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点赞:4540 浏览:1152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院前急救措施、急诊急救护理方式及其效果,为提高急诊救护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记录资料,按照患者发病后的就诊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8例,患者发病后在家属陪护下送入医院治疗,治疗过程中未采取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28例,均为院外发病患者,由医院急救人员急救处理、护理后送入医院接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死亡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人数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以及急诊期间的抢救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并发症情况,降低死亡率.


【关 键 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死亡率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77-0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病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对急诊护士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做好及时的抢救和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做好患者的早期诊断、与医生之间的抢救配合以及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意义重大.本组研究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抢救资料,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院前急救措施、急诊急救护理方式及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在2010年96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56例作入选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临床检查,并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0例;最大患者年龄80岁,最小年龄37岁,中位年龄(58.62±3.0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大汗、窒息感、疼痛等;按照患者发病后的就诊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8例,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2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病情发作后由家属护送入院治疗,护送中途护理人员未进行专业的抢救和护理干预.

观察组抢救护理过程如下:

(一)院前急救:急救人员要有较强的急救意识,随时做好出诊准备,在接到出诊后,白天3min出车,夜间5min出车,并根据急救者在里描述的病情,做好相应的准备.到达现场后,将患者就地平卧,立即描述心电图、观察有无ST-T改变,询问病史,测量血压、呼吸.同时,给患者以精神安慰,以稳定其情绪.AMI患者均有心前区疼痛伴濒死感,如不及时止痛,会加重心肌缺血.应立即给予油5mg舌下含服,如不缓解可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50~100mg.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为保证一次穿刺成功,我们常选用粗大且直的肘正中静脉,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用3m敷贴妥善固定,便于静脉给药及搬运时不易脱出及外渗.

(二)转运:AMI患者进行初步的现场急救处理后,应尽快转入院内ICU进一步治疗.做好解释,以取得患者的合作.有的患者经现场处理后,疼痛缓解,认为没有必要去医院,有的患者病情危重,担心搬动有危险,对转运存在着顾虑.因此,应为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说明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的必要性.同时,也应交代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意外,并在转诊同意书上签字.持续心电监护,再次描述心电图,测量生命体征,检查静脉通道,评估患者现状,估计在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好相应的急救药品,如血压不好准备升压药;呼吸不好,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选择好转运时机.与医院取得联系,用告知院内ICU病房,患者性别、年龄、主要病情,需要准备的用物如氧气、心电监护仪等,做好应接患者的准备.搬运患者时,应使担架保持相应水平位,特别是上下楼梯时或上下救护车时,勿大起大落,以免加重患者恐惧及心理负担,同时应安慰患者,对神志清楚者,应告诉患者现在所处的位置,以缓解其紧张情绪.保持各管道通畅.对于以静脉输液者,应注意输液速度,输液针头是否固定稳妥,局部有无红肿,药物有无外渗;氧疗者,应注意氧流量,并妥善固定鼻导管,防止管道扭曲及漏气;气管插管者,应予便携式呼吸机或简易人工呼吸机给氧,掌握好呼吸频率及潮气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转运途中应持续进行心电监护,警惕心律失常的发生.注意患者呼吸,血压的变化,一旦发生异常,应立即进行处理.严格交接班.患者转运到医院后,并不意味着院前急救结束.此时,应和病房护士一道将患者送至床旁,向其介绍入住科室及接待他(她)的病区医生,护士,消除其陌生感.同时,向病区护士交代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转运前的各种处理,正在输入何种药物及输注速度,和病房护士一起检查各种管道,连接好输氧管,一切交代清楚,急救护士方可离开病房.

1.3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学SPSS15.0版软件处理研究中的数据资料,经t检验,统计标准为a等于0.05.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源性猝死之一.主要是由冠脉硬化导致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饮食结构的转变及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加强急救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快速抢救技能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率和抢救成功率的有力保证,这要求护理人员掌握熟练的穿刺、除颤、插管等技术[4],熟悉掌握医疗药品的种类、使用、疗效等,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并心理素质良好,可以准确、冷静的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抢救过程中忙而不乱,顺利将患者运送至医院接受治疗.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院前接受专业的抢救和门诊急救护理,其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中发生并发症的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可见院前及时、准确、专业的急救和护理对降低本病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还说明发病后正确转运护送的重要性,应加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