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制定幼儿园集体教学目标

点赞:23467 浏览:1075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教学目标是实现集体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作为集体教学过程的逻辑起点和终点,它既为活动实施提供了方向,又为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它就如一个“路标”,引领着教学过程顺利展开.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确保集体教学有效实施最重要的前提,也是检验集体教学有效性的依据.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的目标制定上存在以下问题:

1 目标制定不够具体,过于宽泛,导致教学活动方向不明确,重点无法把握.

2 目标制定不够全面,忽视了“情感”、“认知”、“能力”三方面的发展,导致幼儿在活动中发展不够均衡.

3 目标制定难度不适宜,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原有经验,将目标定的太高或太低,导致幼儿在活动中兴趣丧失.

4 目标缺乏针对性,片面理解整合,知识领域特点不够明显,导致教师对教学活动的重点不明确,无法把握指导要点.

5 目标陈述不规范,其一是表述主体不够统一,其二是语言组织混乱繁琐,不够清晰,导致所制定的目标操作性不强.

那么,如何制定有效集体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有效实施呢

一、立足教材,使目标充分体现教学价值.

集体教学是围绕教材内容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其中教材是主要活动内容,每个教材都有不同的教育价值,因此,分析教材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同时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前提.

1 正确分析教材内容,使目标更有针对性

教材分析要能够抓住基本元素,各领域各种形式都会有一些基本的框架结构.如儿歌要分析到句式、用词的押韵等;歌曲要分析到音乐本身的要素,即节奏、节拍、乐句:绘画有构图、线条、色彩等要素:科学有知识点的分解等等.每一个元素又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要对学科知识要把握到位,才能分析制定具体的领域特点、认知目标.很多教学活动就是因为对教材分析不够透彻,出现目标制定不到位、偏离教材本身、空泛笼统等现象,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如小班语言活动“高老鼠和矮老鼠”:

目标一

1 喜欢听故事,并能大胆的教学故事表演.

2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高矮物体的不同.

3 初步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目标二

1 喜欢跟着老师一起讲述、表演故事,体验其中的乐趣.

2 理解故事,初步感知“高”和“矮”的不同视线效果,知道要运用“你好”和别人打招呼.

3 能较响亮地说清楚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显然,目标一缺少对故事细致的分析,目标大而空,使教师难以把握指导要点,无法对教学结果进行检验;而目标二则是充分分析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清晰的梳理了故事中的语言教育元素,且分析出的切入点是“小而精的”,便于教师在短短15分钟的集体教学中始终贯穿和把握的,整个目标既突出了语言领域的特点,又明确了此次活动重点语言认知目标,即运用“你好”和别人打招呼,非常具有针对性,易于操作也便于检验.

2 深入挖掘教材内涵,使目标更有全面性

幼儿园的很多教材除自身领域特点的核心价值外,其实还蕴含了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教师应考虑在本活动中“幼儿学会了什么”、“幼儿能学吗”、

“幼儿学的有兴趣吗”,既考虑目标知识、能力与情感三方面的协同发展的需要,又使制定的目标具有全面性.因此,教师除了从教材中找出关键的认知点,确定具有领域特点的重难点之外,还要深入挖掘教材在这三方面的教育价值,将统一教材在一个教学活动中目标制定的更加全面.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挖掘教材蕴含其他领域的知识和价值,使目标兼具整合性,最大程度地实现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

如小班健康活动“小蚂蚁运粮”:

目标一

1 学习手膝着地向前爬的动作技能.

2 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目标二

1 练习幼儿在两手两膝着地向前爬,并逐步学习爬着背运的动作技能;

2 锻炼幼儿身体四肢的协调能力;

3 体验集体游戏和帮助人带来的快乐.

显然,目标一只是突出了健康领域动作发展方面的要求,忽略了孩子可能在游戏时情感上的发展;而目标二则挖掘了此次体育游戏中同时获得的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教育价值,既突出了重点,又兼顾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有效制定幼儿园集体教学目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目标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立足幼儿,使目标凸现孩子个性发展.

幼儿是集体教学活动的主体,集体教学活动离不开孩子的积极参与,集体教学价值的最终体现也在于幼儿是否在活动中得到真正有意义的发展,因此,关注幼儿发展情况,确立好教学“基点”,是目标制定时的“核心”.

1 关注幼儿认知特点,使目标更具适宜性

儿童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这种发展规律表现在到一定年龄幼儿就会做什么事情.目标过高,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之外,幼儿因能力达不到,失去兴趣;如果低于幼儿实际水平,幼儿会觉得枯燥乏味,而失去了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能充分考虑幼儿现阶段认知水平,准确定位目标中的重难点,确保目标对幼儿认知学习的适宜性.

小班科学活动《沉浮》:

目标一

1 观察、感知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 尝试进行简单的记录.

3 萌发对周围事物观察和操作的兴趣.

目标二

1 感知水果在水中沉浮的现象.

2 在老师引导下大胆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3 萌发观察科学现象的兴趣.

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是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动手能力弱,因此,目标一中“记录”的要求显然没有遵循这一认知特点,难度高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水平,不仅无法达成,而且会影响幼儿对沉浮现象的观察;而目标二则把“观察”、“表达”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孩子看一看说一说,既符合小班孩子的学习特点,又符合《纲要》科学领域的学习要求.

2 关注幼儿原有经验,使目标更具发展性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努力之后可能会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因此,教学目标应该在幼儿“最近发展区”内,是对幼儿具有发展性和挑战性的.教师要对幼儿原有经验有充分的了解,在目标中分析出本活动中可以对哪些经验进行归纳、梳理和提升,同时可以丰富哪些新经验.

如中班语言活动《我喜欢的书》:

目标一

1 在看看讲讲的交流活动中,丰富与阅读有关的经验.

2 体验在阅读中发现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

目标二

1 进一步了解书的结构和特征,知道不同的人喜欢看不同的书.

2 提高阅读的兴趣,能积极地参与自主阅读.

目标一“与阅读有关的经验”、“阅读兴趣”宽泛而空洞,无法确定幼儿原有经验及新的经验是什么;而目标二则清晰反映了教师对幼儿阅读方面的经验了解,也陈述了本活动中幼儿需要归纳、梳理和提升和丰富的新的阅读经验.这样的目标对于幼儿来说更具挑战性和发展性,教学活动也更具意义.

3 关注幼儿个体特点,使目标更具差异性

教学应该充分尊重和满足幼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教学目标制定要充分体现差异性,制定的教学目标既有统一要求,又能适应不同幼儿的需要,使不同个性的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教师可以确定多种方式的表现性目标适合不同孩子的寻求或确定不同难度的不同层次的行为目标来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发展需要.例如,中班数学活动《水果列车》目标:体验按规律排列的有序性,激发排序活动的兴趣;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学习看标记进行ABB、ABA、AAB三种规律排列物体.这个目标充分考虑了幼儿数学认知发展的差异性,制定出三个层次的排序目标,根据目标提供了三种层次的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由于目标制定考虑了幼儿之间的能力差异,实际教学中教师指导针对性强,幼儿操作完成的效果好.同时,为使目标体现差异性,还可以在目标中为幼儿确定最低标准,即教学的下限,使他们了解要达到怎样的水平基本合格,保证幼儿的学习质量,必要时也可规定完成目标的上限,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幼儿精益求精,使他们的学习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三、立足课堂,使教学效益获得更大提升.

课堂是师幼互动变化的过程,带有很大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的,因此,关注课堂实施,全面预测课堂变化是制定目标的“根本”.只有对课堂具有充分的预测能力,才能使让教师顺利的把“教”目标转化为“学”的目标,凸显目标的有效性.

1 规范表述,使目标易于课堂操作

规范的目标表述,可以让教师非常清晰的把握课堂的主脉络,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引导,有效达成教学效果.规范的目标表述必须是完整的,包括对象、方式、水平等要素进行.

(1)为了让教师把关注点更多的放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上,在制定幼儿园集体教学目标时,行为主体一般都是幼儿,即以幼儿为主体表述教学活动目标,如“说出”、“会用”、“知道”、“懂得”等等.同时,在一个教学活动当中,表述主体是统一的,如小班音乐活动“蛀牙虫”的目标位“学会分辨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并能跟着音乐表现相应动作”、“了解游戏规则,尝试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蛀牙虫”、“体验扮演蛀牙虫的快乐”.

(2)为了让教师在课堂上随时关注幼儿的学习行为及变化过程,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教学中幼儿具体、外显的学习行为,以更好体现目标的可见性.如小班语言活动《小兔孵蛋》的目标:①在看看讲讲演演中,了解小兔拣到一个蛋后的有趣故事,萌发阅读兴趣;②积累一页一页仔细看书,观察人物、动作、表情、图画符号等阅读方法;③学说角色之间的对话,大胆猜测故事的发展并积极表达.“了解”、“积累”、“学说”都是具体明确的行为动词:“一页一页仔细看书,观察人物、动作、表情、图画符号”、“学说对话,猜测故事的发展并积极表达”则用简洁概括的语言描述了幼儿在本次阅读活动中所应该有的行为表现,描述行为目标的语言具体、明确,组织逻辑清楚,使教师能精确的把握重点进行指导,课堂实施的效果好.

(3)目标教学论认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目标是预期幼儿学习的结果或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幼儿通过教学活动之后,他们在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上的变化.如大班科学活动“直管弯管”目标:①愿意大胆提出自己的检测设,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培养幼儿眼见为实的科学态度;②通过实验获得物体在直管和弯管中通过的不同经验;③学习清楚地用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这几条目标具体规定了该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涉及到幼儿参加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及幼儿的表现要达到什么程度,这样的目标具体明确的,它能使整个教学目标处于可控、可测的状态之中.


2 突出弹性,使目标适应课堂变化

教学目标是集体教学最重要、最基础的预设,预设的目标一般不能轻易改变.在集体教学中,课堂是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其中有个体不同而引起的变化,也有随课堂发展而发生的变化,从中可能会生成新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适时适当的调整教学目标及方案,以适应课堂中的变化,保证集体教学的价值性和有效性.因此,在制定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课堂生成的需要,使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让教师能随时进行灵活的调整.

如大班活动数学活动《小小裁判员》,目标是“运用记录的方法比较出数量的多少,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记录的方式是多样的,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统计”.这个目标初看可能会认为过于宽泛,不够具体,因为“到底怎样的统计方法是最简单的呢”目标中并没有指出,其实不然,目标制定时首先充分考虑了课堂的不可测性,考虑了每个孩子在课堂中出现的记录方法是不同的,从而将“多样性”作为目标之一:其次是考虑幼儿需要,从幼儿不同的记录中与他们一起提炼最简单的统计方法.因此,这样的目标并不是不够具体,而是给课堂更多“弹性空间”,给孩子更多“自主学习”.

制定弹性的教学目标使教师在明确集体教学核心内容的前提下,能充分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灵活的把握和调整课堂教学,使集体教学活动不再是计划的机械重复,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集体教学中有个性化发展,从而有效提高了集体教学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