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竞技体育制改革的

点赞:30190 浏览:14180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当今关于制改革的呼声很高,对其改革方式的研究更是很多.但总结归纳主要有两种分歧:一种是摒弃制改换新的体制模式;另一种是对原来的制进行改造,以其适应当今时代的需求.本文从制的发展历程以及对我国体育事业的贡献阐述其不能被一刀切,应该对其进行加工从而来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旨在对我国制模式的改革贡献力量.

关 键 词:竞技体育;制;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时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国的经济体制在不断的进行改革,而“制”这个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竞技体育体制不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当今对我国“制”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改革现行竞技体育体制已势在必行.

1.制的发展历程

1.1制发展模式的形成

20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运动”给我国的经济、文化建设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国家根据形势提出了“缩短战线,保证重点”的战略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国家对竞技体育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措施,包括对优秀运动队进行精简、调整;加强对运动队的管理,形成由国家直接全方位进行计划管理的模式;鼓励创新,创造出适合我国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完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广泛普及、层层衔接的业余训练人才培养网络和体系以及完善竞技体育规章制度等一系列措施.通过这些调整,使我国竞技体育比赛成绩得到大面积提高.

1.2制发展模式的强化与完善

1979年11月26日,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恢复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合法席位,消除了我国竞技体育走向世界的障碍.但是我国竞技体育与世界竞技体育的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于是国家体委做出了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前提下,偏重抓提高的部署.通过这一系列的强化和完善,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发生了质的飞跃.20世纪80年代初到20世纪末,是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的20年.从此,中国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开启了中国体育的新篇章!

2.制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制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落后,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就是与许多亚洲国家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国运盛,体育兴”,年轻的共和国需要在世界竞技体育舞台上有立足之地.而“制”恰逢时机,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显现出来.它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先集中发展高水平竞技体育,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中夺取奖牌,从而振奋民族精神,带动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形象.为当时体育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的中国竞技体育的崛起开辟了一条最简便快捷,也是最有效的道路.既满足了我国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发展所需要的良好外部条件,实现了现代竞技体育所固有的政治功能,扩大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又推动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竞技体育的水平.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第一和金牌数第二,谱写了我国奥运史上的新篇章.

3.对当今世界竞技体育模式的分析


目前,从管理权力的归属来看,世界竞技体育管理主要有三种管理模式.即政府管理型、社会管理型以及这两种类型之间的中间结合型.

社会管理型的竞技体育管理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机制的调节不断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政府的作用被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在组织管理、经费投入、经营运转甚至训练体系的设置等各方面,市场的功效都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发挥.这种竞技体育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全面的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去参与竞技体育,充分利用了社会的各种资源;同时也有利于各个体育组织内部进行不受外界干扰的有效管理.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就是在全局上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统一.

中间结合型是政府管理和市场管理相结合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政府和市场共同对竞技体育进行管理,它既可以发挥政府的职能,又可以充分的利用市场的资源.但在实际中政府和市场往往会有一方作用相对突出一些.于是产生了中间结合型偏重政府管理和中间结合型偏重市场管理两种分支.这两种模式以澳大利亚和日本为主要代表.澳大利亚属于结合型中偏重社会管理型的国家,而日本属于结合型中偏重政府管理型的国家.

我国的制属于典型的政府管理型的模式.它是集中我国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配置全国的竞技体育资源,形成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优秀运动队为基础的训练网,培养“专业运动员”.在这种体制下我国的竞技体育在短时间内得到最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这种体制的弊端已经显现出来.因为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由政府行为实施和控制的,与政治联系较为紧密的一种体制,政府以计划手段配置体育资源,并用行政手段管理体育机构,政府既是办体育的主体,也是管理体育的主体.这种“管办不分”的体育体制与市场经济下的体育高度社会化和产业化要求背道而驰.

4.我国制的改革趋势

4.1以体制创新为核心

脱胎与计划经济时代的制,虽然历经改革,但是其让然保持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而难以融入整个社会经济环境中.事实证明仅仅依靠在表面上的改革不能改变制的垄断地位,只有对制进行深入的改革才能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推动我国体育事业更好的发展.制是一个垂直的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在对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既要进行体制的垂直分化式纵向改革,有要有水平方向的横向改革,因此形成一个立体式的整体改革态势.

在垂直分化式纵向改革方面,转变政府包办一切竞技体育事业、包销一切竞技体育产品的行为,将政府的职能定位于政策制定、法规建设以及提供基本的财政支持和加强体育场馆等公益性设施建设上.将其他诸多具体的事务交由各社会体育实体去做,建立起精干高效、运转协调、调控有力的“小政府、大体育”的行政管理组织体系.在水平分化式横向体制改革方面,重点是有效强化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特别是加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中国奥委会及其下属单项运动协会、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使之真正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和明确的职责、权力与利益,且彼此关系平等,开展公平竞争,并尽力减少他们的功能交叉,避免互相推脱的现象,以此真正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管理社会化.

4.2以赛制改革为龙头

在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当数全运会,无论是新中国发展竞技体育、充分调动地方发展竞技体育的积极性,还是选拔高层次的竞技体育人才、加速举办地城市现代化建设、促进体育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作用巨大、贡献卓越.但是作为计划经济时代产物,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怎么发表展.一方面全运会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划分,使各种社会力量难以真正进入竞技体育.另一方面,行政区域划分使不同区域政府部门之间产生直接的竞争,各省区体育工作的好坏全以全运会的成绩为指标,无形中加大了政府部门对竞技体育的控制度.这与减弱政府部门对竞技体育垄断的改革方向相勃.

4.3以市场为导向,健全体育法制建设

职业化是竞技体育发展的规律性趋势,职业化也并非简单地解决“钱”的问题,还需要社会保证,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法律解决其后顾之忧.目前俄罗斯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已获得正式的法律承认,他们对从事主要项目的运动员视为职业运动员;运动员可以通过比赛赚钱,获得补偿,同时也可以从各公司获得社会和医疗保障;获得法律承认的职业运动员为捍卫自己的合法利益可自愿加入职业联盟等.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通过有力的立法措施和政策支持,激发各类社会主体组建各种类型的体育俱乐部.

4.4加强体育产业化建设,促进运动协会实体化.

随着社会力量的壮大,在政府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一些运动项目也在从专业体制向职业体制转变.随着几年来足球职业联赛、篮球职业联赛的不断开展,职业体育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特别是足球俱乐部)逐渐开始由只能单纯依靠企业“输血”的业余、半职业俱乐部转变成为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俱乐部.这些都是新型制改革发展的趋势.(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学报,2007,(6):10―14.

[3]吴劲松、韩会君.制改革研究的理性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