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防治

点赞:12354 浏览:5604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R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742-02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可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柯萨奇病毒是最常见.

一、流行环节及流行特征

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在急性期,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防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手足口病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与患者同一室最易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易感人群:人对CoxAl6及EV71型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流行方式:本病流行季节4-9月,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急性起病,常有发热,体温38℃~40℃,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疼痛明显.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皮疹.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特别是EV71感染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等重症病例.


二、预防控制措施: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5.流行季节患儿增多时,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检测措施.

(三)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4.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5.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6.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