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体育驻足中国的现实困惑与出路

点赞:23918 浏览:1080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我国对休闲体育与社会体育(群众体育、大众体育)区分不清,在学术界是各唱各调,在高校体育专业上是各自办学,这不利于休闲体育的发展.发达国家在休闲体育发展上重视休闲和休闲体育的研究、重视休闲教育和休闲体育的开展、重视发展休闲体育产业、重视培育发展休闲体育的中坚力量等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提出休闲体育在我国的出路:一是休闲体育和社会体育并存发展,二是在融合过程中休闲体育取代社会体育.

关 键 词:社会体育;休闲体育;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1-0033-05

世界正在穿越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时空,跨入一种新的文明.这种新的文明对社会的体制、制度,政府的管理模式,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1]序1,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都构成了激烈的挑战.正是在这一新文明的进程中“休闲”日益引人注目,也正是在这一新文明的进程中“休闲体育”来到中国.

1休闲及休闲体育

1.1休闲

“英文‘Leisure’一词源于法语,法语源于希腊语.休闲在希腊语中为‘Schole’,意为休闲和教育,认为发展娱乐,从中得益,并与文化水平的提高相辅相成.这种涵义以一定的受教育程度为前提,至今还存在,并将有社会价值的娱乐区别于其他娱乐.可见,英文‘Leisure’(休闲)中休息的成分很少,消遣的成分也不大,主要是指‘必要劳动之余的自我发展’,表明了‘休闲’一词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精神底蕴”[1]序3.人文社会科学中各个学科,如哲学、文化学、美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也都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赋予休闲以不同的内涵.鉴于休闲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不少中外学者都探讨过其内涵,并做出了界定.美国学者杰弗瑞·戈比认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2]11田松青[1]序1指出:“休闲和空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我们却习惯于把他们等同起来.人人都拥有空闲时间,休闲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真正达到的人生状态,因为休闲不仅是一种方式,而且涉及存在状态和人类共存的环境.”“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休闲生活起步较晚,休闲文化研究不很发达”[3]146.我国对于休闲的研究也就是近二三十年的事,相对于西方100多年的休闲研究历史,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休闲在我国是一件“舶来品”[4].

休闲体育驻足中国的现实困惑与出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休闲体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1.2休闲体育

休闲体育(Leisure Sports)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产物,是伴随着休闲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在西方,参加休闲体育活动一般意味着休闲体育消费.

休闲产业是伴随着人类休闲活动产业化发展而正在兴起的一种经济形式.“休闲产业是工业化社会高度发达的产物,它发端于欧美,19世纪中叶初露端倪,20世纪8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笼统地讲,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精神的)密切相关的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怎么写作业和文化产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3]144-145.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开始关注休闲体育”[5].

2老百姓体育、社会体育、中国学者眼中的休闲体育

2.1老百姓体育

概念是在人们的实践和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同时概念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而变化.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大众体育乃至休闲体育等一系列概念,都是在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老百姓体育”这一客观存在的抽象概括.表述“老百姓体育”的概念的变化,标志着作为客观事实存在的“老百姓体育”的变化,标志着人们对变化了的“老百姓体育”认识的提高,它反映了社会发展对体育需求的变化,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价值观的变迁.

2.2社会体育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历史背景,特别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以建设美好家园的现实需要,造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述“老百姓体育”的“群众体育”这一概念.群众体育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并蕴含一定的政治意义,高度集权的政府是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力量,行政手段是群众体育开展的主要保障,单位体育是群众体育开展的主要形式,被动参与是群众体育开展的主要特点.但是,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变迁,这一概念已经很难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较大变化的“老百姓体育”.于是,“社会体育”这一概念便应运而生,替代了群众体育.“我国使用社会体育这一概念,绝非简单的‘拿来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产生的社会变迁,是社会体育这一概念缘起的坚实社会基础”[6].为此,社会体育是以“老百姓体育”发展的客观实践为基础,由传统的群众体育转化而来的,它是本土概念发展变化的结果.“大众体育”概念的出现,则是为了与国际通用的sport for all接轨.目前,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大众体育3者之间可以互相替代的关系,已基本为体育学术界所认同.


2.3中国学者眼中的休闲体育

休闲体育是西方发达国家对“老百姓体育”的表述.该概念驻足中国后,我国学者对其所做出的诠释与界定,实际上是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对休闲和休闲体育的理解来认识和表述中国的“老百姓体育”.

3休闲体育驻足中国的现实困惑

3.1休闲体育驻足中国的主要标志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人们对休闲的关注,体育界一些学者开始用“休闲体育”来表述中国的“老百姓体育”,即在以往表述“老百姓体育”的“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休闲体育”.特别是近年来,“休闲体育”这一概念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有关休闲体育研究的成果也在逐渐增加.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截至2008年6月3日,共发表有关休闲体育的论文545篇;截至2012年7月19日有1 331篇,4年间增加了1倍多.截至2012年7月19日,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体育学立项的课题中,以休闲体育立项的5项,与休闲体育相关立项的4项;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的课题中,以休闲体育立项的多达32项.此外,我国还出版休闲体育方面的专著和系列丛书,举办国际、国内休闲体育专题研讨会,部分院校还成立了休闲体育系,开设了休闲体育专业.所有这些都标志着休闲体育驻足中国,颇有取代社会体育(群众体育)之势.3.2舶来概念与本土概念的纠结

休闲体育驻足中国的现实困惑,主要体现在其与社会体育(群众体育)等本土概念的纠结上,或曰在表述“老百姓体育”上受到了本土概念的“顽强抵抗”.因为,外来概念和本土概念所要表述说明的对象是同一个“老百姓体育”.这使我们想到了我国曾“对休闲娱乐持批判态度长达半个世纪之久”[7],想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土洋体育之争”.今日之休闲体育与社会体育(群众体育)的纠结,从现象上看是概念之间的纠结,其实质反映了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冲突.这一纠结的具体表现是:迄今为止,绝大多数休闲体育的研究是单向度的,鲜有对休闲体育与社会体育(群众体育)之间关系的论述;在学术界是各唱各的调;在高校体育专业讲坛上两者同时面向学生.休闲体育和社会体育(群众体育)两者的关系,体育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目前我国对休闲体育和社会体育(群众体育)的关系,大致可归纳为以下3种:

1)等同关系.由于休闲体育和社会体育在功能、特点、内容、形式等方面有共同之处,如健身与娱乐性、闲暇和主动性、多样与灵活性、体育运动项目选择的趋同性、与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之间的互动性(两者的项目内容及形式,可以为学校体育提供教学的素材,而学校体育又可为两者的发展起到教育、传播和承继的作用;竞技体育的运动项目可以休闲化、教材化、社会化,而两者的运动项目也可以竞技化).因此,有些学者认为休闲体育就是社会体育(群众体育)的代名词,表明了对休闲体育和社会体育等同关系的认识.

2)并存关系.本文认为,由于休闲体育和社会体育(群众体育)在一些重要方面还存在不少差异,因而不可等同,两者是一种并存关系.

(1)消费:从休闲体育的本源上讲,它具有产业化的特征,即人们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时,一般意味着同时发生体育消费,为此,参加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而社会体育则无严格的消费特征,人们在参加社会体育活动时可以选择消费性的体育经营活动场所,也可以选择免费的活动场地(公园、广场、房前屋后等).需要声明的是,笔者在此并非陷入了“休闲即消费”的误区,只是缘于休闲体育的客观消费性质.

(2)性质:休闲含有教育的意义,休闲体育又是一种产业,具有明显的赢利取向;而社会体育则是一项事业,具有鲜明的公益性特征.

(3)边界:虽然休闲体育主要是表述“老百姓体育”的,但其教育的含义和产业的性质使其边界超越了“老百姓体育”的范畴,延伸至学校的休闲体育教育和竞技体育的观赏(观众);而社会体育则是严格按照其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军队体育相对应的外延划定边界的.

(4)组织:休闲体育一般是非强制性和非组织化的体育活动,参加者的个性化特征明显.而社会体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组织化色彩,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政府发展社会体育的重要行政法规,单位体育、社区体育多开展组织化的体育活动,甚至农村体育的开展也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

(5)体验:休闲体育与社会体育虽然都具有健身与娱乐的功能,但休闲体育更侧重于休闲娱乐的体验,“提倡体验‘休闲感’,其特征是:从容的纳取而不是能动的‘努力’,有些休闲体育者甚至不把‘身体健康’作为活动目标”[2]30,因为“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3]69.而社会体育则主要是缘于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的价值诉求.

(6)人群:由于休闲体育的消费性特征,在我国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休闲体育的参加者主要是社会中中层以上的人群,即中产阶层应该是参加休闲体育的主体;而全民性与普及性是社会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社会体育的参加者遍布于当代中国的十大社会阶层.

(7)区域: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区域不平衡特征以及休闲体育的产业化特点,休闲体育主要流行于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社会体育的发展虽然也存在着区域差异,但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城乡.

(8)运行机制:鉴于休闲体育的产业化性质,休闲体育实行的是以市场为主导的运行机制,市场是发展休闲体育的主体;社会体育实行的是政府主导下由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政府是发展社会体育的主体.

3)大于或包含关系.在等[8]主编的《社会体育》一书中,休闲体育被纳入了社会体育的范畴,休闲体育“对增进身心健康、丰富文化生活、改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是进入小康社会后发展较快的社会体育领域”.在这个种意义上,社会体育是个大概念,而休闲体育是个小概念,休闲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社会体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社会体育大于或包含休闲体育.

4发达国家休闲体育发展的启示

4.1重视深入研究休闲和休闲体育

记得恩格斯曾经说过,常识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是极可尊敬的东西,但一旦进入学术领域,便会遇到惊人的变故.休闲可能就是一个这样的概念.很多人也许会以为理解休闲何难,不就是闲暇休息吗,不就是在空闲时间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吗.其实不然.休闲作为一个学术概念获得了一系列不同角度的定义,“这许多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社会组织的历史变迁,也涉及到它同自由(freedom)以及快乐(pleasure)在概念上的冲突.我们所说的“休闲”有着诸多历史渊源”[9].在现代社会,“‘休闲’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内容,经济学家想要把休闲所花费的时间(free time)、金钱和消费动机纳入一个巨大而又合理的函数之中;同时,各类职业化‘休闲’产业的出现,也对‘休闲’的观念构成影响(Meyersohn,1958)”[3]85.当然,还有城市文化、社会改革、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等,都与休闲直接或间接相关.在当代社会,休闲已经成为一个人生命中的一种状态,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标尺.对于这样的一种休闲和基于这种休闲基础之上的休闲体育,我们确实需要不断深入的研究,特别是依据中国国情和民意,如何使休闲体育沿着本土化的方向发展,是体育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议题.4.2重视休闲体育教育

发达国家重视开展休闲体育教育,为休闲体育在西方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休闲教育的国家之一,休闲体育在美国学校体育中历来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1918年,美国联邦教育局就将休闲教育列为高中教育的一条“中心原则”,即“每个人都应该享有时间去培养他个人和社会的兴趣”[10].“美国体育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一般竞技项目外,还有大量各种各样的户外运动课和体育理论课.其中,户外运动课包括许多休闲项目,比如爬山、攀岩、旅游、生存训练等.教学内容分为健身类和竞技类.两者平行,同等重要”[10].美国的体育院系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把体育专业的名称往往与健康、余暇研究(Leisure studies)和运动研究(Sport Studies)等词语相联系.在日本,许多大学体育院系都开设了终身体育、余暇体育、室外休闲和野外体育等运动休闲相关专业,旨在培养跨学科发展的新型人才.在英国,也有很多大学开设了休闲娱乐专业,如大学体育系的课程设置中,为保证学生和社会接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把娱乐置于非常突出的位置,使学生出路不局限于学校的范围,还扩展到整个社会、整个市场[11].发达国家重视开展休闲体育教育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4.3重视发展休闲体育产业

西方的休闲体育是伴随着休闲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西方的休闲体育即休闲体育产业,西方积极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过程促进着休闲体育的发展.“目前,美国的休闲消费已达到2 8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其中以休闲体育为内容的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12].“美国的体育休闲产业更偏重于以商业为基础的法律规范的建设,每当各种有关于体育休闲产业的项目将要实施,政府都会出台各种法案或者条例规范实施过程”[13].英国“政府在培育、规划和扶持发展休闲产业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社会各阶层、各种职业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需求,力求使最广泛的群众获得体育休闲的机会;加大对基础设施产业的投人,扶持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制定相关的倾斜政策;政府作为产业发展的计划引导者,必须通过制定一整套政策、法规来明确指导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14].西方发达国家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经验对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4.4重视培育发展休闲体育的中坚力量

“中产阶级或中间阶级是指生活水平、财产地位处于中等层次的社会群体”[15].据统计,英国1931年作为“新中产阶级”的白领人员占到活动人口的23%,1940年美国新中产阶级白领人员占到活动人口的25%,到21世纪西方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人口已达到60%以上,其中美国已达到80%[16].中产阶层是引导社会消费的最主要群体[13].西方发达国家休闲体育的发展是与其庞大的中产阶层密不可分的.目前,中国中产阶层的总比例不超过中国就业人口的15%[17].“所谓‘小康社会’,所谓‘共同富裕’,其实就是建设一个中产者的中国,有如在十六大报告所说,‘扩大中间收入者比例’”[1]225.休闲体育的发展是需要休闲体育消费支撑的,“如果说,中国的体育产业距离成长为支柱产业的路还十分遥远,那是因为它还缺少一个庞大的现代中产阶层体育消费群体来支撑体育产业的发展.因为只有现代中产阶层才能构成一个有钱、有闲、有休闲消费的庞大群体”[18].因此,不断扩大中产阶层比例,塑造现代社会阶层结构,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是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重要基础.

5休闲体育驻足中国的出路

5.1在并存中发展

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基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如果说群众体育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社会体育是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结果,那么则可以说,休闲体育应该是市场经济体制(指完全意义上)的结晶.目前,中国尚未完全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还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时期.中国经济虽然持续发展,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未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生产力水平不很发达,工业化尚未完成,国际一流企业过少,环境透支严重,区域差异、城乡差异、贫富差异仍然较大,每年有600万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农村有3 000多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城镇有将近2 000万人口的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1]175.从“休闲不仅是一种方式,而且涉及存在状态和人类共存的环境”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只具备了休闲时代(社会)的局部特征,休闲体育在我国还仅仅是一个雏形,覆盖面有限,其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任重而道远.在当前,农村和西部地区的社会体育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社会中下层和底层的体育人口微乎其微,社会体育领域中的社会公平问题还比较突出,发展社会体育仍然是我国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一项艰巨任务.在这一时期,休闲体育将会和社会体育在并存中发展.

5.2在融合中取代社会体育

西方未来学家预言,到2015年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也将紧随其后逐渐步入休闲时代,休闲将逐渐演变为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虽然,中国距休闲时代还有一大段遥远的路,但不能不看到,自改革开放以来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我们就实现了发达国家经过100多年奋斗才拥有的‘自由时间’的量,表明中国正进入休闲在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时代,这标志着人已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标志着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已由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逐渐地转向消费—生产的模式”[3]10.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随着工业化的完成和休闲时代的逼近,乃至真正意义上的休闲时代的到来,在这一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休闲体育和社会体育将会在交叉、重叠、融合中走向一体化.届时,休闲体育将会在完全意义上取代社会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