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

点赞:28265 浏览:1313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对二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75例血液标本进行10项生化检验.方法用统计学方法对溶血前后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溶血对生化检验项目都有一定的影响,使生化检验项目产生升高或降低.结论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及使用,检查血清标本外观有否溶血已成为试验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关 键 词】溶血生化检验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377-01

本文就二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75例血液标本进行生化10项生化检验项目检测,对溶血前后的检验结果分析.结果:溶血对生化检验项目都有一定的影响,使生化检验项目产生升高或降低.特别对HBDH、ALT、AST、TBIL等项目的影响尤为严重.生化检验结果是否能真实反映患者血清中的实际情况十分重要.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标本为常规二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生化检测75例血液标本,且血清无肉眼可见的黄疸、脂浊及溶血.

1.2仪器KY---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试剂使用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同一批号的试剂,用同一标本检测.

1.4方法用上述75份血清标本,溶血前分别检测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UREA)、肌酐(CREA)、尿酸(UA)、葡萄糖(GLU)、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等10项生化项目.然后模拟临床上常规的溶血现象,在试管内反复震荡致使溶血,成为肉眼可见的淡红色,测定血红蛋白大于1g为溶血标本.再将溶血后的血清标本重新检测上述10项生化检目.要求溶血后的检测间隔时间控制在1h以内.

1.5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

2结果

10项生化指标在溶血前后的测定值及比较见附表.

3讨论

从附表可以看出,溶血后非常显著升高的(P<0.01)的有HBDH(升高30.37%),ALT(升高17.64%),AST(升高12.98%),CK(升高10.19%),LDH(升高17.15%);溶血后非常显著降低的(P<0.01)有TBIL(降低18.18%),Cr(降低8.51%),GLU(降低27.40%).Ur与UA溶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以上结果,可见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溶血后红细胞中含量较高的酶释放到血清中,人类红细胞中所含LDH、AST的浓度大大高于血清.标本溶血时红细胞中含量较高的酶释放到血清中,血清中LDH、AST活力会明显升高并干扰LDH、AST的测定,使试验结果值偏高.红细胞中不含所测定的酶,但溶血后红细胞中含有影响试验的酶释放到血清中.如人类红细胞中几乎不含CK,但溶血后红细胞中含有影响试验的腺苷酸激酶(),释放到血清中.是使ADP与ATP之间相互转化的酶,而在测定CK的时,磷酸肌酸与ADP在CK的作用下转化为肌酸与ATP,这与的作用相同,致使ATP的浓度升高的速率加快,从而最终引起CK的测定值升高,造成实验结果溶血前后有较大的差异,使试验结果值偏高.对溶血标本GLU的测定降低,可能为成熟红细胞GLU代谢通路主要是GLU的酵解和磷酸戊糖通路,通过这些代谢提供能量和还原力.还原型辅酶Ⅰ(NADH)、还原型辅酶Ⅱ(NAD2PH)是重要的供氢体.在GLU检测过程中,两步都是氧化反应.当血清标本溶血时NADH、NADPH进入到血清中抑制GLU的测定.从以上实验结果看,标本溶血几乎影响所有生化结果,特别对HBDH、ALT、AST、TBIL等项目的影响尤为严重.而生化检验结果是否能真实反映患者血清中的实际情况却十分重要.

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化检验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溶血的发生,我们必须注意:在采血过程中采血器具包括注射器、针头、试管保持清洁和干净,注射器针头不能用酒精消毒,因酒精可致溶血.压脉带不可扎得过紧过久,抽血时将血液注入试管不宜过快,以免血泡过多引起血细胞破裂.血液不可存放于冰箱冷冻室,避免融化后引起溶血.血液放置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消毒液或其他物质滴入标本,溶血影响检验结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溶血标本应要求重新采集,以便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溶血会引起生化检验项目结果检测性升高,对检验人员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更好的怎么写作于临床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及使用,检查血清标本外观有否溶血应成为试验过程中的重要步骤.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