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高血压病的心理护理干预

点赞:10857 浏览:450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R473.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1-0145-01

【摘 要】目的 分析了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自2011年1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高血压的患者90例,随机将90例患者分为心理护理的治疗组和普通护理的对照组,每组有45人,进行了心理护理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心理护理治疗组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该在临床护理上广泛采用.

【关 键 词】老年 高血压 心理 护理

老年高血压病人常会面临各种危险,对其身体健康造成的严重的危害.高血压具有病死率、发病率、致残率等特点且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为了避免病人出现意外,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尤为关键,特别是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有辅助作用.现对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7月治疗的高血压老年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取得的良好效果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的90例均为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治疗的高血压老年患者,男55例,女35例,年龄61~80岁,平均70.1±2.6岁.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45例和常规护理组4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心理分析

我们只有了解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才能对其实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达到治疗的目的.其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2.1 恐惧、焦虑、抑郁、烦躁的心理 部分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过分忧虑,对终身治疗不理解.多要求能根治,对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较为恐惧,治疗的依从性差.时常担心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和致残,疑虑程度不等, 些不良心理状态易引起血压波动,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老年人因受不良心理状态的支配,身体 易产生应激反应,如交感神经兴奋、内分泌紊乱、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小板聚集、血液黏滞性升高,其结果必然影响药物治疗疗效,甚至可诱发或加重病情[1].

老年性高血压病的心理护理干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心理护理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2.2 情绪不稳定有的老人受疾病的折磨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有的可为 点小脾气,有的固执己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注意力总是集中在自己身体不适和对疾病的一知半解上,反复思虑,如能否完全治好,是否会引起心脑血管意外和遗留后遗症等,疑虑重重,内心充满了担心.这些不良情绪,都可作为心理负性因素,亦使血压波动,药物难以控制.

1.2.3 对药物信心不足的心理 由于上述心理因素存在,血压控制不理想,血压频繁波动极不稳定,降压药疗效必然受影响,使患者对药物治疗信心不足,导致患者随意增减药物剂量,不遵医嘱,导致血管舒缩功能进一步紊乱,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减少脏器的血液灌注,高血压难以控制.此时一定要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助其树立对治疗药物的信心,遵从医嘱,合理用药,全方位治疗,使病情和疗效达到最佳.

1.3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常规护理组用常规药物进行的护理和治疗;对心理护理干预组的病例,在用常规药物进行护理和治疗的基础之上,对患者还引进实施健康教育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的心理护理策略包括:(1)认知方面.老年患者住院治疗后,护士需立刻为病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在用乐观坦诚地心态获得患者内心深处的认可.这样可以为后面的医患相处奠定基础,引导病人对自身的病情创建科学的认知.(2)心理方面.注重信息状态资料的收集,及时与病人进行心理沟通交流,保证病人的心理调节功能正常,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如:护士每次至少与患者之间沟通交流30分钟,保证每周交流2~3次,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法,严格控制病人的心理情绪,在心理上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2].(3)情感方面.与病人进行情感交流不仅有助于稳定其病情,也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护士要与病人家属广泛交流,掌握疾病预防、监测和护理目的,为病人创造更好的人文关怀,从而提高病情的恢复水平[3].(4)活动方面.日常护理期间需引导病人接受适量的活动训练,不仅锻炼了身体组织的功能,且能缓解紧张的心理情绪.护士要根据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锻炼方式,定期安排相关的活动训练.

1.4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血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