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配伍和中药学教学

点赞:4378 浏览:146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探讨通过讲授中药的配伍对中药学教学过程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师对药物“七情”概念的讲述,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药配伍的理解;从而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各论部分中药药性、功效和应用;进而指导学生以后临床用药.

【关 键 词】中药的配伍;中药学教学

中药的配伍,是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通过阐释“七情”概念,让学生理解中药配伍的规律及其作用,对教师讲授清,学生学习好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及分论部分的中药性味归经、功效及应用有着很大的帮助.具体探讨如下

1通过对药物“七情”具体概念的讲解,让学生加深对中药配伍的理解

药物“七情”,单味药的应用及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概括为七种情况,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这一概念,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学生很容易掌握,但在考试过程中,学生往往把它答错,这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药物配伍关系.为了进一步突破这一难点,教学过程中以用药规律的阐述为出发点,配合一些简单病案的讲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药的配伍.比如:在讲药物“七情”内容的时候,以“独参汤”导出“单行”的定义;以“麻黄—桂枝”药物的配伍,引出“相须”定义;以“黄芪—茯苓”药物的使用引出“相使”定义;以“半夏畏生姜”导出“相畏”的定义;以“绿豆杀巴豆毒”导出“相杀”的定义;以“人参恶莱菔子”导出“相恶”定义;以“甘草反甘遂”引出药物相反的定义.然后把这些定义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今天我们所说的药物“七情”的概念.从而,药物“七情”就非常形象具体的定位在中药学的概念体系当中,使学生学习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更加深刻.


2中药配伍可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各论部分中药的药性、功效及应用

中药的药性、功效及临床应用,是中药学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但由于中药学内容繁多,临床应用又涉及临床各科各科,因此学生都明显感觉学习难度大,记忆起来比较困难.笔者认为,为解决这一难题,教学中应以药物配伍为主线,以药物所治病证归类为依据,将各论部分的药物进行总结,形成“单味药功效—药物配伍功效—主治证(症)”的中药学习线索,从而使各论部分繁多的中药内容简化、减少学生的记忆量,使中药学知识得以系统的整理编排,从而能够方便学生学生对中药药性、功效及应用的学习、记忆和应用.例如,在讲述麻黄、桂枝药物功效的时候,可重点讲授下麻黄—桂枝的配伍规律、临床作用及临床所治疗的病证,重点让学生掌握四部分要点:①麻黄、桂枝常相须为用;②二者合用能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③主要用治风寒感冒表实无汗证;④最能体现该药物配伍的代表方剂是麻黄汤.这样讲授的话,能使方便学生以后把麻黄、桂枝二药联系起来作为“对药”进行学习、记忆,遇到相似病证时便可以将这两味药相须使用.为了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教学中可以将“麻黄—桂枝”两药的用药规律进行拓展,可以概括为“同章者同类,同类者相须,相须者增效”的理论上来.与此同时,仍可选一些简单易懂、顺口溜、好记的歌诀及历代医家应用药物配伍的经验总结教授给学生,例如“附子无干姜不热,石膏无知母不寒”等.

3中药配伍重点是指导学生以后的临床用药

中药的价值重点在于临床疗效的体现,所以在临床应用中大部分还是以复方药物配伍形式出现.药物配伍是人们在长期临床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中医遣药用方的基础,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出一部分临床用药的基本规律.如:①有些药物在一起使用产生了协同作用从而加强了临床疗效,这是临床用药时要多加使用的:比如“相须”、“相使”的配伍.②有些药物在一起使用可能会产生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这是临床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的,尽量避免:如“相恶”.③有些药物在一起使用由于相互作用,从而减轻了或消除了药物原有的毒性或者副作用,所以在应用毒性药或烈性药物时必须考虑这样选用:如“相畏”“相杀”能够保证其安全用药;正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中心叶祖光教授提出,我国中医药业界应重视中药复方配伍的减毒作用据叶祖光介绍,中医临床很少用单味药治病,而是采用中药复方配伍.中药复方配伍的目的之便是减毒.例如,生姜杀厚朴之毒,生姜杀半夏之毒.中药方剂三生饮中有三有毒中药,单配伍后,毒副作用锐减.④一些药物因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或增强其毒副作用,属于配伍中的禁忌:如“相反”原则上应避免这样配伍使用.从上述内容,可知从单味药到药物之间的配伍应用,是通过临床很长时间的实践与认识才逐渐积累概括起来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对药物配伍规律进行全面的掌握,对药物配伍的内容能够学以致用,能够触类旁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4学习中药配伍中的“相恶”“相反”,可增强学生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恶”“相反”配伍是配伍用药的禁忌,为了确保疗效,安全用药,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必须注意用药的禁忌.配伍禁忌是中药用药禁忌的最主要部分,也是以后临床上应该牢记的内容.课本中对与这些内容还有专门的章节进行讲述,这里说的是配伍禁忌,也就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因而应该避免合用,《神农本草经》谓之“勿用相恶、相反者.”《蜀本草》谓《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相反者18种,相恶者60种.《新修本草》承袭了18种反药的数目.《证类本草》载反药24种,金元时期将反药概括为“十八反”、“十九畏”,累计37种反药,并编成歌诀.方便了学生记忆,指导今后的临床用药,作为中药教学,也是重点中的重点,也是考查学生中药学的必考内容之一.

中药的配伍和中药学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药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所以“十八反”“十九畏”不仅要学生牢固掌握,还必须清楚其具体所指药物,增强学生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总之,中药配伍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也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药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在讲授中药学过程应以中药的配伍理论为指导,突出辨证用药的特点,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准确地掌握药性及其药物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