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施治在骨科手术后盗汗中的应用

点赞:6719 浏览:2228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盗汗的中医辩证施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进行骨科手术后盗汗的患者,以牡蛎散为基础的药方,根据患者辩证情况进行加用重要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经治疗,35例痊愈,15例痊愈,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55/60),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对于骨科手术后盗汗的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少,适合在临床上进行应用.


【关键字】盗汗;骨科;中医治疗

【中途分类号】R2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81—01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本身也是一种症状,一般是继发于甲亢、糖尿病、结核感染等情况,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表现,或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骨科手术患者体虚内阻,郁而化热,对于疾病的恢复有不良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60例骨科手术后盗汗的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的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系我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均为进行骨科手术治疗后盗汗患者.中医诊断标准参考谢文英[1]等关于盗汗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7~71岁,平均年龄(39.5±7.5)岁,盗汗3~60d,36例为久病气虚型,14例为阴虚型,10例为心悸眠差型.手术方式上,5例行肿瘤切除术,2例行脊柱侧弯矫形术,38例行骨折内固定术,其他手术方式15例.所有患者排除疾病严重疾病的干扰.

1.2方法

60例患者通过中医进行辨证论治.基础方为加味牡蛎散,为麻黄根50g,生黄芪100g,五味子50g,煅牡蛎100g.久病气虚型患者加用人参须6g;阴虚型患者加用生地10g、白芍10g;心悸眠差型患者加用酸枣仁10g、麦冬10g.研磨后,与小麦巧克同煎,每日2次,2周为1疗程.

1.3疗效标准

治愈:清醒及睡眠时均无汗出;显效:汗出较前明显减少;有效:汗出减少,汗后不适感减轻;无效:汗出无减少或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0例患者经辨证论治,35例痊愈,15例痊愈,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55/60),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

3讨论

盗汗,《》曰“寝汗”,通俗而言,是指人入睡后出汗,睡醒后汗止的情况.盗汗多归于阴虚,如《医学心悟·自汗盗汗》:“其盗汗症,伤寒邪客少阳则有之,外此悉数阴虚”.中医认为:肾主五液,入心为汗.由于房事不节,房劳过度,亡血失精,或久病伤阴,素体阴虚,肾液不足,虚火内生,迫津外泄故潮热盗汗,虚烦少寐,头昏耳鸣,舌红少苔,脉细等.《医宗必读》云:“肾阴衰不能内营而退藏,则内伤而盗汗.”当此之时,治宜滋阴降火.中医论治盗汗多属于阴虚,但亦可为阳盛阴虚、阳虚气虚、心肾两虚导致[2].治疗上以益气补血养阴,清热活血凉血,涩表止汗为主[3].需根据盗汗不同类型,分别辩证施治.

中医辩证施治在骨科手术后盗汗中的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统计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本文研究中以牡蛎散为基础进行加减治疗.方中牡蛎重镇安神、潜阳敛汗,黄芪利水消肿补中益气,麻黄根走表固虚,五味子止汗生津,浮小麦滋养心阴,人参须益气生津,生地凉血养阴,白芍养血敛阴,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合用药物,可达止汗固表养心之效.本文研究中,60例骨科手术后盗汗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1.7%(55/60),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说明中医辩证治疗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适合在临床上进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