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对对碰

点赞:4411 浏览:1696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给孩子一种品质、一种精神恰恰比教会一门技术要难许多,而且,技术什么时候都可以学,一个人在成年之际依然没有形成健康的人格的话,那么他将错失成长良机.

——石头妈妈

早教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经过在各种私立公立的早教机构里的体验,我发现本土的早教机构一般比较注重教给孩子什么,回家还布置作业,而国际背景的早教机构比较常见的是老师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听音乐.

——小雪儿妈妈

为孩子选择最好的教育,其实就是为孩子选择最适宜的教育.适宜的教育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以及环境硬件等几个方面都需要去考虑.

——北京二十一世纪幼儿园国际园教育总监Ellen

一个报告提供两个正确答案,而不只是一个答案,在以考试为导向的体制里,这可能会因答案含糊而引起麻烦,但它更准确地反映了真实的生活.因为在真实生活中,含糊多于规范,而坚持所谓“正确答案”的人可能是个更顽固执拗、不懂得合作的人,因而对新观念也不够开放.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蒋佩蓉

李牧子

小名:石头性别:男年龄:3岁8个月

江苏锡山中学有10条“百年校训”,排在第一的是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排在第二的是做一个精神高贵的人,排在第三的是锻炼你的能力,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里将身心健康、精神高贵排在能力之前,可见学校之良苦用心.因此,作为家长,不必过于忧虑孩子是否掌握了这门外语、那项能力,不必过于抱怨幼儿园、学校教的知识是否足够多,因为拥有某项能力不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引导一个生命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是我们的出发点,在此前提下,帮助孩子拥有更多的能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从小学英语就那么重要吗!也许只要告诉孩子“住在英国的托马斯讲的是英语”就够了,与其想方设法上国际学校,不如培养孩子拥有一颗走向世界的心.

教育首先是目标问题

我认为,要谈教育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目标问题,即教育的初衷和出发点——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记得石头出生刚10天时,先生见我对育儿有些焦虑和忧心,便陪我散步谈心,当时他问我:“老婆,你希望咱们的孩子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我内心深处对孩子的成长有过许多期待,但忽然被这么一问,一下子还真回答不上来.“我先说说我的想法,你听听看.”先生说,“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石头成长的3年零8个月中,作为母亲,我常常自检、自问:我在他面前的一言一行、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替他所做的每一个决定是否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了?是否能够让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也许答案只有在他成年之后才会揭晓,或许因为人生本来就是自我认识、发现、调整的过程,因此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答案.但是思考教育目标的问题,可以帮助家长在多元的教育模式、争鸣的教育理念中,寻找到属于并适合于自己和孩子的教育模式和理念.

传播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知识沟”理论,核心观点是讲,一个从小在封闭的环境中长大、从来不看电视的孩子,与一个从小看电视长大的孩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知识鸿沟,而且从理论上讲这个知识鸿沟是一辈子都不可能追平的.但事实证明,这并不防碍一个人成才、成功.检测如说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是一种技术的话,那么技术恰恰是最容易被教会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给孩子一种品质、一种精神恰恰比教会一门技术要难许多,而且,技术什么时候都可以学,一个人在成年之际依然没有形成健康的人格的话,那么他将错失成长良机.

中外教育对对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幼儿园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小雪儿

性别:女年龄:1岁10个月

家一些礼仪.Marshall老师又拿出一个大大的筐子,把里面的纸屑垃圾都倒出来,再教小朋友把这些“垃圾”捡回筐子里,我和妈妈们在一旁都拍手称好.就这样,礼仪和环保意识,在课堂上都慢慢的灌输到孩子思维里了,看,孩子们多开心,他们认真捡起“垃圾”,把“垃圾”放回筐子去,乐此不疲.

休息片刻,该“午睡”了,灯光熄灭,所有小朋友都席地“睡下”,妈妈们都开心的笑了,这个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时间.有几个宝宝刚开始还有点不配合,但是在Marshall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们一个个“睡”下了,包括我家这个淘气包,此刻

我对中外早教的一点认知

我母亲说过一个真人真事,是我们邻居家的孩子,从小一直学习成绩非常拔尖,都读到了女博士,可是生活自理能力差很多,还不会谈恋爱,到现在35岁了还没有结婚.

中国家长更注意哪些东西孩子没有学会,而国外的家长却注重孩子学到了哪些东西;中国家长更重视孩子还有哪些不足,国外家长却重视孩子新取得的成绩,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成绩.总的来说,中国家长重视学习的结果,而国外的家长更重视学习的过程,我觉得这两种思维方式都不够全面,应该互补.我打算多接触国内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宝宝,于是便带着小雪儿辗转于各个早教中心,参加体验课程,希望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早教.

在一家国际早教中心的真实体验

教我们的老师叫Marshall,很阳光和亲切,特别有活力,太棒了,我心底暗暗的说,这样的老师一定能把孩子们的性格培养的开朗大方.

Marshall让宝宝们学着自我介绍,大家熟悉一下,MusicwithMar的音乐响起来,我们这些当妈妈的都感觉年轻了许多,我们开始走起圆圈圈,跟着Marshall做动作,随着Marshall做走走停停、伸展及半蹲动作.小雪儿一开始不愿学,Marshall老师便一遍一遍的示范给她看,还夸奖她,这小妞顿时像换了个人似的,一会便活跃起来,跟着老师做动作.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之后,Marshall老师给小朋友每人发了一个小球和球拍,小朋友都不知道该如何把球发出去,这时Marshall老师就给大家做示范,一遍两遍,小朋友们都有长进.

Marshall老师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只手套,用一只手捂住鼻子,另一只手背过身去,做打喷嚏的动作,声情并茂,大小朋友都笑了,这是在潜意识的教大也乖乖的躺下“休息”.

没有想到这堂课的内容那么丰富,作息时间的培养后,我们又跟着Marshall老师做起披萨来,所有的家长和小朋友都跟着Marshall老师进入了做披萨的状态,上下左右,这里全贯穿着体能运动和肢体语言,跟着老师一起互动的感觉太棒了!小朋友们都玩的好开心啊.

值得一提的是,Marshall老师每教小朋友做完一项活动都会请大家把教具送回去,小雪儿平时什么东西玩完就扔那儿,在这堂课上却大有收获,她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在Marshall老师的鼓励下,把各种教具都送回原地,真是大大的进步啊!

下课后,平素有些认生的小雪儿居然舍不得老师了,Marshall老师亲切的抱起小雪儿,给她的小手上印了个小红章,以示鼓励,结果这小妞子回家怎么也不肯洗手了,她太喜欢这儿的老师和红章啦!我也窃喜,女儿的进步太明显了,这说明Musicwithmar课程通过运动、游戏、通过幼儿体验,达到了教育的最佳效果.

把中外优质早教交汇于一身

记得在几个多月前,我看到过一篇关于早教机构的体验文章,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的研究,孩子一生中50%的智力、80%以上的精细动作,都在生命的前3年奠定.早教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经过在各种私立公立的早教机构里的体验,我发现本土的早教机构一般比较注重教给孩子什么,回家还布置作业,而国际背景的早教机构比较常见的是老师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听音乐.

另外,我有个在日本的朋友告诉我,中国幼儿园都是各上各的班,而国外幼儿园是全园的孩子在一起玩,你在院子里随处可见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玩得很疯狂,他们真正体验到了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觉,所以成长成熟起来特别快.

我还是希望能尽量多的带孩子体验各种早教方式,让她在这些合力的作用下,在中外优质教育的交汇中走出自己成长的轨迹.

家长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可是,究竟怎样的教育才是好?究竟怎样的课程才算好?还有家长会问,你们的特色是什么呢?好像没有一些特色,这样的教育就不是好的教育.

其实最好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而言最适宜的教育.全美幼儿教育协会(NAEYC)提出了“教育适宜性实践”,包括“年龄发展适宜性”“个体发展适宜性”和“文化适宜性”.孔子的“因材施教”其实也是在说教育的适宜性.

最好的教育要从适宜性说起

年龄发展适宜性

“年龄发展适宜性”是说教育要与儿童的年龄特点相适应.

课程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要看课程设计是否依据了相关的纲领性文件.而且课程设计者自身也需要受过相关的训练并有足够的教学经验.比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了3~4岁儿童在“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方面的要求是“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很多家长,甚至是一些媒体看到这样的要求会嗤之以鼻,说我家3岁的宝宝都能数到几十甚至上百了.可是,家长回家可以让3岁的宝宝数一数家里的东西,就会发现,有的宝宝是手快嘴慢、有的是手慢嘴快;有的宝宝数完4之后说,一共有3个;还有的宝宝数完后请她或他“给我拿5个棋子”,宝宝直接把第五个拿来了.别看宝宝都会数数,可是对数与量的理解,差别非常大.

真正理解“纲要”并按照“纲要”去设计课程,才能设计出“年龄发展适宜性”的课程来.

个体发展适宜性

“个体发展适宜性”是说教育要与每个孩子的特点相适应.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所好,何况是不同家庭中出来的孩子呢?有的孩子喜欢跳,有的孩子喜欢唱,还有的孩子喜欢画,对不同性格的孩子,所用的课程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教材、课本.也就是说,只要符合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喜好和特点来生成课程,教师应该根据孩子的变化随时调整课程,而不是照着已经写好的教案去背,忽略了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

比如,某个幼儿园这学期的课程主题是“食物”,中班的刘老师选择了“做饭”这个主题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刘老师发现,由于每个家庭做菜的习惯不同,每个孩子关注的食物也不同,天天对做烙饼特别感兴趣,因为他的妈妈这几天为他做了烙饼;而美美对做意大利面更感兴趣,因为妈妈带她去吃了意面.这些,和刘老师事先准备好“如何做好西红柿炒鸡蛋”的话题不同,刘老师就及时的调整了原本计划好的话题,改为讨论孩子们感兴趣的面食.刘老师为什么选择调整话题,是为了选择适宜他们班孩子的教学内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个体发展适宜性”.


后来,班里的孩子在讨论面食的时候又出现了分歧,天天的逻辑性比较强,他居然能在晨间讨论的时候谈及做烙饼的流程,从准备材料,到和面、醒面,再到放油等等,让刘老师大吃一惊.于是,在第二天的教学中,刘老师又放下已经准备好的拿面做手工的活动,和孩子们讨论做菜做饭的流程,在这节课中,刘老师带着孩子们又是画表格,又是给孩子们读和做饭流程有关的图画书,孩子们兴趣盎然,完全投入到教学中去.刘老师这样根据本班孩子上课时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并被孩子接受,没有完全按照既定的设计去教学,就是符合幼儿个体发展的教学.可见,“个体发展适宜性”不仅要求教师对幼儿整体年龄特点熟悉,更要求教师能根据本班孩子的个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适应本班孩子的情况.

文化适宜性

“文化适宜性”是指教育要与每个孩子所处的文化背景相适应.

如同“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炽”一样,不同的课程,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适应.给内蒙古从未见过海的孩子讲沙滩,和给海南的孩子讲草原,都是抽象的内容,也就是文化不适宜.同样的课程内容,对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文化的孩子讲,可能理解起来完全不同.西方文化,如果到了中国,不检测思索的全盘吸收,全部照搬美国课程,忽略了中国本身的文化的历史性与复杂性,就会产生不适宜.

比如,美国的幼儿园课程会讲落基山,如果把这个内容讲给从来没有去过美国的孩子,孩子就会很晕,落基山在哪里?落基山对于美国的孩子来说,是美国的一部分.对于中国孩子来讲,泥人、春节才是文化的一部分.缺失了自己的文化,是很难找到自身的定位的.可是,对于今后要出国的孩子,如果只是知道中国文化,就会很难融入国际社会.比如,吃西餐究竟有怎样的礼貌?西餐究竟应该吃什么?可是这些通过讲授又太过抽象,所以需要通过一日活动融入进课程中去.更需要通过游学这样的项目去了解文化的差异,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如何生活.这样,孩子不管是在国内,还是今后接触其他的文化,都能融入到自己的或者别人的文化中去.

总结

为孩子选择最好的教育,其实就是为孩子选择最适宜的教育.适宜的教育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以及环境硬件等几个方面都需要去考虑.

儿子的数学项目

麻省校园的启示

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强调的是个体成绩,强调的是与别人的竞争.在麻省理工学院,所有一年级的学生必须住在校园的集体宿舍里,以便更好地融入其中.学校宿舍的设计使来自不同领域的学生彼此相邻地生活在一起:配有沙发和大工作桌的小休闲室散布于宿舍和校园的各个地方,紧邻着这些小休闲室的有销售零食、点心的咖啡馆和商店,使这些学生得以常去闲逛,泡在一起聊天或用功学习.

我记得,对我而言,作为一个一年级学生,最艰难的事就是找到足够的时间来睡觉,这不是因为我有太多的作业要做,而是因为我一直忙于认识那些充满魅力的人.我总是和一个来自希腊的化学专业的学生、一个来自牙写加的金融专业的学生和一个来自委内瑞拉的数学专业的学生聊到凌晨5点才睡觉.因为学校要求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加入一项由某位教授指导的研究项目,我就要去发现人们正在努力进行的各种项目,还有正在人们头脑里酝酿的各种想法.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区不像别的学院那样,按照专业或兴趣划分宿舍,而是鼓励人们互相交融,允许大学生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一起工作,从事最尖端的研究项目.

儿子的数学项目

最近,我儿子和他的两个搭档一起做一个数学项目:他们要就测量和计算覆盖人体的皮肤表面积的6种方法写一篇报告.虽然网上已有一些计算公式,但这个小组必须要提出自己的方法,还要对小组成员之一的身体做一次实际的测量,然后加以计算,而且要在每种方法的误差幅度报告中作出结论,以确定哪种方法是最佳的,并列出作出这些结论的若干标准及选择这种方法的若干理由.有些方法能迅速得出近似值,其他方法虽然麻烦,但却可以得到更精确的结果.根据不同的目的,人们选择不同的方法.

我记得这个项目完成的过程有时是很痛苦的,因为我看到我儿子和他的队友的争吵,他们在选哪种方法,如何进行测量,以及如何进行计算等问题上发生分歧.不过,在争吵过程中,他们学会了欣赏别人的观点,并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儿子的报告详细地反映出这个项目的复杂性和过程性,因为最后被选出的方法与其说是一个,不如说是两个,这全看你怎么运用.一个报告提供两个正确答案,而不只是一个答案,在以考试为导向的体制里,这可能会因答案含糊而引起麻烦,但它更准确地反映了真实的生活.因为在真实生活中,含糊多于规范,而坚持所谓“正确答案”的人可能是个更顽固执拗、不懂得合作的人,因而对新观念也不够开放.

好的合作者怎样获益

乐于分享而不是以支付高额费用保护知识产权的真正好榜样就是奥迪公司.与海外其他汽车制造厂家(他们既想从中国庞大的潜在市场中获利,又担心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成果被偷用)形成强烈对比,奥迪公司决定在中国建工厂.他们不像别的公司那样,只在中国建落伍的或被淘汰的模型,而是决定在中国投建最新的设计车型.

结果令人惊异,不仅他们的设计和技术没有被偷用,相反他们赢得了中国政府的好感,这使得他们得以比其他公司提前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也获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一些消费者在选择豪华车型时始终如一地选择奥迪,而不是考虑其他品牌,不管它们是在中国制造的还是进口的.过去的几十年来,奥迪在中国汽车业始终是市场领导者.

以做家庭作业为例,一个人不必和任何人一起工作就能完成他自己的家庭作业,让自己独立;他也可能决定同一个朋友合作,这样,他做全部英语作业而另一人做全部数学作业,然后他们可以以一种互助的关系互相抄写.这种关系的结果就意味着考试时他们不能在他们互相抄写的科目上考得好,因为他们一直没有花时间对他们自己全部的作业用功.

健康的模式应该是这对朋友决定一起用功,讨论并解决他们所有的作业.这一过程可能要浪费大量时间,因为大量时间要消耗在讨论上,也许还要消耗在争论不同的观点、提出不同的处理和解决某一特殊问题的方法上.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两个人都在解决问题上获得更深刻的理解,而这是他们只靠自己所不能达到的.对参与者而言,远胜于得到更高的考试成绩的是得到更宝贵的经验,因为他们需要别人的看法来取得对一个科目的更深刻的理解.

对中国式教育体制下的考试而言,这种通力合作不见得是上佳选择,因为在多个选择里只能选择一个正确答案,而在西方教育体制里,这种通力合作现象则大量存在,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