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定量化

点赞:10757 浏览:448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影响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诸多因素,认为历史沿革与优良传统是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大学教师的素质是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主体因素、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是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硬指标.参照综合性大学的评价体系,结合医科大学的学科特点,笔者提出从教师素质和科技成果、学生的就业去向与校友业绩、学生科技成果和升学状况、与临床相关的重点学科建设、附属医院的临床现状与科研成果等五个方面进行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定量化估评.

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定量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关 键 词]核心竞争力;定量化;教师素质;科研成果;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2(a)-0139-03

高等学校的实力或竞争力与众多因素相关,作为一种积累性学术综合能力,它是一所高校在成长中形成的、蕴涵于高校内部的、在长期的竞争环境中获得的综合优势能力.通过总结思考和比较分析,笔者认为高校竞争力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历史沿革与优良传统,地理位置与人文风景,高职称与高学位的教师数量,研究所与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大型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数量,学生的来源与录取标准,学生的就业去向与校友业绩,学生科技成果和升学留学状况,教师职工的科技成果,附属企业和附属医院的现状与成果等.医学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也可以参照上述因素分析研究,下面就相关因素作一些比较详细的剖析.

1历史沿革与优良传统是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历史沿革与优良传统是那些具有悠久传承历史的高校所具有的光荣和骄傲,也是它们之所以成为重点高校或著名大学的重要原因.现代大学的创办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开始,中国高校的最早兴办在一百多年前才启动,多数是近代洋务运动和欧洲文化渗透的产物.中国为什么当时首先办这些大学或者优先成立某所专科学校,肯定有它的特殊原因,它们的带头作用和领跑功能通常难以取代,因为优良传统的铸造形成是大学凝聚力和高校竞争力的显现.地理位置的选择很有直观性,著名高校一般都位于著名城市,至少也选择在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比较优越的地区,有些高校通过从偏远山区搬迁到大城市的市郊而较好地提高了核心竞争力.人文风景最好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并富有特色;有些高校的校园景观本身就是所在城市的一个旅游名片;不可否认,宽敞的住房和优美的环境对吸引优秀教师也很有作用[1].

最近十余年来,医学院校在高校中的综合地位逐年上升,一方面是国际上的著名大学都有著名医学院校支撑,另一方面是与医学相关的生命科学投入的研究经费越来越多;因此,与医学相关的院系建设对提高综合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既然有些医学院校仍然作为独立高校而存在,这些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评价就很值得探讨[2].高校中的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性、能力、价值观、利益、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如何使这些差异转变为有利于人们互相合作和双赢的因素、并在学校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如何使不同层次、诸多领域的教学科研活动有序进行并形成合力,关键在于大学的制度和管理.组织要素分系统构成了维持高校核心竞争力系统发展的能力,各要素间既存在着相互支持和协作的关系,也存在着相互竞争和制约的关系.

2教师的素质是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主体因素

高学历与高职称是高素质的一个客观指标,一般而言,高学位与高职称的数量与高校实力和竞争力成正比,有时候博士和教授的数量占教师总人数的比例更有说服力;著名大学的介绍中通常不列出硕士和副教授的数量,而是列出博士、教授、博导、长江学者、院士的数量或比例;优秀人才聚集之地如果实力没有内耗,竞争力自然非同一般.然而,1997年以后中国的高校迅猛扩招,使情况变得复杂起来,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2006年的本科生招生人数是1981年本科生招生人数的20倍左右,2004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是1984年研究生招生人数的30倍左右,加上一些水份较多的在职研究生,高学历者正在大大地贬值,有人无奈地笑称:现在的研究生不如80年代的本科生.因此,在比较教师的素质时,要注意他们的科研成果和论文质量;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迅作者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的论著更有份量,有较多的研究课题或者能够主持大型研究课题的学者更具有号召力,这些是比较高校核心竞争力必需考虑的因素[3].

著名高校有较多研究所和优势院系成立研究所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一些落后的地方高校想要成立某一学科的研究所却是困难重重和梦寐以求的大事.有许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聚集的院系不成立一个研究所就不能顺理关系、就不能留住人才,而成立了研究所就表明在这一学科有竞争实力,属于重点学科,相应地研究经费获取和研究课题的申请会更有优势;成立了研究所以后再购写大型仪器设备就比较顺利;有了大型和精良的仪器设备科研出成果才会有基础保障.图书资料的多寡与高校的文化传承和经济实力均关系密切,虽然目前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相当发达,但是传统图书馆的规模和实力仍然是高校竞争力的一个方面.此外,实习基地和附属企业能够将高校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也是学生与社会接触和进行科技创新的舞台[4].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是高校的一类特殊单位,它们的规模和实力与依托高校的实力和竞争力绝大多数是成正比的,医院的主任医师和教授通常都在大学兼课教学或做科研协作;那些既是基础研究院士又是临床学科医师的科学家在中国是稀缺难得的人才,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亮点.

3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是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硬指标

如果将高校比喻成一个特殊的人才加工厂,那么高校毕业学生的质量无疑关系到这个加工厂的生存状况和核心竞争力.首先,需要对学生的来源和录取标准把关.由于各地高校的迅猛扩招、国内外对生源市场的抢占、加上政策的限制和高校的地方归属,使得许多一般高校的生源大打折扣,即使某些重点高校也倍感优秀生源的危机,比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最近几年与香港的某些大学展开了对高考状元的争夺,重点高校的冷门专业与地方高校的热门专业展开了对中等水平生源的争夺;这些争夺很是无奈,因为高校的领导知道:新生入学的素质不高,将来毕业时也很难出类拔萃,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竞赛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大学生在校的学业进步和科研成果可以通过树立典型和广为宣传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也可以鼓励和组织学生勤奋用功以取得更多的职业资格证书;而更多的时候需要相互比较才能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效果:比如,平均每100个学生在校期间能发表多少文章、英语6级的通过比例、从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比例、科研成果的获得数量等均为现实直观的指标;此外,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升学比例,考取出国留学生的人数均是传统过硬的指标;一些民办高校和地方高校喜欢攀比高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和毕业生就业时的工资或年薪,而著名高校关心的是自己的毕业生在政府机构的任职状况和校友获取的国际大奖的数量[5],这些都是高校发展的精神财富和无形资产,当然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对低中级临床医师有较大价值;而对于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高级医师和从事医学基础研究的高校教师,主要看SCI收录论著的数量以及SCI论文的影响因子;对于长江学者和院士候选人,则要考察发表论文的影响因子总积分和累积论文的总被引频次[6].科研成果的级别与档次也是重要指标,目前有淡化的趋势;研究课题的申请一直很重要,提倡多进行横向合作;另外,出版专著和参编教材也值得鼓励,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缺乏原创性.高校核心竞争力系统是一个由人力资源、资金、固定资产、知识和协作能力等多种元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当竞争和制约成为要素间的主导关系时,系统的绩效将受到消极的影响,产生1+1<2的负能量效果;当支持和协作成为要素间的主导关系时,系统将产生正能量效应,呈现出1+1>2的理想运行状态.因此,在高校核心竞争力系统中,组织要素分系统对整个系统的绩效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受系统内部各利益主体之间的调控和整合[7].高效的组织要素具有调节功能、整合功能和激励功能,这三种功能正好体现了组织要素在高校核心竞争力系统中的价值所在.

4定量或半定量评价医学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有现实意义

定量或半定量评价医学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可以参考上海交通大学课题组对世界大学实力的综合排位、以及广东省武书连课题组对中国大学实力的综合排名;另一方面应该更关注那些有增长活力的部分和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方面.由于高校竞争力与高校实力是一个相似的概念,因此,大学实力与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基本成正比例.参考综合性大学的的评价体系,结合医科大学的学科特点,笔者认为:(1)教师的素质和科技成果,(2)学生的就业去向与校友业绩,(3)学生的科技成果和升学状况,(4)与临床医学相关的重点学科的建设,(5)附属医院的临床现状与科研成果,就是医学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的五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可以占有20%的比例,如果将总分定为100分,则每一个方面的满分就是20分.在具体估评时,需要对上述五个方面独立评分,选择一所当年全国在这一方面表现最优的医学院校定为满分20分,其他医学院校与之比较而确定分值;五个方面的满分可能分布于五所医学院校,也可能分布在一至四所医学院校;建议每3~5年估评比较一次.

高校和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可以达到双重效果,即可以促进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展示.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实力排行榜已经历史悠久并富有成效,而中国大学实力排行榜却饱受争议并步履艰难,但是我们毕竟开始与国际接轨了[8].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实现,既需要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更取决于校级领导班子的远见卓识;独特、高效、科学的管理体系,不仅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标志,还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生成机制.虽然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排行榜也许永远是一个学术问题,但是探讨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定量化仍然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1]赖德胜,武向荣.论大学核心竞争力[J].教育研究,2002,23(7):42-45.

[2]冯敏,方耀楣.高校核心竞争力系统层次结构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12(11):49-53.

[3]PrahaladC.K.,HamelG.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0,68(3):231-243.

[4]马德秀.将综合性大学优势转化为医学教育核心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2,23(2):12-15.

[5]别敦荣,田恩舜.论大学核心竞争力及其提升路径[J].复旦教育论坛,2004,18(1):53-55.

[6]夏仕武,毛亚庆.基于战略要素整合来提高大学核心竞争力[J].现代教育科学,2005,14(7):16-19.

[7]贾俊兰.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本质要素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21(6):16-18.

[8]魏晖,郑晓齐.我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7(1):4-5.

(收稿日期:2012-11-15本文编辑:郭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