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血液内科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点赞:23769 浏览:10785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探讨血液内科护理的临床特点,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风险.方法:以102血液内科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和感染并发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无效3例少于对照组14例,观察组显效33例优于对照组14例,观察组人均感染并发0.88例次优于对照组1.59例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血液内科患者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度,减少感染和并发症发生概率.

【关 键 词】血液内科;安全与风险防范;治疗依从度

血液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病情危重患者在治疗中产生不良反应、感染的可能性较高,且长时间的治疗、巨额的花费、社会歧视等原因都易导致患者产生忧虑、焦躁等负面情绪,影响护理安全[1].本文对血液内科疾病患者护理特点进行浅析,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防范措施.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血液内科患者102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67例,女35例;患者年龄在4至46岁,平均年龄为24岁;病程在1月至3年不等,平均病程为6个月;均住院时间为29天;病例情况:急性髓系白血病2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8例,血栓病42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恶性淋巴瘤16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种类和病情程度等基本资料上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按照医嘱和医院护理条例和标准进行护理,进行基本的治疗护理、生活护理等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2].

对患者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调取临床资料及感染并发临床登记表,统计分析.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包括要求停止治疗行为、治疗依从等;感染和并发例次.

1.4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治疗依从性高,无要求停止治疗、出院及自尽行为.

有效: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好,无自尽行为,有停止治疗或要求出院行为.

无效:患者意外死亡或停止治疗,放弃治疗出院.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数(n)与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对照组显效14例占到27.45%,有效23例占到45.10%,14例无效,其中有13例出院,1例患者完全不配合治疗死亡;观察组显效33例占64.71%,有效14例占到27.45%,无效3例,均为放弃治疗出院(见表1).

2.2感染并发情况对比

对照组感染和并发症87例次,人均1.59例次;观察组感染和并发症45例次,人均0.88例次,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治疗依从度,降低感染和并发概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无效人数主要集中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上,出院的原因主要为患者经济拮据和对治疗没有信心,观察组中护理无效患者均因经济拮据放弃治疗出院.对照组显效14例,病症集中在血栓病症,而观察组显效33例集中在血栓病、恶性淋巴瘤以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对于病情极其危重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成年患者,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集中在幼儿,通过临床干预能够增强患者家属对治疗的信心,对于病情较轻的血栓病症,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


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防范风险的主要措施应集中在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应该包括:坚持保护性原则,保护患者的隐私,针对死亡率较高的病症执行保密原则,减少对患者的心理冲击,严格保管病例[3];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统一口径,防止患者和家属因为院方口径不一产生疑惑,进而引发纠纷[4];在进行化疗等重大医疗措施时,应事告知患者,让后者对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做好心理准备;术后恢复过程往往比较痛苦漫长,应该做好辅导和安慰,抑制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使医疗措施得以及时的开展,降低感染和并发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