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肠外营养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中的应用

点赞:7119 浏览:22810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肠外营养的护理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对96例行肠外营养的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进行循证护理,由护士长和2名组员组成循证小组,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关 键 词,找出相关资料,对证据进行评价,然后采取措施并观察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值得推广应用.

[关 键 词]循证护理,肠外营养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10)12-51-01

循证护理在肠外营养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中的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循证护理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循证护理是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是循证医学在护理专业中的应用.它批判地接受现有的专业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可应用于临床实践的依据,建设护理工作的易变性,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基础的有证可循的现代护理发展,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主观性.

肠外营养是通过静脉途径提供机体所需的营养素,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作者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肠外营养的护理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2008年10月~2009年9月对96例患者行肠外营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进行循证护理.

1.2方法

由护士长(本科学历)和2名护士(学历均为大专,工作10年)组成循证小组,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关 键 词,找出相关资料,对证据进行评价,然后采取措施并观察效果.

1.3循证护理实践

1.3.1空气栓塞提出问题:静脉穿刺置管过程中或因导管阻塞脱落或连接处脱落导致空气栓塞.循证支持:空气通过中心静脉置管进入腔静脉系统.护理干预:锁骨下静脉穿刺时患者取平卧位、屏气.置管成功后及时连接输液管道,各输液管道连接可靠,防止滑脱,换管输液时,如有空气进入管道要及时抽出,定期巡视观察静脉营养液的输注情况,每15~30分钟一次,防止液体滴空后空气漏入.监测血气分析变化.

1.3.2感染提出问题:有创操作、长期静脉置管、禁食易引起导管性和肠源性感染.护理干预:评估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每天更换输液管道三通接头延管,中心静脉输液袋及引流袋选用2%碘酒消毒,局部用75%酒精脱碘,消毒接头后再更换.每天置管处的无菌敷料经严格消毒,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痛、热等感染征象及分泌物的产生,监测体温及血常规的变化,如发现局部有明显感染灶或病人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则需拔除中心静脉置管,剪断管近尖端5cm作细菌培养,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另选部位重新置管.

1.3.3糖、脂肪代谢紊乱提出问题:患者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护理干预:加强临床护理与观察,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合理控制输液速度,发现糖代谢紊乱征象时,先监测血糖值再根据结果予以相应的处理.长期应用脂肪乳的病人,定期作脂肪廓清试验了解病人对脂肪的代谢利用能力.

1.3.4营养失调提出问题:低于机体需要量.循证支持:病人体重下降,小于标准体重的20%以上.护理干预:根据病情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中心静脉留置管每日用生理盐水20mL冲洗,每小时一次,保持管道的通畅,保证营养液的摄入,保持中心静脉置管处的干燥清洁,防止感染而影响营养液的摄入,准确记录24h出入量,每天测体重一次.

2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种护理方法效果比较见表1.

3讨论

循证护理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3].肠外营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既是营养支持又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使肠外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为临床护理和科研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依据,同时,循证护理过程是护理人员不断学习和提高自我能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彭春风.我国循证护理现状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A):58.

[2]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6.

[3]李晓珍,成翠.循证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9,16(2):133.


(收稿日期:2010-03-09)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