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回顾

点赞:5676 浏览:207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现有对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研究主要涉及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概念、表现形式、特征、产生原因、出现的障碍、应对策略、产生的效应及发展趋势等方面.本文意在通过对文献的系统梳理增进人们对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问题认识.

关 键 词: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择业观;劳动力市场

随着高等精英教育的大众化,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的调整,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人数不断增加.然而目前大学生对非正规就业的认识不足、认同度不够.非正规就业市场制度、管理等方面也还不完善(刘江,2010).为了让人们对大学生的非正规就业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文将对近9年来关于大学生非正规就业课题研究进行回顾.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回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生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概念界定

非正规就业是在非正规经济的大环境下产生的,是“与主流社会经济发展相背离的就业形式,被看成是一种‘就业不足’的现象”(姚锋,2010).其“主要指非正规部门和正规部门的非正规就业”(周守军等,2002),然而目前为止我国对非正规就业还没有“进行过精确的测算,大多数非正规就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都尚未纳入统计计算范围”(康远志,2008).

而何谓“大学生非正规就业”,郑永森等(2009a)赞同地引用了宜春学院副教授何艳玲的观点.他们认为“非正规就业也可称为‘隐形就业’,是指高校毕业生没有按照劳动力市场规范就业的方式而获得职业,其特征是学生毕业后没有明确的签约接收单位,档案、户口放在学校或者人事写作技巧部门,这些高校毕业生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是闲在家中,而是在人力资源市场上选择‘游击战’或‘漂泊’在一些发达的城市中,通过个体企业就业、阶段性就业、钟点工、临时工、季节工等用工形式获得收入.在这种就业中,劳资双方一般不签订契约型合同,即使有合同,也往往因为福利、待遇等规定不明确而形同虚设,没有法律效力.”

二、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主要形式

郑永森等(2009a)认为大学生的主要非正规就业的主要形式有(1)非全日制就业;(2)临时就业;(3)派遣就业;(4)自主就业;(5)自营就业;(6)远程就业.而康远志(2008)则认为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形式主要包括:(1)正规部门的非正规就业;(2)劳务派遣就业;(3)自主创业;(4).

三、当前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特征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表现为:第一,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集中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而在西北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分布较少.但在知识密集和劳动密集,发展水平处于中层的地区也有一定空间(周守军等,2002;康远志,2008);第二,行业部门分布不平衡,国家垄断性较强的行业比重低,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就业比重高(周守军等,2002;康远志,2008);第三,学历层次结构和学科结构不平衡,也就是本科和专科在不同行业中所占比重不同,文科、财经类、理科、法学类大学生比重较高(周守军等,2002);第四,“就业层次相对较高,人力资本利用程度比较充分,流动性较强”(康远志,2008).此外大学生非正规就业还呈现出高知识低收入、高学历低人格还有高风险低保障的特征(姚锋,2010).

四、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原因

大多数学者认为严峻外部的就业形势是导致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重要因素(姚锋,2010;康远志,2008),这种局面是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国企及企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岗位有限.此外伴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调整的同时我国的就业方式呈现出非正规化趋势(周守军等,2002;姚锋,2010;郑永森等,2009c).还有大学生更加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就业价值也促使其选择非正规就业(姚锋,2010).

五、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发展的障碍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障碍主要来自于(1)大学生自我障碍,包括“劳动价值观念的‘实体化’”——即将就业与福利待遇、社会保障挂钩,期待一次性稳定就业等(周守军等,2002;康远志,2008);“能力缺乏可就业性”也就是只懂得书本知识不知道如何将其转换成实际工作的能力,缺乏培训的意识(周守军等,2002);(2)社会的障碍,主要是指大学生的政策、劳动人事制度(城乡二元分割和所有制分割)、户籍管理制度(户籍的二元分割)的屏障作用(周守军等,2002;康远志,2008);(3)学校障碍——人才管理体制的分割,就业指导中的歧视、人才培养的滞后(周守军等,2002);(4)税收管理——“非正规部门所得税、增值税负担过重,企业以及个人所得税及增值税的缺陷”;(5)非正规就业市场管理问题(黄越,2007);还有大学生创业资金缺乏的问题(郑永森等,2009b)等.

六、发展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对策

为了促进大学生的非正规就业可以:第一,加强就业教育,转变择业观念,增强社会适应性;第二,通过深化制度的改革,加强社会合作,消除制度的壁垒;(周守军等,2002;康远志,2008);第三,改善学校管理,为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周守军等,2002);第四,“改革税收制度,建立系统的实习、的信息和政策平台”(黄越,2007).

此外还可以通过非正规就业法律地位的确定、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的建立、积极地优惠政策的制定等措施来应对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郑永森等,2009b).

七、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社会效应及发展趋势

非正规就业扩大了大学生的就业领域、发挥了大学生的就业优势、完善了大学生的就业机制、促进了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同时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也促进了微小型企业的生成(郑永森王劼,2009a).

未来发展中市场资源配置会得到优化,大学生资源优势将日益“边缘化”——文凭不再重要,市场将会成为衡量的标准,除此之外还有多元化的就业观将得到普及,非正规就业地位将缓慢提升;再就是非正规就业大学生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得到完善,非正规就业的风险将普遍降低(姚锋,2010).“众多的高科技、专业化怎么写作的新型产业部门将以非正规部门的形式出现,并迅速成长.”(康远志,2008).


总结上述可知,“非正规就业”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论,甚至有学者对“非正规就业”的概念提出质疑(铁铮,2008).但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的学者还是认同ILO的“非正规部门”的定义.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研究内容包括了存在模式、形成特征、发生原因、遇到的阻碍以及应对之策、产生效应和发展趋势等七方面.这些文献多是论述,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证验证.如果将来仍对这个课题研究可以从实证论证和国内外理论梳理及发展的角度出发.(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