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中医治疗临床

点赞:30293 浏览:1417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中耳腔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2-5mg治疗,每周一次,辅以口服激素及抗生素治疗,一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组以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煎服治疗,日一剂,一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用地麻滴鼻液滴鼻,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

【关 键 词】分泌性中耳炎;中医治疗明轩翰思论文网

分泌性中耳炎是指以耳内胀闷堵塞感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疾病,有的伴有持续性或搏动性耳鸣,其实质为中耳的一种非化脓性炎症.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分泌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本病的命名除分泌性中耳炎外,以往还称其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胶耳.笔者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肝胆湿热型4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1年3月在我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13-69岁,病程两天至三年.临床按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5例.

1.2诊断标准所有病例诊断均参照《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有关分泌性中耳炎肝胆湿热型的诊断标准:耳内胀闷堵塞感、耳鸣、听力下降,自听增强;检查:早期可见鼓膜充血、内陷,若有中耳积液,则可在鼓膜上见到液平面,或见鼓膜外凸,若反复发作可见鼓膜增厚凹陷、或见灰白色斑块;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鼓室导抗图呈B型或C型;鼓膜穿刺多为淡透明浆液性液体,次为粘液及浆粘液;舌红、苔黄腻、脉弦略数(或滑).

1.3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方药组成:龙胆草12g,黄芩9g,柴胡15g,当归9g,焦栀子9g,泽泻10g,细木通5g,车前子9g,生甘草6g.临床随症加减,日1剂,文火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温服,与进食间隔30min以上,7剂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2-5mg,每周一次,辅以口服抗生素及激素治疗;两组均用地麻滴鼻液滴鼻.一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听力恢复正常,渗液、耳闭症状消失,电测听正常,声阻抗恢复为“A”波,舌脉正常.有效:自觉耳闭塞明显减轻,偶有耳鸣,听力基本恢复正常,鼓膜检查正常,声阻抗恢复为“C”波,舌稍红,苔微黄略腻,脉略弦.无效:自觉症状及电测听,声阻抗无变化,舌脉无变化.

2结果

对照组15例中:痊愈3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6.7%;治疗组30例中痊愈:1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典型病例

张某,男,65岁,退休职工,2011年3月就诊.自述不明原因的反复左耳闭塞,如物填塞,耳聋如蒙,伴耳鸣,头晕头胀烦躁月余.另诉发病一周后到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行左耳鼓膜穿刺抽液,并注入强的松针0.5mg,同时辅以强的松片30mg,顿服,头孢拉定胶囊05g,日3次,滴鼻;抽液注射药物后有所好转,但不久即复发,4次抽液后仍不能控制,遂来我院就诊.查左耳鼓膜内陷,鼻咽部、耳咽管干净,电测听气导低频下降,骨导正常,声阻抗为B型波,舌红、苔黄腻、脉弦略数,辨证治宜清利湿热,佐以通窍,选用上方加九节菖蒲10g,磁石(先煎)15g,苍耳子5g,三剂后耳闭塞及耳鸣开始减轻,又服4剂不适症状明显减轻,自觉听力恢复正常,上方减去磁石、苍耳子,减少龙胆草、木通、黄芩之量,又服六剂,诸症消失,电测听、声阻抗正常,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分泌性中耳炎中医治疗临床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耳炎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4讨论

《灵枢经脉》中记载:“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等以下胸中,贯隔,络肝属胆,循


胁里等”说明耳部疾患与肝胆有密切关系,肝胆互为表里,肝胆疾病亦互为影响,肝胆湿热壅盛可影响耳部.龙胆泻肝汤为《医方集解》之名方,方中龙胆草为君,其性苦寒,入肝胆膀胱经,一则直折肝胆实火,二则清利下焦湿热,佐黄芩、栀子苦寒之品,以增强清泻肝胆实火之功,再加木通、泽泻、车前子之淡渗之品,尤助清利下焦湿热之效,柴胡为肝使,疏肝理气,甘草和中,调和诸药.火郁之甚,易于伤阴劫液,故方中有当归、生地黄之滋润以养血.全方可清除肝胆湿热,使耳的生理功能恢复[3].故龙胆泻肝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肝胆湿热型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