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教学方法在儿科临床实习中的运用

点赞:19203 浏览:8352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目的:观察阶梯式带教方法应用于儿科临床实习对护生综合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入儿科实习的护生80名,按入科实习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名,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方法,实验组结合科室特点及理论水平采用针对性的阶梯式带教方法,以提高护生的各种护理能力.结果:阶梯式带教方法与传统带教方法之间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运用知识能力、交流能力及家长认可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阶梯式教学方法是有针对性的,侧重能力成长的教学安排,教学形式,能够提高护生的各项护理能力.

阶梯式教学方法在儿科临床实习中的运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统计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关 键 词 阶梯式教学 儿科 临床实习 护生

儿科是个较为特殊的科室,要求临床带教老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技术本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护理教师是护生最直观的最有益的模范与榜样[1].通过阶梯式教学方法在儿科实习带教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3月儿科实习中专护生80人(在其他科室实习3个月以上),均为女性,年龄17~19岁.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需求,学习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教学方法: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带教,主要由1位老师带班,根据教学大纲从始至终完成教学任务.

实验组教学方法:采用阶梯式教学方法围绕教学大纲,带教老师根据护生实习的不同时期及个人的心理特点,分阶段因人施教[2].⑴入科培训:由总带教老师向护生介绍病房环境结构、科室的特点,护理文件的书写,整体护理的概念、用药的特点.使她们尽快熟悉环境、增加自信心,为实习工作打好基础.⑵入病房后:①首先岗位前教育:强调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必须严格“三查、七对”;②思想教育;热爱护理事业,树立高尚的情操,以病人为中心,将人性化护理怎么写作落到实处.③制定各阶段的教学指南并付诸实施.④注意临床教学评价,视个体差异调整带教方法,持续改进教学质量.使学生们乐于学习,敢于操作.⑶进入实习期:因为儿科工作的特殊性,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医护人员的要求特别高,不愿意让实习生做各种护理操作,且态度生硬,从而造成实习生的胆怯心理,致儿科护理技术难于掌握.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她们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一定的技术能力,如何与患儿及家长沟通.据调查,临床上80%的护患纠纷都是由护患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所引起的[3].因此,儿科护士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护生作为护士,保持平和心态,充分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情,以取得信任.


教学评价方法:于出科前1天对两组学习进行统一笔试理论和操作考试,并在学生出科后2天内采用自制的“患儿家长对实习护生认可程序调查表”对家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怎么写作态度、技术水平、解答及处理问题的表现.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均以百分制记分,考试评判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运用知识能力、交流技巧.

观察指导:两组带教方法护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运用知识能力、交流技巧、家长认可程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不同带教方法的护生在素质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情况见表1.

讨 论

临床传统的师徒带教方法由于教学来源的单一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科学地制订实习计划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基础,合理的带教计划,使护生巩固了已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使她们意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培养护生职业素质,提高护生综合能力是确保实习质量的关键.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本科室工作特点、性质及教学环境,确定以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专业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以确保实习质量.

教与学双重效果评价是实习质量提高的客观依据,对护生的评价除了理论和操作成绩,还包括职业素质及综合能力的考核.

阶梯式教学方法,加强了带教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在临床带教中,让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尽快适应角色,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她们的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她们顺利走向临床第一线,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