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护理控制措施

点赞:4647 浏览:126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护理及控制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2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与控制措施,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退热时间、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及皮疹消失时间分别为(1.21±0.33)d、(2.65±0.67)d、(2.76±0.7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为86.3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共出现5例严重并发症,对照组为13例,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患儿经专科会诊后均痊愈,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与控制措施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疫情控制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小儿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护理控制措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手足口病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又称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为儿童常见传染性疾病,多发于婴幼儿与学龄前儿童,春秋为高发季节.因手足口病会造成患者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故临床上形象地称之为手足口病,除了以上临床症状以外,少数患者还会出现无菌性脑膜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致命性并发症[1].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与控制措施疗效满意,疫情控制效果显著,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22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0例.所有患儿均有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与体征,符合第七版《诸福堂实用儿科学》中关于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2].其中观察组男62例,女48例,年龄0.5-8岁,<1岁6例,1-3岁78例,3-7岁23例,>7岁3例;对照组男60例,女50例,年龄0.3-9岁,<1岁7例,1-3岁80例,3-7岁20例,>7岁3例.排除血液性疾病、晚期肿瘤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所有患儿均住院接受治疗,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发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口服退热药.患儿于饭前饭后用淡盐水漱口,口腔疼痛明显者涂抹丁卡因.若存在严重并发症患儿采取专科专家会诊.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与控制措施.

1.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口腔疱疹及皮疹消失时间.

1.4疗效评定痊愈: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口腔疱疹等消失,且未出现新疱疹,患儿正常进食,未出现并发症;有效:72h体温正常,3-4d皮疹、疱疹消退,但仍未完全愈合,存在散在皮疹出现,无严重并发症;无效:超过72h仍未退热,皮疹、疱疹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为显效及有效之和.

1.5统计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显著性水平σ等于0.05.

2结果

2.1观察组的退热时间、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及皮疹消失时间分别为(1.21±0.33)d、(2.65±0.67)d、(2.76±0.7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讨论

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传染性疾病,传播较快、传染性强,以发热、手足口部疱疹为主要临床症状.少数患儿会出现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对于本病如若处理不当,易引发大面积的爆发流行,造成重症患儿死亡,故临床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与控制措施极为重要[3].本研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干预控制:

3.1消毒隔离手足口病主要是经由消化道与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患儿及健康带菌者,病毒集中于眼部、疱疹液及粪便中.因此对于手足口病患儿要及时隔离,防止传染给健康人群,对于不同病症的手足口病患儿也要相互隔离,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病房内保持干净舒适,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定时给予紫外线消毒,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患儿用品,如床上用品、茶杯、餐具、玩具等彻底消毒,病室内卫生间、地板、把手等定时消毒,患儿分泌物与排泄物用含氯消毒液30min后置于塑料袋内封口,再根据规定处理.

3.2发热护理手足口病十分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就是发热,因此在治疗期间要密切关注患儿的体温变化,防止发生高热惊厥.体温在38.5℃以下的患儿采取物理降温,如冰敷、温水擦浴,多饮用果汁或温开水.体温在38.5℃以上的患儿物理降温的同时应用退热药.

3.3口腔与皮肤护理手足口病患儿的口腔、皮肤会出现疱疹,患儿疼痛明显.因此要保持口腔卫生,加强清洁,可用棉棒蘸生理盐水对口腔进行清洁,餐前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并饮用温开水,局部涂抹思密达以减轻盐水对粘膜刺激.口腔溃疡严重的患儿喷涂西瓜上喷剂.保证皮肤清洁干燥要每天洗澡更衣,床单也要勤洗勤换,并采取紫外线杀毒,于疱疹处涂抹抗生素药物.家长与护士要看护好防止患儿挠抓皮疹处,修剪指甲,大便后清洁肛周皮肤.

3.4饮食护理合理膳食,根据口腔黏膜损伤程度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注意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多补充富含维生素食物.饮食温度适宜,不要过热,避免刺激黏膜.

3.5心理护理对于手足口病患儿采取心理护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儿交流,关心爱护患儿,消除其陌生心理,增强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同时医护人员要多与患儿家长沟通,介绍疾病产生的原因,特点,传播途径等,介绍该病是十分常见的传染病,是能够被完全治愈的[4].

3.6强化院内院外护理强化医院卫生控制,严格隔离,及时对空气、楼梯扶手、门把手、床上用品进行消毒,非一次性用品使用后要彻底消毒.医护人员在与患儿接触后均要严格洗手,必要时戴手套、口罩.由于本病的传染源为患儿及健康带菌者,故尽量少留陪床,做好床边隔离.手足口病高发时节,要定期派医护人员到附近幼儿园做宣传,指导老师做好检查,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在手足口病暴发期间适时采取闭园.

经过上述护理与控制后,患儿的病情得到有效治疗与控制,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快,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