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点赞:2794 浏览:10664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针对药家鑫案、陶汝坤事件、李天一事件等引起人们热议的社会事件,提出对家庭教育的反思.文章对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指出当今父母在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文章主要论述了家庭教育的内涵、内容、原则及方法.

关 键 词:社会问题;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原则;家庭教育方法

当人类社会产生了家庭之后,家庭教育就没有断过.不同的家庭教育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果.自古就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好的家庭教育,而到了现代社会,现状令人堪忧:药家鑫案、陶汝坤事件、李天一事件、复旦投毒案等,残酷的现实不得不让人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

当药家鑫在法庭上说到“为了练琴挨打”,“被关在地下室一个多月,看不到希望,想等”时,药庆卫才意识到自己平时管教孩子过于严厉,父子错失了交流的机会.这是典型的专制型的家庭教育方式.这些家长总是规定孩子做这做那,对孩子的一举一动横加干涉、限制、斥责,甚至经常进行打骂.这种严厉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够催生学习上的成果,但是,孩子很难从中学会如何承担责任,长期下去会使其产生胆小、怯懦,甚至冷酷或暴躁、反抗等不良行为.用药庆卫的话说,“我平时管教孩子过于严厉,令孩子在犯错之后害怕面对,不懂处理,最终酿成大罪.”

陶汝坤虽然没有像药家鑫那样被判死刑,但他要在监狱度过12年的黄金时光.陶家附近邻居告诉记者:“陶家夫妇因为忙于工作,陶汝坤从小就被寄给了爷爷奶奶,父母忙于工作对他教育不够,导致了他有点孤僻和偏激.”这是一种典型的放任型的教育方式.源于这类家长对家庭教育不重视,只管孩子温饱.这一类型在我国现阶段较为普遍,特别是在农村,这些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意志并不是十分坚强,自觉性也有限,爷爷奶奶素质较低,知识贫乏,年老体弱,根本没有能力对其进行很好的教育.如果这样任孩子自由发挥,很自然地产生孤独心理,还可能导致做事缺乏信心,没有责任感,容易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李双江之子李天一近半年来因涉嫌伙同他人女子被刑拘,引起公众热议.因打人而被劳教一年,出来半年后又犯事,真可谓是“屡教不改”.我们且看其家教,李双江的邻居说:“李天一一向飞扬跋扈,出了这样的事情并不意外.李天一在院子里就是有名的蛮横,我儿子以前经常被他欺负.”在一次采访中,李双江坦言:“不打儿子,舍不得,有时真想打,但不能打,劝说,我们吓唬他,还没有打,自己的眼泪先挥下来了.”这就是过分溺爱型的教育方式.此类父母成天忧心忡忡,生怕这担心那,一旦孩子犯了错误,就为孩子找借口,从不进行严格的教育.检测如孩子与别人发生矛盾,不是正面引导,而是护短.全家都娇宠孩子,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要求一概尽力满足,言听计从,对孩子的呵护过头,造成孩子缺乏自我自制能力,没有独立意识,依赖性极强,使孩子过分自尊,形成狂妄自大、任性自私、不懂礼貌的个性,导致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这三个例子只是典型,绝不是唯一,如果我们再不好好反省我们的家庭教育,很可能下一个药家鑫、李天一就会发生在我们自己的孩子身上.这些父母之所以没有教育好孩子,我们认为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家庭教育的内涵,没有了解家庭教育的内容、原则及方法.只有对家庭教育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才能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一、家庭教育的内涵

什么是家庭教育?作为父母有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如果对这一概论都不了解,那又谈何家庭教育?你又如何教育你的子女?!

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父母,首先要了解家庭教育的内涵.在我国,不同的学者对家庭教育有不同的理解,有学者认为:“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教育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通常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儿女辈进行的教育.”①也有学者认为:“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即父母与子女的双向沟通,相互影响.”②笔者认为,家庭教育一般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这个社会组织里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但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特殊关系,家庭教育又是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的,显性与隐性相结合,有计划和无计划相结合的双向相互影响的共同成长过程.在这一概念里,教育者主要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受教育者主要指子女,但由于家庭的特殊性,这种教育是显性和隐性,有计划和无计划相结合的,双向地共同影响的过程.即在一定时候,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调换的,而不是一层不变的.

二、家庭教育的内容

家庭教育的内容有哪些?即父母应该教育孩子什么?家庭教育主要包括孩子的生活教育和成长教育.孩子的优生优育、卫生健康、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语言能力、思维想象与记忆大训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人生选择、成长方向的把握、人际关系的处理、思想品德的塑造、情感教育还有性教育,都应该是家庭教育的内容.归纳起来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的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家长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子女,首先应该全面细致地了解其健康状况,对照正常人的身心发展指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保健与疾病防治.在此基础上,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基本的保健知识,对子女进行安全教育,青春期还要进行青春期卫生保健知识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要逐步成为家庭教育的内容.为此,父母要多了解与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鼓励孩子的正常交往活动,关心子女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疏解子女的心理障碍,教会孩子当今防减压力,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二)家庭的智能教育

家庭智能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子女扩大知识领域,发展智力才能,培养技能技巧等.在人的智力结构中,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基本因素的发展,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实现的.创造力的培养是智力才能发展的核心因素,家长在发展子女的智力才能中,要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好奇心、创造能力与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制造条件,使子女有既动脑又动手的机会,并督促子女加强练习,使心智与动作协调发展.(三)家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智能教育主要促成孩子“成才”,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则是促成孩子“成人”,这两者的培养,到底哪个在家庭教育更重要、更关键,成了很多家长的“滑铁卢”,药家鑫能弹一手好琴,李某某更不得了,4岁学纲琴,8岁习书法,10岁进中国少年冰球队,可以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却屡屡犯事,害人害已.

人的性格、意志、兴趣、独立性、适应能力、自制力以及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既是构成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对学习形成与发展起重要的调配作用,又是今后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仅靠说教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靠家庭环境的熏陶.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子女,千万别忽视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巨大影响作用,父母要制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与兴趣,与孩子心灵沟通,不断完善孩子的个性.特别是早期教育中,切勿提前灌输表面上能表现孩子很聪明的知识,而应该将重点放在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上.

一个人的高尚情操与良好品德,往往是童年时代在家庭中培养起来的.孩子从小开始思考好坏、善恶问题,多从父母那里寻求答案.作为父母,应该晓之以理,有意让孩子亲身体验有积极意义的场景,在实践中得到答案,使子女获得健康的个性,发展积极的情感.

三、家庭教育的原则

(一)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的统一

有形教育指家庭教育是以说教、劝导为主的教育,就是“说”的教育,包括平时与孩子的谈话、交流或者批评等等.有形教育就要家长多了解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感情,沟通思想,那样才能很好地进行有形教育.

无形教育指家庭教育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而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身教”.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运用一定方法的教育,而且是另一种通过控制和利用家庭环境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的教育.这样说来无形教育其实就是家长的一种很好的示范作用,家长就是孩子的榜样.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熟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颜渊》又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荷?”《论语·子路》可见他十分强调重视道德榜样的作用.

这就要求家长要把有形教育和无形教育结合起来,言正身直,说到做到,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要认真做好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以身作则.也就是“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等不同而提出教育内容和要求.要遵循孩子发展的客观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层层递进,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对于循序渐进的原则,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也有相关论述,四书之一的《孟子》提到很多对后世影响仍然重大的教育方法,其中就有一种是循序渐进法.循序渐进法适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领域,此法要求教育者要善于按照次序、步骤进行诱导、点拨,而不应急于求成,急躁冒进.他还以“拔苗助长”的例子来说明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如果违反了规律,“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他说:“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不盈科不行”是说,流水遇到障碍时,必须等到水盈满后才能继续前进,“不成章不达”意思即君子学道,没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不能通达.强调教育者应该注重循序渐进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因此,家长作为家庭教育中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更应该遵循此规律.

(三)一致性原则

针对家庭教育中教育者对孩子教育存在的协调不一致产生分歧问题,坚持一致性原则是必须的.所谓一致性原则是指家庭教育成员之间对孩子的教育要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切不可你说一我说二,没有明确目标和要求.

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主要就是父母和年长者即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由于隔辈人观念会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孩子的教育也会有所差异,有时甚至会产生矛盾,那样对孩子将是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所以良好的、一致的、公平的、温和的、协调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大有益处.因此,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原则就要求家庭中的教育者要做到几点,第一,教育理念要一致.要运用什么样的理念教育孩子,家庭成员要达成一致.教育理念要正确科学,简单易行,尽量和学校、教师多沟通,尽量要和学校的教育理念站一边,而不是要违背其而树新标.第二,教育的要求要一致性.家庭教育者,无论是母亲、父亲、祖父、祖母......对孩子的管教要求一定要一致.不能父母是一种要求,祖父母又是另一种要求,不能父亲严格要求而母亲却任孩子随心所欲,特别提到的是老一辈的祖父母一向对孩子宠爱有加,经常对孩子的事亲历亲为,代替孩子做些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是对孩子的娇纵,不应该提倡也是要遏制.这就要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沟通、交流,互相配合.第三,教育要坚持不懈.就是说教育者对孩子的教育要持续性、连贯性,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较远的计划性,不能今天要求这个,明天要求那个,对整件事情的要求断断续续,没有始终一致的态度.只有坚持连续性,才能很好地做到一致性,做到了一致性,孩子才能在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快乐健康成长.

(四)适度原则

过犹不及,做任何事情要有一定的度,超过它能承载的一定的限度就会得不偿失,这就要求要坚持适度原则,在教育的领域中同样适用.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者要实事求是,对孩子的要求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当的要求,那样才能使孩子做出正确的行动.

欲速则不达,那怎样才是适度的呢?那就是按孩子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孩子目前能努力做到而又能达到目标的就要让其尽力去做,不要畏首畏尾阻止孩子去尝试.经过孩子的努力而取得成功的经历,孩子会得到前所未有激励,孩子会得到一个认识,那就是成功是需要自己的努力付出的,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那些以孩子目前的阶段和能力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达到要求的就不要勉强,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的认识.这才是孩子在成长中慢慢学会“成长”的过程.适度原则要求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也就是说过宽过严都是不可取的.三、家庭教育的方法

(一)游戏法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应该拥有游戏的快乐时光.所谓游戏法,是指依据孩子的心理特征,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的一种令孩子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这与杜威的儿童游戏理论核心是一致的.明朝大教育家王守仁在这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大抵儿童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痰.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③这其实就是对儿童游戏的赞许.鲁讯也认识到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哪怕到了中年,他也还是对自己少时对兄弟的压制而感到懊悔、自责.在《风筝》一文中,他深深自责,少时对小兄弟游戏的遏制,对小兄弟童年的残害而感到深深懊悔而勇于自我批评.前车之鉴,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要适当运用游戏法.因为游戏本身就是对幼儿大脑的有效刺激,它可促进孩子大脑的功能发育,可促进孩子智力等各因素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游戏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

不同的游戏对孩子的能力发展也有所不同.各种各样的游戏如结构游戏、娱乐游戏、体育游戏、角色游戏、智力游戏等游戏中,智力游戏是一种以训练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智力要素为主的游戏,是我们家庭教育中常用的游戏.如平时我们常玩的猜数、猜谜语、猜词语等都是智力游戏.家庭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这一形式的游戏,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二)鼓励法

心理学家维康·詹姆斯已科学地证明:一个人要是没有受到鼓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鼓励,就能发挥能力的80%~90%,甚至更高.这种“鼓励”将会是今后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一种原始动力,而这种动力就是家庭教育者给孩子成功添加的.适当的鼓励可以内化为孩子行为的动力,因为鼓励就是对孩子的肯定,对孩子的关心和支持,对孩子的理解.得到别人的肯定和理解是我们每个人的需要.所以,家庭教育中教育者要以鼓励为主,鼓励孩子自信,鼓励孩子自重,鼓励孩子自尊,鼓励孩子自强,让孩子在鼓励中铸造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人格,让孩子在鼓励中快乐地成长.

(三)劳动法

在我们国家,有着千千万万个以“小皇帝”、“小公主”为中心的家庭.外国人对此曾评价说,西方流行爱滋病,中国流行爱子病.这些皇帝、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至于到大学时看见同学在煮面竟发出:“哇!你还会煮面啊!”这样“惊天地,气鬼神”的感慨;更有甚者,有的大学生把在学校穿了一个星期的臭袜子打包回家让老妈洗!如果再不教会孩子劳动,那他们永远不会独立生活,父母到老也不能停歇!因此,用劳动来教育孩子,让其懂得生活的含义,已变得尤为重要!

马卡连柯极力主张以家务劳动来教育儿童的.他具体地阐述了家庭劳动的意义:第一,儿童是将来的社会成员,因而在家庭中必须训练儿童参加社会劳动的能力,家庭要为儿童将来能参加社会劳动做好准备;第二,劳动不仅满足人的需要,在劳动中还可以培养人的人格和创造才能;第三,和谐一致的劳动可以使儿童获得道德的和精神的发展;第四,劳动不仅具有社会意义,而且在儿童个人生活上也有意义,因为“一切事情都处理成功的人,无论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是不知所措的人,他们能够掌握事物和指挥事物,总是生活得更为快乐、更为幸福”.④劳动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例如:让孩子收拾一下桌面;洗洗衣服、叠叠被子;拖一下地;写一次菜等.内容应随着年龄增大而扩大,大教育家杜威就说:教育即生活.在生活中、在劳动中教育孩子可能会更好.

(四)榜样法

榜样在《现代汉语大辞典》指“指值得学习的好人或好事.”榜样教育法在家庭教育中就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相应的榜样,启发、引导受教育者模仿、学习榜样的行为习惯、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的过程与方法.父母以身作则是家庭教育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尤其是早期教育,父母及亲近的人对孩子的影响更为深远.颜之推认为:“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⑤也就是说,一般人往往对自己所亲近或佩服的人更信任,并愿意照其指示而行动,青少年尤为如此.颜之推把这种成人的示范作用称为“风化”.他说:“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⑥可见,“风化”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仿效,不需要家长强制,其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长辈自身.所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⑦作为家庭教育中施教者的长辈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为子女做出榜样.

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古代,家庭教育一度成为培养和教育孩子的主要方式.“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中的这句话便是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突出强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家庭教育不但要借鉴传统教育中的精华部分,而且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关注、强调和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用先进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家庭教育者不能单单依仗旧的知识和观念对孩子进行教育,还要努力学习新知识,成为学习型的家庭教育者.唯有如此,我们的家庭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更幸福!(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