体坛最高峰;1984年中国代表团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占据了金牌榜的第四位,许海峰则实现了新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1981-1986年,中国女排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胸怀、“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壮志取得五连冠,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的一个奇迹,“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也成为这个时代嘹亮的口号.1985年,发出了对足球的指示:“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而个口号不仅对足球运动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其它体育运动项目也有巨大影响.他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给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出路.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国家的发展走向和个人的前途道路充满了困惑和迷惘,而这些困惑和迷惘需要一种强大的精神来慰藉.此时不断创造佳绩的体育,无疑是对国人内心困惑和迷惘的一种平复:饱含信念诉求的体育事业,燃起了人们对国家未来和个人前途的希望;承载精神诉求的体育口号,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积聚多时的潜在力量.体育事业因势而上,体育口号因势利导,体育成为人们民族精神寄托和爱国热情释放的归宿.尽管在80年代后期我国的体育事业再次跌入低谷,但是,80年代的体育口号却以振奋人心、激扬青春的时代强音叩响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从此,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出现了百废俱兴的繁荣景象.

2.2.290年代―体育口号在亚运的洗礼与全民健身的浪潮中唤醒了健康意识时代特征印记:亚运成功;众盼奥运;全民健身;健康觉醒.1990年中国举办了北京亚运会,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大型综合性国际运动会,受冷战思维的影响,很多欧美国家仍然对中国持敌对和怀疑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十分需要发挥体育作为民间外交主要平台的作用,以举办亚运会为契机打开局面,改善周边环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北京亚运会提出了“团结,友谊,进步”的口号.在这一旗帜下,中国增进了与亚洲各国人民和运动员的互信和了解,使世界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了中国,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当北京亚运会闭幕时,群众自发的喊出了“亚运成功,众盼奥运”的口号,举办奥运会的梦想再一次在国人的心中升起.1993年9月,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又提出了“以亚运精神办七运,以七运风采争奥运”、“开放的中国盼奥运”等口号,进一步传递出了中国人民举办奥运会的强烈愿望.尽管随后中国的申奥失败,但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举办奥运的信念却变得无比坚定.

90年代,在竞技体育领域,中国在奥运会上逐渐崭露头角、亚运会上继续称霸、全运会上不断创造佳绩,而与此同时,我国的群众体育发展却相对滞后,发展群众体育成为我国体育事业不容回避的问题.这一时期,党和国家领导十分关心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1990年2月,同志题写了“发展体育,振兴中华”,[9]这个口号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发展体育、建设国家的号召.1995年6月20日,李鹏同志为《新体育》杂志创刊45周年题写了“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大力增强群众体魄”,口号向人们传递了群众体育时代到来的信息.1995年6月28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李铁映在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动员大会上讲话并题词:“为增强全国人民的体魄而奋斗”,从此,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帷幕徐徐拉开.1997年8月16日,同志为全民健身活动题词:“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个口号清晰的诠释了全民健身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此后,“全民健身,重在参与”的口号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体现了群众体育自主性的逐渐增强.在这些口号的号召下,群众体育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到了90年代中后期,“全民健身活动”隆重登场,在这一平台上,体育健身消费也悄然兴起.90年代后期,“健康消费”的口号逐渐引领时尚,“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生活奔小康,花钱写健康”等体育口号应时而出,并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健康消费宣言.体育消费活动的日渐活跃直接催生了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健康就是战斗力,健康就是生产力”、“健康就是金钱,健康就是效益,健康就是GDP”、“为健康投资”等体育口号,不仅是我国体育产业兴起的写照,而且也是人民群众健康意识觉醒的信号.

纵观90年代,中国体育健儿在世界体育舞台上摘金夺银逐渐成为一种常态,体育口号中也少了许多失败的焦虑和成功的激烈,人们对待体育的心态悄悄的发生变化,体育已经不再是中国对外展示民族气概、对内激发革命斗志的工具,而透过体育口号我们看到了人们健康意识在逐渐觉醒,对体育的认识也在逐渐回归理性.体育由“少数从事”转向“大众参与”的趋势,由“追求超越”回归“促进健康”的本位,由“国家福利”趋向“民生消费”的转变,无一不体现着国家体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国民体育观念的逐渐成熟,这一系列的变化也预示着“人本体育”的时代正姗姗走来.

2.3迎奥运、办奥运时期的体育口号(2001年至今)21世纪10年代―体育口号在北京奥运的中涌动着人文情愫.时代特征印记:奥运圆梦;奥运成功;全民健身;阳光体育.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在《竞技运动》一文中向所有的中国人提出了三个问题:一,中国何时能派一名选手参加奥运会?二,中国何时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三,中国何时能举办奥运会?可见,在现代奥运会创办之初中国人就已经开始编制自己的奥运梦想了.2000年2月1日,北京奥申委正式确定了“新北京,新奥运”的申奥口号,为即将开始的申办工作做好了准备.2001年7月13日,从莫斯科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中华儿女的百年奥运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百年奥运,中华圆梦”这个口号喊出了中国人民奥运圆梦的心声.随后,北京奥组委发布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口号,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从而为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架起了一座桥梁.

2005年6月26日,北京奥组委发布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主题口号,这是中国人民向全世界传递出的最美宣言.口号以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为出发点,以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融为切合点,完美的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和普遍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2007年北京迎奥运全民动员口号:“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将奥林匹克的参与理念融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奥林匹克运动是竞技体育的最高舞台,但在北京奥运会举办之际,体育界没有喊出“誓夺金牌第一”之类的豪言壮语,而是发出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理性箴言,这充分反映了国民体育心态的成熟和体育观念的进步.

在北京奥运会演绎的同时,我国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也涌动着无限的活力.“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这句富有青春活力的口号,向人们传递着体育的和健身的理念.2004年9月在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开始唱响,此后这句口号成为我国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行动指针,它体现了学校体育“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这一口号则向广大青少年学生发出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口号,乘奥运之风,向人们发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号召.而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提出的“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口号,则切合了当前共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顺应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融合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体现了体育促进人全面发展与进步的文化内涵,集中体现了人们对体育价值理念认识上的深化与升华,反映了人们渴望体育回归民生的强烈愿望.

3结语

新中国60多年体育口号的历史演变,清晰的折射了体育事业逐渐从动荡年代怎么写作政治的旋流中回归到和谐社会促进人全面发展与进步的历史过程.在新的时代,我们更加期待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我们也期待更多与时俱进的体育口号能够在中华大地唱响,让承载一代人记忆的体育口号能够固化体育运动的文化精髓,传播体育运动的价值理念,传承体育运动的精神内涵,续写体育运动的历史传奇,创造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