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企业的需求来探究中职电气类的教学改革

点赞:5395 浏览:150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根据适应大连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电气专业开行了深入的探究.

教学的改革以“以企业的需求为原动力”,以学生的自身发展为根本办法,探究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综合性的中职电气类的教学改革,并形成了“理技并重”、“深入浅出”、“知识够用”、“突出技能”的教学特色.

【关 键 词】电气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技能

近年来,我市制造业、怎么写作业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对熟练电气技工的海量需求.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作为“技工的摇篮”,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这个重任.职校的定位以培养“应用型”(而不是“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主,“应用型”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基础教育形式,中等职业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究竟该如何界定;以及如何培养时代需要的职业人才,这些都是职业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通过行业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进行分析,以我校的情况为实例,进而提出促进中职电气类教学的相应策略.

一、传统职业教育的电气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电气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学生需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以往的电气教学模式是“一本书满堂灌”形成了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学生学习为辅.这种电气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指导思想存在问题

因为末能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校与企业在教育教学中的关系.过分突出了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作用,没有体现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盲日顺从状态过去传统电气教学模式,学校只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企业要求仅仅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不够的,学生到工作岗位上不一定会工作,企业更看中的是学会工作,要学会学生未来工作的方式方法,企业用人的标准与学校传统教育质量足不完全一样的.所以,这就造成了学校里的好学生并不一定是企业里喜欢的好员工.

2.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为中心,学生往往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动学习,获得的知识也仅仅局限于书本.没有采用直观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践提高技能领悟规律,反而将直观的事物理论化、抽象化,结果教师讲述困难,学生接受也困难.由于教学方式年年如一,教材的更新滞后学科的发展,使在校学生对工作中已经用上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一无所知,造成知识老化、停滞、理论与实践脱节,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存这一领域工作的能力较差.针对这种状况,我校对电气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学校如何找合作伙伴、如何和企业的合作伙伴建立联系、如何建立工学结合的机制并从教与学两个不同角度找原因,采取了教学措施的改革:

二、教学措施的改革

基于“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观,将电气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具体化,对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所必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层层分解,以为学习者构建通向就业的桥梁为目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证:

(一)行业企业需要的(专业)岗位分析: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就是要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主要是根据企业和行业对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对本行业所需要的从业者的数量和发展趋势,以确定开设课程.

我们于2006年开展了“电子电工员工情况”调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0家先进制造业、怎么写作行业等企事业单位,主要包括怎么写作行业:宾馆、运输、维修、超市、百货销售等;制造行业:汽车零部件生产、仪器仪表制造、化纤制造、电器销售、重型机械制造、家用电器制造、医药卫生等.单位性质:本次调研的40家企事业单位中,以私营企业为最多(16家)、其次为国有企业(12家),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大连市企事业单位中对电子电工类人员岗位(规格)要求中以维修电工类人员需求量最大,其次是家用电器产品维修工和无线电装接工(电子技术应用类)类.同时,极大部分企事业单位要求电子电工类专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专业工种(技能等级)证书,对复合型电子电工类专业的人员需求最大,如即能维修一般企业的电气设备故障,同时又能维修一般的机械故障.这说明本专业电子电气类可以使学生获得多种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在2008年开设了天车司机和无损检测等工种,同时,鉴于今年来地铁的蓬勃发展,我校于今年还开设了地铁的定向培养.

由企业的需求来探究中职电气类的教学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职业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学生的需求情况(意愿)分析:

我校于2008年开展了“电气专业学生对开设课程的意向”调查,本次调查对象是51期电气班和52期机电(20)、(22)班,共计3个班级百名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依据个体的学习兴趣和最适宜的专业发展方向,喜欢的课程依次是《PLC》,《变频技术》,《电子技术》;而电子产品维修是一个专业知识非常强的工种,需要懂得非常高深和非常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并不是一般的中职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所能达到的,而且该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大量的高、精、尖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不断的涌现,知识的更新速度快,我们所教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是不太能跟上电子产品新技术发展的潮流.因而,就目前的条件,需要和企业进行意向上的沟通,最好是由企业出计划,在最后一年的在校期间,课程上做专门的设置.达到和企业的需求相一致,消除掉学校讲授的课程与学生学习的课程不匹配的情况.

(三)改善电气类课程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师资力量

动手能力强弱是衡量职业学校学生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特色和优势.对电气类专业的学生来讲,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提高需要有较好条件的实践教学场所和设施,学校要依据自身条件尽力创造良好的实训,实验设施和场所,同时要及时适应现今企业发展的要求,不断更新和提高.如电气控制课程教材已有很多年未更新了,课程内容相似度检测绍的机床电气控制电路许多已过时,作为老师应及时更换教学内容,补充现今企业所用到的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如PLC控制电路、单片机应用的控制电路、数控机床设备的控制电路等.同时配备相应的实训,实验设备,以达到现今生产经营企业的先进水平,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尽快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供保障,使毕业的学生自身的技能素质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对于师资力量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一个学校专业建设能否搞起来关键在于师资力量,电工类专业教师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将很难进行.学校要逐步地引进教学人才同时也要培养人才,学校一方面有计划地派骨干教师去进行专业教学培训,检测期安排专业教师深入大型企业实习,了解现今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从而及时更新学校的教学实验设备和设施,及时与企业接轨.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教制度,新老师通过专业骨干教师的传、帮、带、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求专业教师具备“双师型”,即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同时又具备技师、工程师以上职称,努力把自已培养成科研型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有一个优秀的电气专业的教学师资队伍是电气类课程教学改革成功的有力保证.


结论

职业教育作为承接专业研发型人才与专业技能类人才培养的桥梁,任重而道远,大连市作为一个有着蓬勃生命力的城市,对人才的需求也是求贤若渴.我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中的一员,对联系企业的需求与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职责.努力的完善每一个工种,改进每一个专业的设置,是作为职业教育人的终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