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医院护士压疮护理知识多渠道培训效果

点赞:5463 浏览:154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探索多渠道培训对提高二级医院护士压疮护理专业知识的效果.方法:通过循证方法检索压疮护理最佳证据,课题组整合最佳证据形成干预方案,对某院全体护士进行集体授课、视频教育、临床指导等培训,便利抽取100名护士,比较培训前后压疮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后压疮基本概念、评估和预防得分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渠道培训方式能有效提高二级医院护士压疮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护士自我提升,对预防压疮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压疮培训循证护理

中图分类号:R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2-0025-03

Researchoftrainingeffectofnursepressure

ulcercareKnowledgeinsecond-classhospital

TANGPeifeng,LIUWeiqun,GEJingjing,LUJiayun

(ZhoupuHospitalofPudongNewDistrict,Shanghai201318,China)


压疮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有研究发现住院老年人压疮发生率达10.0%~25.0%[1-2].压疮可增加患者痛苦,导致医疗护理费用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压疮历来是医疗及护理管理的一大重点.目前在二级医院的压疮护理主要为经验式的护理,许多护理手段、护理方法停留在约定俗成的习惯及经验阶段,甚至存在错误的观点和方法[3].相对而言,国外关于压疮预防和护理方面的研究较国内进行得要早,并设立了多个专门研究压疮的机构和组织[4].我国的护理教科书内容更新缓慢,内容相对陈旧,使得护士对压疮预防和护理的前沿知识了解较少,因此从医院培训角度提高二级医院护士压疮护理知识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检索压疮的最新循证依据,结合护士的需求,整合归纳形成压疮预防理论和实践方案,引用该方案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护士压疮护理知识储备,更新护士对压疮护理的观念,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压疮发生,促进压疮的愈合.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上海市某二级医院参加压疮知识培训的全体护士共174人,去除中夜班、调休等人员,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完成培训前后两次压疮知识问卷调查的10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100名护士均为女性,其中年龄:20~30岁53人,31~40岁33人,41~50岁12人,>50岁2人;学历:中专16人,大专64人,本科20人;职称:护士43人,护师42人,主管护师12人;职务:无职务86人,带教8人,护士长3人,科护士长3人;工作年限:1~10年51人,11~20年36人,21~30年10人,>30年3人;所在科室:外科40人,内科27人,妇产科3人,儿科18人,ICU12人.

1.2调查工具

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临床护士压疮专业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包括压疮基本概念、危险评估及预防知识.该问卷采用是非题形式,每题答对为1分,答错为0分;基本概念、危险评估及预防知识得分范围依次为0~26分、0~7分和0~15分,总分得分范围为0~48分.得分越高,说明护士对压疮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越好.问卷由六位临床护理专家进行内容评价,问卷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94.对100名护士进行预调查得出问卷Cronbachα为0.77,折半信度为0.83,该问卷信效度在接受范围内.

1.3培训方法

从2010年8月至2010年10月对全院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培训.

1.3.1第一阶段制定干预方案

由课题组成员检索压疮护理的最新循证依据,整合归纳,结合我院100名护理人员预调查对压疮认知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压疮预防方案.具体流程为:①入院评估当班护士在入院2h内采用本院压疮评估表对患者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感觉与体位、神志、疾病情况.评分<10分定期再评估;评分>10分上报护理部.②告知与宣教一是按照压疮宣教单,由护士完成床边宣教,二是向患者及家属发放预防压疮宣传手册.③预防措施根据循证结果制定6项预防措施:压疮评估,减压措施,皮肤护理,补充营养,减轻疼痛,心理护理.④监控管理采取监控管理,包括病区监控、科室监控、护理部监控.

二级医院护士压疮护理知识多渠道培训效果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压疮护理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1.3.2第二阶段理论培训

根据方案对护士进行压疮预防知识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①内容包括压疮的概念、发生的原因;②压疮的易患人群及危险因素;③压疮的好发部位;④预防压疮的各种措施;⑤压疮的治疗与护理.

培训方式包括:①集体授课课题负责人担任培训员,其他课题组成员负责制定全院护士压疮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计划,分理论授课和技能操作两部分,全院护士进行每月1次的理论授课,每次2个课时,护理部在参训护士的个人培训手册上加盖二类学分公章.培训员在演讲技巧、幻灯制作、要点和时间把握等严格控制,以确保培训的质量.课程结束后进行现场提问、疑难问题解答讨论,听取护士对培训形式及内容的意见和建议.②视频教育将压疮预防的技能如轮椅搬动、翻身法等操作流程和方法制成视频,组织护士观看.

1.3.3第三阶段临床培训

培训后课题组对病房护士实施临床指导,对压疮高危人群或患者进行床边示范,指导护士反复训练,包括宣教能力的训练和预防措施实施方法的培训.课题组根据压疮预防方案,在临床实践中提升压疮预防和监控能力,如入院患者按照压疮预防方案的流程进行评估和监控;对已发生压疮患者进行伤口护理实践指导;对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压疮重点科室通过压疮护理大查房等方式,对患者的压疮易感环节进行分析,指导护士进行标准化实践,改变现存护理问题.1.4资料收集过程

培训前,护士独立完成问卷填写,填写过程严格遵循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原则.3个月培训结束后,再次填写问卷,当场回收.

1.5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SPSS19.0,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压疮知识得分情况,由于数据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本研究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培训前后的得分差异.

2结果

经多渠道培训后,护士的知识问卷调查总分、基本概念、压疮评估和压疮预防得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表1).

3讨论

3.1压疮知识临床培训取得积极效果

相比于培训前,培训后压疮的基本概念、压疮评估和压疮预防的知识得分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金鹤等[5]研究发现,实施压疮护理专题培训可提高新护士的压疮护理知识知晓率及临床实践能力.在本研究中,大多数研究对象为年轻护士,取得的效果与他们的研究结果是相符的.基本概念部分,培训前护士掌握欠佳的项目,如压疮的好发部位、压疮形成机理,在培训后护士均能较流利的回答,得分明显提升.压疮评估得分>6分(满分7分),说明护士基本掌握了压疮评估相关知识,如Braden和Norton量表的使用方法等.压疮预防方面,护士对压疮的保护措施及体位、压疮部位的预防等掌握程度明显提升.围绕压疮预防方案展开的压疮培训,以压疮护理循证最佳证据为培训内容,采取集体授课、视频授课,临床指导等多种方式,在提高护士压疮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方面取得积极效果,为提高医院培训效果提供了新的方法.

3.2多渠道培训是护士知识更新的有效方法

我国护理教科书的压疮护理知识更新缓慢,护士在校获得的知识明显落后于学科的发展.作为临床护士继续教育的主渠道,“院内培训”十分重要.由于护士的工作量已经满负荷,为提高护士的学习效果,采用多种渠道授课方式,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将是在职教育的有效途径.国内不少研究已经证明多渠道培训的有效性,周庆茹等[6]采用理论授课、现场指导、个案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得护士的压疮护理技能明显提高.此外,采取互动方式培训,如现场提问、小组讨论等有利于护士巩固相关知识点.本研究通过多渠道培训方式改变了护士对压疮的认知,也激发护士的自主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护士掌握压疮知识.

3.3循证护理对更新培训内容起到关键作用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指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其临床经验及病人愿望相结合,获得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的过程[7].EBN的核心是运用现有最新、最可靠的科学依据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怎么写作.本研究通过应用循证方法检索压疮护理的最佳证据,如压疮概念、分期、压疮发生的原因、压疮高危因素、压疮评估,压疮预防、压疮管理、患者教育以及压疮护理误区和压疮护理新进展等内容.在循证的基础上,将现阶段压疮护理的最有效的方法作为主要的授课内容,结合我院护士对压疮护理认知的现状,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对护士进行培训,使得培训取得积极效果.通过循证方法对压疮护理相关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帮助护士寻找最佳证据,使得护士所接触的压疮专业知识更具备科学性和先进性.

本研究通过现状调查及后期干预,在提高二级医院护士压疮知识知晓率取得积极效果;多渠道培训方式为医院培训如何提升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建立预防方案,护士将循证依据应用于临床,使得预防压疮工作制度化、程序化以及科学化;通过更新压疮知识和结合护士的需求激发了护士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护士自我提升,对预防压疮具有重要意义.

;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9B):104-105.

[7]胡雁,李晓玲.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2.

(收稿日期:201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