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计量

点赞:26060 浏览:1198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化人类学是关于人的“文化”的学科,极适用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科学研究.但经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归类和分析,发现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科研成果尚未成规模,尤其是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的主干——武术学科的研究成果更为鲜见.

【关 键 词】民族传统体育;民俗民间体育;武术;文化人类学

百年来,东西文化的交融和论争日益频繁,包容着历时和共时性特征的民族传统体育正趋向跨越民族属性的方向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扶植,以及民族间的文化扩张和移植将是涉及到一个民族在世界各民族文化发展的涡流中是否能得以文化认同的问题,更是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安全问题.对于具有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民族来说,要想在世界文化艺苑中占据一隅,必须诉诸对本土文化的发展规律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把握,而以文化为研究对象的文化人类学将首当其冲地充当重要角色.由此,全面理顺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研究进展,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学科建设、科研导向、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分支.“人类学”,英文为“Anthropology”,是由德国学者享德于1501年首次使用的.享德界定其是研究人的表现特征、体质的构成、肢体部位和结构要素等为对象,相当于今天的体质人类学.历时四个世纪,经达尔文、斯宾塞、赫胥黎和泰勒等的倾力建构,人类学遂于19世纪中叶日臻完善,被确定为一种科学.其研究对象由最初人类的体质研究拓延到人类“文化”研究.研究方法是以独特的田野操作法为主要方法,同时还与社会学、历史学、生理学等学科方法紧密相关.1901年美国考古学家霍姆期率先使用“文化人类学”一词.20世纪二三十年代被引入中国.

上世纪初,德国威尔、罗伯特等人把人类学引进到了体育领域.亚洲的日本首先于1988年成立“体育人类学专门科学会”.90年代初,日本早稻田大学寒川桓夫来华(上海体育学院)进行学术访问,“体育人类学”被带入了中国,并作为研究体育领域的方法之一.实质上体育人类学是以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为重要资源,所以往往将两者统一看待.

1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或体育人类学研究的计量分析

截至2011年11月10日,检索了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其中来源率为99%,文献产出起迄1915年,文献量27622166篇,文献收全率为99.9%,具有较高的参考范围),共检索到以人类学研究体育的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有330条(中国期刊网的论文成果均含附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当中),点击“文化人类学”和“传统体育”信息,并经梳理、甄别,获悉“文化人类学”和“传统体育”的科研成果86篇.点击“文化人类学”和“武术”信息,并经梳理、甄别,发现以文化人类学理论研究“武术”的论文有13篇.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计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5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1.1核心作者人群的计量分析

作者群的分布是指在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较多、影响较大的某作者的集合.作者群的分布特征可以反映出相关学科或研究的团队情况.依据美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普赖斯(price)所提出的核心作者计算公式M等于0.749×,公式中M为确定核心作者的论文篇数,Nmax为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的论文数量,由此可以认定发表论文数在M篇以上(包含M篇)的作者被称为核心作者.据对体育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研究民俗民间体育的成果统计看,胡小明教授是此方面作者群中最多的一位(12篇).按迹探求,M等于0.749×等于0.749×等于2.592,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M值取为3.统计整体研究成果,还有一位核心作者是饶远教授(9篇),其它作者的相关科研论文均没有达到3篇.这说明此类研究的核心作者极少,该学科的理论研究和人才梯队有待于引导和培养.

依据此法,以体育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审视武术的核心作者M值,即M等于0.749×等于0.749×等于2.7,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M值取为3,也就是发表3篇相关论文的作者均为核心作者,从整体情况,达到3篇论文的作者只有吉灿忠博士1人,他发表了《传统武术‘文化空间’委顿与雄起》、《文化人类学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的应用》、《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文化人类学研究进展》、《传统武术‘文化空间’遭遇的抵牾及其理论调适》和《竞技武术‘文化空间’之研究》5篇论文,均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和文化人类学理论为视角,透析了中国武术诸多文化形态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当下所产生的问题,并从不同的层面对所产生的问题进行了理论调适.而其他作者也只是发表了1篇,没有见到后续性的成果出现,足见这类核心作者较少,而且群基数较低.这说明将体育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引入武术研究的作者较少,还没有形成规模,但较之数年前相比发生了较大的改观.


1.2论文研究者学历、职称的计量分析

随着国家人才培养体制日趋成熟,众多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投身到民俗民间体育和武术方面研究中去.

1.2.1论文作者学历的计量分析

图1显示,从文化人类学或体育人类学角度来研究民俗民间体育的作者中,博士或博士生的12篇人,占13.95%;硕士的44篇人,占51.16%;本科的14篇人,占16.28%;学历不详的作者16篇人,占17.44%.研究武术的作者中,博士或博士生的9篇人,占69.23%,硕士的3篇人,占23.07%,本科的1篇人,占7.70%.

而实际研究民俗民间体育的作者群具体情况是:有博士或博士生6人,硕士25人,本科7人,学历不详的8人,共计46位作者,占该项篇数总量的95.83%;实际研究武术的作者群具体情况是:有博士3人,硕士4人,本科1人,共计8人,占该项篇数总量的100%.从统计数据(见图1)可知,研究武术的作者中拥有硕士和博士的比例(92.30%)比研究民俗民间体育的作者硕士和博士比例(64.15%)高出28.15%.

从数据上看,以体育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研究武术的作者虽然人数较少,但高学历占比大.这说明:第一,一部分掌握文化人类学理论的高素质人才正走向成熟,虽然以武术为主干研究方向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结构没有产生太大的变化,但得到了较快地发展.第二,高学历研究工作者更能准确地把握研究视角.从近年来研究者能力看,他们具有更广的研究视野,具备宽泛的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但硕士作者们仍囿于传统的理论研究方法.第三,关于武术方面的文化人类学研究作者中博士人数最多,占该项总人数的55.55%,这可能与近年来博士生培养方向或论文导向存在一定关系.1.2.2论文作者职称的计量分析

一般来说,研究人员的职称结构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的研究水平和认识程度.

由图2可知,研究民俗民间体育的论文作者中,教授职称的有8篇人,占9.30%,副教授有7篇人,占8.13%,讲师有45篇人,占52.32%,助教有5篇人,占5.81%,中学初教职称的有2篇人,占2.33%,职称不详的19篇人,占22.09%.研究武术的论文作者中,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职称的分别有1篇人、6篇人、4篇人和2篇人,分别占同类论文总数占7.69%、46.15%、30.77%和15.39%.考虑到一人多稿的现象,其实际研究民俗民间体育的作者群情况是: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27人,助教3人,不详10人,共计48人,占该项篇数总量的90.56%;实际研究武术的作者群情况是:教授职称的0人,副教授职称的2人,讲师职称的4人,助教职称的2人,共计8人,占该项篇数总量的61.54%.

从这两组数据对比情况可知,两组数据分布比例大致相似,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工作者投入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当中,讲师职称的研究工作者所占比例最高,但高级职称的人员所占的比例较低.研究民俗民间体育和武术的人群中拥有高级职称的比例分别为16.98%和25%.这可能是限制高层次的科研成果见世的原因之一.

1.3论文发表年代、期刊的计量分析

1.3.1论文刊录年代的计量分析

20世纪90年代之前,部分科研工作者已不经意地采用人类学特有的田野调查法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之后,中国引入体育人类学,而今各方学者逐渐认识到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尝试研究传统体育.

从图3可知,1992年有旷文楠的《华夏人格与中国传统体育》和饶远等人的《民族体育走向世界的文化动因浅析》两篇发表,1993年只有李连友的《朝鲜传统体育的尚武特色及其成因》一篇发表.1994-2002年此类科研成果中断,只有1998年的龙明莲《体育的文化人类学试探》一文发表.真正迎来人类学研究热的是从2002开始:2002年有1篇,2003年有4篇,2004年有4篇,2005年有2篇,2006年有4篇,2007年有11篇,2008年有19篇,2009年有16篇,2010年有15篇,2011年有10篇(截至2011年11月)基本呈现出攀升趋势.其原因:

第一,可能是由于与人类学在中国各学科中的发展与应用密切相关.比如自2007年筹备的2008年中国昆明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研究第十六届世界大会,因故推迟到2009年7月的召开,前后历时三年之久,带来了一定学术空气.

第二,可能与我国西方开发的发展战略紧密相关.这无形中为各期刊的刊载科研成果提供了刊载导向.

论文发表年代分布

对比上图中研究武术和民俗民间体育的成果发现,两者动态基本一致,只是有关武术方面的研究似乎稍晚,具体情况是:2004年、2006年和2008年各1篇,2007年2篇,2009年2篇,2010年3篇,2011年3篇(截至2011年11月).

1.3.2论文刊录期刊的计量分析

为便于研究,我们对文化人类学或体育人类学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梳理、归类,发现中文体育核心期刊载录的论文呈现一定规律.

由图4可知,有关民俗民间体育的体育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在体育文化导刊、西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和体育科学5家学术期刊上,共计20篇,占核心期刊论文总数的86.95%,其中体育文化导刊上刊登论文量最多,有6篇,占总核心期刊量的26%.这与该期刊的学术载录主题相一致.其次,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和体育学刊各4篇,分别占核心期刊量的17.39%,说明两家刊物易收录人文社会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比之下,有关武术的体育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的学术论文有13篇,刊录此方面研究成果的期刊相对较为分散,除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和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各刊录了2篇论文外,体育文化导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科学、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科技和上海体育学院学报8家核心期刊各刊录1篇,且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科技和上海体育学院学报都是在2010年和2011年刊录了“有关武术的体育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的学术论文”,这说明此方面的理论成果亦不断得到各自学术期刊的认可.

2结语

近年来,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科学研究领域逐步拓宽,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学科交叉不断深入.以往依赖于人文社会学科理论方法的研究局面,开始趋向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理论方法研究同时并重的研究方向移位.这为我们全面、立体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提供了桥梁,但运用文化人类理论方法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武术学科方面的研究更为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