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今忆昔中医

点赞:4542 浏览:183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关 键 词中医学历史现代中医药管理

正当党和国家号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好时光,在去年夏秋之际,忽然冒出了一个极不协调的声音,居然有人在搞所谓的“取消中医”的网络签名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国内外专家、学者、中医药界人士以不同方式提出不同的意见.笔者亦曾在2006年10月22日“世界传统医药日”座谈会上对此予以否定,以后又接受了多次记者采访,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2006年11月2日《都市快报》报道说“取消中医”网络签名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10月3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网络签名活动,因其否定历史,违背科学,激起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强烈愤慨,也必然遭到广大群众的普遍反对.这位发言人说,据调查,到目前参与“网络签名”的仅有138人,而非所传“万名”.这一数典忘祖的闹剧应该收场了.

抚今忆昔中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医药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我对此不想再做更多的评论,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聚精会神搞好中医药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我对卫生部有关负责人此前发表的态度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号召,十分赞同.

由于这场闹剧,对曾经受到过中医历史上磨难和曾经走过的坎坷道路的老一辈中医工作者来说,其感触之深更是刻骨铭心的.我们在做好今后中医药工作的同时,根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古训,我想说以下几点.

1中医历史上的磨难

1929年国民党政府第一次卫生委员会通过余岩(余云岫)等所谓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障碍案”.当时在全国中医中药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全国中医药业纷纷罢工停业进行,直到该案被迫取消(不仅如此,国民党当局于1929年还通过中医学校改称中医传习所,次年又改称中医学社).当这错误决议出台时,全国中医界和全国各界民众一致对国民党政府的错误决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全国的中医团体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去南京国民政府、,同时成立了全国医药总联合会,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使中医药界空前团结,因而迫使当局取消了所谓“废止旧医案”这一可耻的决议.这就是被称为的“三一七纪念”,还出版了纪念专刊,记载此事,其中很多文章既是对国民党当局扼杀中医中药的,也有对中医界人士自身鞭策、自励的文字.

当此前后,在军阀混战时候的教育总长汪大燮也是打算取消中医.到1937年日帝侵华后的伪政府汪精卫,也反对中医,在全国人民的反对下,他们都没有得逞而消声匿迹.

1950年,建国初期,余云岫在出席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期间,改换包装,老调重弹.提出了一个“改造旧医实施步骤草案”.他藏起了当年曾欲“废止”的图谋,但仍顽固坚持否定中医科学性的态度,从基本理论入手,对中医搞所谓“堕其首都也,塞其本源也”,他主张用西医基础医学的课目考试中医,计划用40年时间完成对中医的改造,达到“淘汰多数,保留少数,加以改造,变为医助”的目的.50年代初,当时原卫生部主要负责人某某的做法:要执业中医必须通过考试各项西医基础到药理病理课目合格方可从业行医.以后在主席过问之下,以撤掉了这些负责人的职,明确了中医政策而结束.


余云岫倡导的一套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消灭汉医的做法完全一样,姑且不说他们对中医界的喜怒恩怨,至少是不尊重中医自身的科学规律,不承认中医与西医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他们的策划是一种:“科学与科学的误解、文化对文化的摧残”.造成了中医药的种种磨难,理所当然遭到不仅中医中药界,而是举国上下广大人民的坚决反对.

2当前的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气象.全国人民期待着需要中医中药怎么写作,政府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科学家们肯定了中医药是科学.科学和人文互辅互动,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国际医学界称中医中药为有效性与安全性都有优势的科学.显而易见中医药学发展的时空和领域拓宽了.可以举出国内外大量事实来说明人类对中医中药的需求和评价.在外部条件改善的情况下,毫无疑问,将使中医药界更当自立自强,努力学习,努力工作,重视科研,推广成果,提高疗效等等,为人类健康事业不断作出贡献.

“树欲静而风不止”,去年夏秋之交,一出“取消中医”搞网上签名的闹剧.在近期报章上看,也可以看出有几个人,抹煞事实的口吻.对此大可不必用高深的理论.因为从常识出发来判断,中医在中国是永远不可能被取消的.对未来是否具有正确的判断力,是一个人是否具有真正能力的一种体现.从近期一系列报道中,归纳了这几个人之所以有这种举动是因为:①对中医的错误认识源于文化自卑.中医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藏.德国慕尼黑大学曼波克特教授是著名汉学与医学家,既熟悉西医又坚持研究中医几十年.他说:“中国自己不把中医药当成科学,不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其根源是文化自卑感.”“中医是一种内容最丰富,最有条理,最有效的一种医学科学.”“中国人应该克服文化自卑感,理直气壮地弘扬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宣传和发展中医中药.”在世界范围内为中医中药“正名”.②“取消中医”是“伪理性话语”.叫嚣取消中医,显然就是在伪理性话语中,遮蔽了自己的研究视界,从而冠冤堂皇地运用理性的语言和观念做出了一种无知的判断.《庄子》说“文掩质,博溺心”.理性话语在失去理性底蕴和反思能力的狭隘运用中,遮蔽本质,沉溺心灵.③由于这几个人对中医的无知,对祖国历史的无知.他们满口的科学,其实质是没有弄清科学内涵,就信口雌黄地评论中医.科学是知识,殿堂高大,决非陕隘小庙.中医在这科学殿堂中的位置,它同现代西医同属一个领域,面对的都是人类健康和疾病问题,但无非是认识、研究方法、得出结论有差异和互补罢了.且异途同归,都能把病看好.这难道不是科学!

3驳斥二条谬论

有人说什么“中医没有安全保障”.中医中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有着完整丰富的从人体上实践得出的记录.文献资料记载:中医从病因、病理、治则、用药等多方面都有明确的判断是非的标准和法则规定.用药的宜、忌;方法的取拾.都是从人的整体着眼才使几千年来我中华民族繁衍昌盛的.你能举出中医“没有安全保障”多少案例如果有,那是真正的中医吗怎么能无中生有说什么“中医没有安全保障”呢

还有人说什么“中医理论上的落后,什么虚啊,实啊,气啊,补啊,阴阳五行等等,概念都是不准确的,不知所云等”.恕笔者直言,发表这些言论者读懂过几本中医书比如“补”法,中医的补法有多种,说得通俗点,其内涵有的与能量代谢有关,有的与免疫有关,有的与内分泌有关等等.没有弄清中医学的内涵,抓住几个代号“阴阳虚实”就加以否定,是十分不妥的.

4对中医界的警示和如何应对

一场所谓网络签名活动的纷争,也使中医药界得到警示.解放前的“废止中医案”,解放初的“改造中医案”,等等,直到今天“取消中医签名”.中华文化精髓因何被弃时至今日,我们难道还得不到警示!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医被贬的原因.首先,是有些人对中医历史、中医现实、中医未来价值的无知;对党和国家法律、政策的无知,对这些“科学卫士”,需要我们提醒他们,在不久前公布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三部分第三条最后一句话是:“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学发展”.

其次,社会上一些“医”骗子、巫“医”打着中医的旗号行骗,曾经长期地损害中医的形象;虚检测广告和不实宣传,也给中医事业造成许多不良影响.这都属于老问题了.现在网络上的“取消中医”就是一面利用这些老问题,以“文化进步”的名义、以“科学”的名义、以“维护生物多样性”名义、以“人道”的名义等攻击中医,实为攻击祖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也可能由于没有遭到中医界强有力的反击,使其反中医言论由虚拟网络,转到现实生活.中医药科学文化岂能肆意诋毁但我们由这些事得到的警示是不小的.要如何应对,亦值得研究.对此,笔者有下列见解:

4.1建议政府对政策信息通道加强管理:中医中药是人民正确的选择和自然发展的必然.它对民族昌盛作出的贡献,要大力宣传.宣传中医中药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它被世界人民欢迎的大量事实,如中药对非洲人民的恩惠、中医迎战SARS的治疗经验等,应大力宣扬.政府应当强调加强中医药自主知识产权建设.经常光顾网络的人群中,有不少是缺乏对传统文化深入了解的青年人,他们易被反中医的人们蒙蔽.从而进一步危及中医药事业的未来,不可等闲视之.据《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11月8日视点栏载:“等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网上签名的人中还有一些中医专业本科毕业生,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等”.

4.2中医工作方面如何应对:为什么中医专业的医生竟会站出来反对中医这需要我们从专业人员内部来查找原因.从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对中医院推向市场的“创收”办法,某些中医科研和学术不重视突出中医特色等等,不能不令人深思.

应该尽快促进中医法出台,使中医的发展建筑在坚实的法律基础之上;改革当前中医教育模式;中医医院必须进一步端正办院方向;改革中医医院的补偿机制;要坚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借助科技手段(不仅仅局限于西医的方法手段)进行中医科学研究;加强法制教育;把中医事业的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考核等.

4.3对作为中医师的要求:作一个中医师,须保持一个传统中医应有的特色,力争做到“德艺双馨”.《大医精诚》是我们学习的内容.要做到心诚行正,不给这些发出指责的人有空隙可乘,提高治病疗效.紧紧把握“验、便、廉”的特色,并有所创新,做一个对得起社会,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中医科学的好中医.

19世纪是中华民族饱受屈辱的世纪,20世纪是中华民族觉醒奋起的世纪,21世纪是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中华民族奔向辉煌的世纪.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教训,要抚今忆昔,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门学术,都是如此.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