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城背景下的现代商业建筑

点赞:31148 浏览:14478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古城的保护绝不仅仅是古建筑的保护,也不完全是城市肌理的保留.应当在对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保护的基础上对城市建筑有所发展和创新.商业行为是首当其冲体现一个城市文化和精神传承的标志.对传统商业习惯的保护不仅需要建立一整套的商业模式,更应该建造一些适合当地文化气质的商业建筑,使得人们能够延续已经传承了千百年的购物生活习惯,本文试图探讨在厚重的历史文化地域背景中如何创新建筑形式并且符合其原有文化气质.

关 键 词:古城保护;商业建筑;文化传承;新地域主义;

今天,商业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管理者越来越重视的一个发展领域.商业固然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但是科学的规律却不可避免的穿着地域特色的外衣.一个地方的商业行为体现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精神,甚至代表了一个地域的生活哲学.在街头,安逸的成都和紧张的上海,体现出来的绝对是两种城市文化.


这意味着一个城市的精神传承绝不是几座古建筑就能够承担下来的.保护历史,尤其是保护历史名城,绝不是保护几个摇摇欲坠的朽木或者是吱呀作响的窗扇那样简单.保护城市,保护的是城市的生活和城市的记忆,这样的历史才是鲜活的历史,这样的古城才是有生命力的古城.

1.西安城市形象与城市肌理传承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个名为“商业综合体”的概念被业内提出.商业综合体是将城市中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功能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许多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空间组合而成的建筑群,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城用地,缩短了交通距离.由于商业综合体用地的高度集约性,使得其必将大量出现在城市的核心区域,担负着激活地块的重任.

2.我国古代坊市

不论我国古代的坊市制还是街巷制,商业的发展逐渐得到重视,并且在老百姓和府衙的管理下逐渐发展出一套成熟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式.

历史名城背景下的现代商业建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商业建筑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历史上最大的城市唐长安城,在城内专门划定的市坊内设有东、西二市,各占两坊之地,东西对称,极为规整.东市位于皇城东南角,西市位于皇城西南角.从平面形态和内部结构上看,东、西两市都为方形,四周筑有坊墙,内有有井字形的街巷,联通四周的八个门,市便呈现出九宫格形.市的四周靠墙壁有街,建立有许多用作行栈的邸店.市坊内用街道分割成若干地段,以安置市廊摊位.两市内百业兴旺,经营商品种类繁多,东市集中了为贵族官僚怎么写作的各种商业,西市多为外国商人的店铺,颇有国际贸易中心的规模.

3.在创新的现代商业综合体

在经历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和近年来的经济飞速发展的红利支撑下,一个有着地域文化人文气质的现代商业建筑,完全有能力胜任延续传统的责任.可以想象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捷的,外形方正,符合城市交通流线走向,内部穿插着仿古商业步行街的大型商业建筑,由于具有了地域文化气质,它的建成,对地区,城市,乃至地域的激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1道路(吉隆坡中心广场)

比如“井”字形的道路.由于西安常年主导风是东北风,其次是西南风,所以东西走向的道路应当适当加宽,呈S形或弧形并且有一定的角度偏向,以呼应主导风向,以求建筑进风量大,而且风速缓.南北走向的两条道路也呈S形或弧形并且与东西向道路相配合,这样在道路交叉处能够分流部分风量,不仅得到自然通风,而且能够将东西向道路的风速降得更加缓慢,使人舒适.东西向道路可以适当加宽,作为允许消防车通过的消防通道.此外建筑单元之间也可以设置通道连接主干道,已达到方便交通的目的.

3.2驻留空间

由于道路的便宜性,畅游期间的消费者首先得到的是一个舒适的购物环境,其次,弯弯曲曲的道路加上适当的配景,使得购物过程充满了趣味,甚至得到一步一景趋于完美的艺术空间.在紧邻城市主干道设置主入口,适当加大开口空间,做成小体量的入口小广场,不仅能够提升建筑自身的文化品位,还能够跟城市环境紧密契合,还能够以一个谦逊的姿态承担一定的城市责任.在建筑内部的道路交叉口处也可以设置一些主题广场,配以喷泉流水等小品景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购物者的疲劳,更关键的是在交通节点处设置的广场等驻留空间能够改善内部的气候环境.

3.3建筑

建筑已经成为屋中屋的建筑,这就使得这些建筑的外表面既不同于完全的外部建筑外表皮,也不同于室内环境的表皮,而应当是兼顾了这两种形式的第三类外表面.比如用原色的木材仿制一些传统建筑构件做装饰,或者是直接模仿建筑外边面的形式.这样木材的柔性能够削弱外立面形式的坚硬性,使得游逛其间的人得到不同于传统商业街的亲切感.此外,建筑的层高也不宜过高,层数也不宜过多,二层可以设置供人休憩的仿古长廊或者是长窗,则是现代咖啡茶秀和古典建筑形式完美结合的理想空间.或者由二层空间朝上可以层层向外倾斜,并设面向底层的橱窗.类似于阿尔托在1938年纽约世界博览会设计的芬兰馆,便于消费者在仰视中充分看到展品,并且墙面倾斜角度迎合参观者仰视时的视线.大尺度充满灵性透明的落地窗户加上柔软的木色装饰,使得人在购物的同时融入温馨的环境中.

3.4交通

在与城市主干道直接相连的支路上设置地下停车库的入口.此外由于占地庞大,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不影响城市主干道交通的地下车库出入口,并且设置与地上建筑相联系的疏散通道.

4.小结

今天商业建筑的建设已经不仅仅是独立的商业行为,它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已经超越了其自己本身,成为地域的名片与地域的繁荣休戚与共.更成为城市传统保护和城市精神传承的先锋.

柯里亚说过“等形式的界域不仅暗示建筑当前的含义,还预示它在时间中可能的转变.”所以不论城市如何变迁,古建筑的保护值得尊敬,但是古城的保护如果仅仅停留在古建筑的保护上,就使得鲜活的城市有如实验室里的标本飘满了药水一样的味道,再鲜活的城市也将没落.

对于文化传统的继承,是其形式背后的诸多因素,比如气候条件,人文环境等等.正是这些因素构成了文化的地域差别,而这些差别最先变现在建筑形式上,这也是建筑地域性的标志,但是如果忽视了这些形式背后隐藏的诸多因素和条件,必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失却了自身的独立性,进而湮没在国际化的浪潮中.这不仅是文化自身的悲剧,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