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的建设与管理

点赞:25191 浏览:1181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R16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118-02

急诊科是近20年来兴起的一门多个专业临床独立学科[1],它具有应急性、综合性、风险性和不间断性的特点.它不仅独立,而且跨多专科;不但涉及医院急诊,还延伸到院前现场急救;不仅要急诊抢救,还需监护危重病症[2].因此,需要构成一个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危重监护的完整急诊医疗体系.在此,结合我院急诊科的急诊模式及工作实践谈谈急诊科的建设与管理.

1国内急诊急救现状

急诊是医院的重要窗口,急诊医疗怎么写作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医院的综合水平及文明程度,急诊救治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关系到急诊患者的生命安危.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绝大部分医院都建立了急诊科,部分医院有急诊ICU.

我国的急救中心模式繁多,尚无独立的创伤急救系统,创伤患者的救治和常规急救患者一样,由急救中心承担[3].从1982年卫生部颁布急救中心的建设标准以来, 医疗高层管理者也一直在探索急救模式的运作问题,由于受各地区人口、经济情况、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急救中心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3 种[4]:

独立型急救中心(也称北京模式):代表是北京急救中心.急救中心设有医院、病床,患者可以就近转送,也可以接回急救中心治疗,同时配备重症监护床和抢救室,因此可以独立完成创伤急救的所有任务及功能.

院前型急救中心(也称上海模式):代表是上海急救中心、武汉急救中心.急救中心主要是院前急救、出诊为主,设有急救分中心,患者就近转送,急救中心没有医院, 采用"统一指挥、分散布点、就近出车、分层救护"的院前急救模式.

指挥型急救中心(也称广州模式):代表是广州急救中心.急救中心主要以接急救、指挥为主,院前急救、出诊任务依靠调度管辖区域内的就进医院完成.急救中心没有医院,工作人员较少.主要通过组成一个以"统一指挥、依托医院、分片负责、专科出诊"为特色的院前急救医疗网络.

目前各地区医院的急诊急救模式比较混乱,各地由于各自面临的具体情况不同没有统一的运作模式与具体实施的管理方法.

2我国急诊急救管理存在问题[5]

2.1 在学科定位和建设模式上还缺乏清晰的统一认识: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专业, 在国内各家医院发展很不均衡, 急诊医学的任务和专业怎么写作范畴也不尽相同, 学科定位十分模糊,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室带头人和医院管理者的主观意志.尽管近年来急诊科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升,大家对急诊科也多了一些了解,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因为急诊学科定位和建设模式上的不确定势必导致学科建设目标上的不确定, 会直接影响急诊医学的发展.所以必须首先在学科定位上找准急诊医学的位置,明确急诊医学的发展方向,不断推动急诊医学的发展.

2.2在医师队伍建设上还缺乏合理的专业结构和高素质专业人才:急诊科医师人才输入缺少专业渠道, 绝大多数来自其他专业发展受限或研究生毕业留不到本专业而调人的医师, 很难达到专业结构的合理, 也难保证具备良好的素质.这就形成了急诊科医师大都是从事其他专业医师的现状.由于当初从事急诊专业的被迫性和急诊专业自身的局限性, 很多医师不安心急诊专业, 有的甚至当作跳板, 再考原来专业的研究生而离开急诊.医师队伍不稳定和结构不合理, 甚至专业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急诊的救治能力和医疗水平.在专业队伍中还存在协作能力差、团队精神不强等问题.

2.3 在救治流程上缺乏有效组织和全面协作以及科学规范:急诊部"急"在很多医院普遍存在,先挂号后抢救,先交费后检查,在很多医院看作是天经地义;多次交费,推着患者到处检查也是熟视无睹.医师各扫门前雪,不愿多承担一点风险和责任也视为理所应当;工作忙乱无序也被认为情有可原, 这些都反映出在急诊流程管理上的一些问题.救治工作缺乏有效组织和有机协调、合理分工, 互相推诿现象时有发生.急救设备管理不到位, 不能处于随时使用状态.抢救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规范, 直接影响救治工作质量和水平.

2.4在学术科研上缺乏高水平论文和高档次科研成果:由于急诊医师的素质和急诊科的特殊性质, 加之缺少个人自身努力和科研的团体氛围, 长期以来科研工作一直是急诊科的薄弱环节, 在高级职称医师中无论文、无课题、无成果的"三无"人员比例还很高.缺乏高层次急诊医学拔尖人才, 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

2.5 在科室管理上缺乏科学手段和运行机制:急诊科在医院的隶属关系上也比较混乱, 有的归医务部(科)管理, 有的归门诊部管理, 有的作为临床科室由医院直接管理.这也反映出对急诊科定位的不同认识.隶属关系不同, 管理的力度和效能也不同.急诊科的管理与其发展相比, 相对滞后.在人员管理上涉及科室多、专业多, 还做不到全面统管; 在流程管理还做不到方便、快捷;在业务管理上还做不到科学设置;在质量管理上还没有制定出令人信服的全国统一的急诊急救质量管理标准和质量控制办法.

3结合本院情况,对急诊科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3.1 明确急诊科的诊疗任务,确定急诊模式: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危重病抢救的重要场所,其任务主要是处理和研究各种急性病,慢性病急变及急性创伤、意外事故及发生的急性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和抢救等问题.因此,其工作要求立足对危重病人争分夺秒的抢救,以维持病人的生命,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奠定基础.我院急诊科根据医院的特点,在建科过程中纠正了急诊科在2009 年以前急诊科只是"转运站",外科医生只会清创缝合,内科医生只会处理一些内科常见疾病的做法.自20099 年开始设置专职科主任,固定内、外科医师.急诊科有急诊内外科病房、急诊手术室、急诊ICU 等,为急诊病人诊断治疗、手术、监护创造了条件.我院初步形成了能独立完成诊断、治疗、小型手术和抢救任务,与专科只有会诊、协作关系的自主型急诊科.3.2 增强技术力量,提高抢救成功率:发挥综合医院急诊科的作用,就应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抢救成功率、手术成功率上下功夫.这就要求急诊医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抢救技术,并积极应用先进仪器和先进技术,如心脏心肌梗死的急性溶栓、心脏泵、心脏起搏器;急性脑卒中的选择性溶栓治疗;呼吸衰竭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无创通气,改善缺氧状态;急性肾衰和中毒的透析治疗;急诊手术开展就地救命手术等,为危重病人抢救成功提供更多的机会.

3.3 结合临床实践开展科研、教学工作,突出急诊医学特色:急诊科不仅参与大量的临床工作,而且还应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较强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国内外急诊医学研究的课题主要集中在如何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包括心、肺复苏和生命支持系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如何提高对危重病症患者的诊断、监测和治疗水平;如何建立有效的急诊医疗体系及培养急救医学人才[6,7].

急诊科的建设与管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急诊医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4 提高急诊科管理水平,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急诊科要发展,首先要提高急诊科的管理水平,需要有完善的基本管理规则和各种规章制度,如急诊科各类人员的职责、首诊负责制度、疑难危重病人查房制度和规范化抢救预案等.再次还应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引用高科技管理手段,如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等.

对急诊急救工作的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管理的行政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我们从上可以看到, 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的管理涉及面相当广泛,要搞好这项工作必须抛弃凭直观经验的传统方法,并逐步将安全管理工作纳入系统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总之,只有加强内部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人才,向管理要效率.这样才能让患者满意,不断促进急诊医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