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房的人性化护理管理

点赞:12904 浏览:562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为了使住院儿童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淡化疼痛意识,积极配合治疗,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质,促进其早日康复出院.方法包括提供良好的环境,合理安排床位,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其次护士要掌握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知识;最为重要的是在进行治疗操作时以及治疗操作后的策略,利用儿童争强好胜的特点,以点带面,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使患儿摆脱疼痛意境,淡化疼痛意识.结果儿科病房的人性化护理管理改变了儿科病房上午9时至11时一片哭闹声的情景,在我科2008至2011年79%适宜该方法的住院患儿中有96%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儿科病房的人性化护理管理提高了儿童对疼痛的耐受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住院儿童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质,促进了患儿早日康复出院.

【关 键 词】儿科病房;住院儿童;以点带面;人性化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660-01

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易患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疾患而需住院治疗.住院儿童的不同年龄、性格、家庭和社会环境,在受到不同疾病困扰时,疾病作为负性应急原会使儿童产生比成年人更多的负性心理变化,于是易出现多种不良心理反应,比如恐惧、烦躁、焦虑、盲从、兴奋、反抗等等.护士是心理护理的主体[1],作为儿科护士,如果能理解并把握好他们的心理特征,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以点带面,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就可以让住院患儿互相促进和感应,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促进疾病的痊愈.

儿科病房的人性化护理管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性化护理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1住院儿童的常见心理特征

1.1惶恐不安:易发生于初次住院的患儿.儿童一旦离开家庭来到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初次接受输液治疗的患儿不安的心理尤为明显,因为这类儿童还没有疾病和输液的概念,对护士给他们不可抗拒的输液操作所带来的疼痛产生惶恐不安心理,继而出现各种不合作情绪反应[2],这种惶恐不安的心理与日惧增,部分患儿一看见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就哭闹和恐惧.

1.2烦躁:易发生于性格较外向且其家长易急躁的患儿.住院患儿由于自身身体不适变得烦躁不安,具有强烈的反抗性,拒绝一切治疗,情绪异常波动而导致一些破坏性行为,比如自行拔除输液针头和吸氧管,自行揭掉换药纱布,打骂医护人员等.

1.3焦虑:易发生于性格较内向且需反复住院治疗的患儿.由于反复的各种治疗所带来的疼痛和不适,再加上自身疾病的折磨,使患儿心理产生极大的焦虑.

1.4盲从:易发生于家境比较优越而受到娇惯的患儿.在一些集中进行的操作中,常常见到别的患儿哭泣也跟着一起大哭起来,其他儿童的习惯也跟着模仿.

2儿科病房的人性化护理管理

2.1入院时的床位安排:首先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整洁的住院环境,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接诊护士应综合各病室情况,给予合理安排和搭配,比如性格内向和外向的患儿互相搭配,高、低年龄组互相搭配,总的原则是使一个病室内有一位起带动作用的患儿作榜样.

2.2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在做入院介绍时要以家长作为桥梁,护士要用亲切和蔼、简洁易懂的语言赢得家长及其患儿的信任和好感.在患儿整个住院过程中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程度对患儿能否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好的配合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3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知识:护士在治疗过程中应做到动作轻柔、技术娴熟、减少刺激、集中操作,减轻患儿痛苦,再用丰富的临床护理知识和良好的语言技巧来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

2.4治疗操作时的人性化管理:在最先完成急、危症患儿治疗的前提下,对普通病室的患儿要讲究策略,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解释各项治疗的目的.儿科病房最多的治疗项目是输液,其中以1至4周岁的儿童不良反应最为强烈,护士要尽量避免或减缓上午9时到11儿科病房时哭声一片的情景.护士要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了解同病室每位儿童的具体情况和心理特征,首先选择住院时间长、年龄偏大、性格外向或比较勇敢易穿刺成功的患儿作为榜样,在顺利完成治疗后,对该患儿的积极配合给予及时的肯定赏识,让该患儿的良好情绪去感染同病室的其他患儿,以点带面,以激发其他患儿的模仿行为,激励其主动配合治疗,紧接着再找下一位比较配合的患儿,有的患儿在良好的气氛中,会自报奋勇.如此一来,整个病室的患儿互相感应、情感互动,在充满赏识的情感氛围中恐惧、烦躁、焦虑等各种不良情绪会烟消云散,这种情感互动良性循环下去会形成多条情感链,人性化护理管理大大提高了患儿对疼痛的耐受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住院患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质.

2.5治疗操作后的人性化护理管理:顺利完成治疗后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使患儿保持愉悦和放松的心情,比如放一些儿童喜欢的歌曲和故事,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调动同病室的患儿唱歌、讲故事、猜谜语、做简单有趣的游戏,使儿科病房的情感互动更进一步.

2.6人性化护理管理的适宜对象:适宜1周岁以上神志清楚、精神正常、并且基本脱离急性期和危险期的患儿.

总之,住院儿童由于疾病本身所带来的不适加上各种治疗所带来的痛苦易给患儿幼小脆弱的心灵造成阴影,从而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实验证明,人仅仅对痛的期待就能提高焦虑、恐惧的程度,从而提高痛觉的程度,消除焦虑、恐惧就能缓解疼痛[4].传统的护理方法,比如触摸、陪伴、安慰、鼓励等儿科护理在实践中收效甚微,许多患儿刚住院时因恐惧而害怕医护人员接近,更是拒绝触摸和陪伴,安慰、鼓励仅对少部分患儿有效.我们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针对患儿的心理特征探索出这套更有效、更适合儿童特点的人性化护理管理方法,既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以点带面,通过住院患儿之间相互感应、相互带动使更多患儿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消除烦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在此基础上护士再融入一些护理技巧和方法,从而顺利完成各种治疗.儿科病房的人性化护理管理改变了儿科病房上午9时至11时一片哭闹声的情景,在我科2008至2011年79%适宜该方法的住院患儿中有96%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儿科病房的人性化护理管理提高了儿童对疼痛的耐受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住院儿童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质,促进了患儿早日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