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活动中记录表的方法

点赞:15693 浏览:693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科学发现活动中,记录表可以记录幼儿在观察和调查中的发现、在实验活动中的猜想和验证、在讨论学习中的分类和梳理;可以帮助幼儿细致地观察现象,引导幼儿学会主动学习和进行学习的自我构建;更能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幼儿的发现与获取的经验,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由于幼儿科学发现活动的目标不同,所使用记录表的内容、侧重点、记录方式及记录表的作用也是各异的.换句话说,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科学发现活动中需要的记录表是不同的.为了幼儿科学又方便地记录探索的足迹,提供交流的依据,结合具体的科学发现活动设计一张适宜实用的记录表十分必要.

一、记录表的设计原则

设计科学发现活动中的记录表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 目的性

设计记录表目标要明确,在主题的指导下知道调查什么、观察什么、探究什么、记录什么.比如,中班调查表《马路上有什么》,从标题上可看出该调查表的是要调查幼儿对马路上各种车辆及各种设施的日常生活经验,也是对幼儿活动前知识经验的了解,便于教师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组织活动.

2 适宜性

设计记录表要适合幼儿记录、合作、分享与交流.幼儿不识字,可用各种符号、标记、数字或图画来进行记录.因此,有些记录表空格要大,多留白.比如,记录表《秋天多美丽》可设计这样几列:秋天的树、秋天的花、秋天的蔬菜、秋天的水果等;只设两行;第一行写上各列的名称,第二行大量留白,幼儿根据谈话讨论在第二行大格中画出各种秋天的树、花、蔬菜、水果等.

3 科学性

适合幼儿使用的记录表要注重科学性.首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不同表格及操作材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其次,幼儿集中注意的探究时间不宜过长,探究的内容、项目也应适量.比如,小班科学活动《蔬果沉浮》中,设计直观的水池作为记录表,提供蔬果图片让幼儿记录蔬果的沉与浮,每人每次只观察记录一种蔬菜或水果的沉浮现象:而中班科学活动《沉与浮》中,设计四行三列的记录表,引导幼儿用符号记录物体的沉浮,每人每次可探究记录3~4样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

幼儿科学活动中记录表的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幼儿科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4 操作性

记录表不需要占用太多时间来记录,记录内容形式简单明了,能说明问题即可.可以是一个人记录,也可以两个人合作记录,还可以小组讨论记录.比如,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设计的记录表用于幼儿边操作边记录,一人操作时,另一人帮助记录.

二、记录表的类型及运用

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孩子们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设置情景――提出检测设――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表达与交流等几个环节中,记录信息最为重要.而在幼儿科学发现活动中大多用图画和表格进行记录.

科学发现活动中常用的记录表主要包括调查表、实验记录表、分类记录表、讨论记录表、观察记录表等.

1,调查表

它是对已有知识经验或已存在现象的调查结果的记录.一般在活动前或延伸活动中进行调查记录,比如,中班调查表《最喜欢的玩具》.

在幼儿探索过各类玩具之后,让他们挑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1至3样)画在调查表第一行的空格中;延伸活动让幼儿调查爸爸妈妈小时候以及好朋友最喜欢玩的玩具1至3样,画在相应的空格中.在活动室陈列调查表,组织幼儿交流调查结果,感知玩具的多样性,学玩一些传统的游戏和玩具.


2 实验记录表

用于记录实验信息,引导幼儿动手之前先动脑,初步感受猜想、验证,记录猜想结果和验证发现.比如,中班实验记录表《沉与浮》.

活动中,先出示一样实物(比如积木),谙幼儿画在第一列,让幼儿猜一猜积木放入水中会沉下去还是浮在水面上引导幼儿用图示或符号在第二列记录猜想结果.最后把积木放入水中试一试,看看是什么结果,在第三列记录下来.比较第二列和第三列,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和积极的科学态度.

3 分类记录表

用于记录物体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帮助幼儿建立“类”的概念,主动获取相关经验,如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结果也会不同等.在科学发现活动中,大多是收集相关物品进行观察、比较、探究后再记录.比如,大班分类记录表《有用的刷子》,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收集来的刷子的外形、用途、制作材料等,尝试按一种特征――“用途”特征来给刷子分类.先找一找刷子有哪些不同的用途用来刷洗什么叫什么刷子(牙刷、杯刷、床刷、鞋刷、洗衣刷、厕所刷、油漆刷等)

将刷子进行摆放分类后,在第一列记录它们的名称,第二列画出它们的不同用途,第三列画出这类刷子的实物图,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分类结果.然后,再尝试按其他特征摆放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从而知道按不同特征分类结果不一样.

4 讨论记录表

边讨论边记录,用于记录讨论中的问题和结果,梳理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包括已知的、未知的.比如,中班讨论记录表《你了解猫头鹰吗》.

此表用于导入活动后,抛出讨论话题――你了解猫头鹰吗,他长得什么样有哪些本领有什么习惯々幼儿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的答案,老师用简图记录在“!”一栏,这是对猫头鹰的已知方面的认识:而对于幼儿不了解的以及还想知道的有关知识,师幼讨论后,用简图记录在“”一栏,这是对猫头鹰的未知认识,也是组织活动进入下一环节的支点和依据.

5 观察记录表

连续跟踪观察一样物品或一件事情时,用于记录观察的时间和最新发现,交流、比较记录的结果,探究事物和现象的简单规律,便于幼儿对事物和现象有比较科学的认识.比如,大班观察记录表《蚕豆怎样长大》.

幼儿种下蚕豆种子后,在记录表中记下种植时间、画出蚕豆种子:天天给它浇水,天天去看它,及时记录蚕豆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观察发现和探究结果等.如12月14日蚕豆长出小芽了;1月12日数过它有几片叶子;2月26日蚕豆已经有1铅笔高了;3月11日蚕豆开花了;5月5日豆荚已经成熟了等有了这些记录表,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交流、比较;种子种下后几天会长出小芽(得出结果:大概是6――8天它们会长出小芽)蚕豆什么时候开花(得出结果:大概是几月几日到几月几日)等等有关蚕豆生长的简单规律,获取主动学习的相关经验.

记录表记录的是幼儿的学习和探究过程,更是幼儿的成长过程.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支持者,教师应及时和幼儿一起解读他们的记录内容,插入适当的文字说明及评价,见证他们成长第一站――幼儿园阶段的一些成长经历.

以上是幼儿科学发现活动中常用的几种记录表,在运用各类记录表时,可以视幼儿实际情况而定.如果从小班开始就接触过记录表,有记录的经验,中、大班可以循序渐进地使用各类记录表:如果幼儿没有经验,在活动中运用各类记录表时可适当简化,降低难度;另外,在一个具体的科学发现活动中运用什么样的记录表,在什么环节进行记录,还要视活动主题而定,合理运用,以各类记录表为载体,帮助幼儿记录观察、调查、探究、发现的各类信息,促进幼儿科学发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