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精神引领下的体育课程与教学

点赞:31114 浏览:14384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分析法解读游戏精神的基本内涵,揭示体育的游戏渊源,并结合实践阐述张扬游戏精神的重要性.研究认为:游戏蕴含着自由、主体、创造、协作及平等的精神价值;体育和游戏虽有着较深的渊源关系,体育课程实践过程中游戏性却在逐步衰减,师生对游戏的理解尚停留在工具层面;游戏精神引领下体育课程与教学认为,体育课程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体育游戏人,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体育课程实施的策略、体育课程评价等各类环节都是为体育游戏人做准备.

关 键 词:游戏;游戏精神;游戏人;体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2)10-0096-04

StudyontheSportsCurriculumTeachingundertheGameSpirit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体育课程与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体育课程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CHENJia-qi,SUNQing-zhu

(Science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NanjingNormalUniversity,Nanjing210046,JiangsuChina)

Abstract:Withthemethodofliteraturereviewandlogicalanalysis,thistextinterpretstheconnotationofthegamespiritandthegameoriginofsports,andexpoundstheimportanceofgamespiritwiththepracticeofsportscurriculum.Researchshowsthatgamecontainsthespiritoffreedom,equality,subject,creationandcooperation;thoughsportsandgamesheadeeporiginrelations,thegamefeaturesintheprocessofthephysicaleducationcurriculumpracticearegraduallydecay.Teachersandstudentsstillregardsportsasatool.Physicaleducationregardsunderthegamespiritsregardthattheultimategoalofsportscurriculumistocultivatesportsgameperson.Andthedesign,implementation,evaluationandothers,allaspectsofsportscurriculumarepreparedforsportsgameperson.

Keywords:game;gamespirit;gameperson;sportscurriculum

游戏是生命的一种存在状态,进入游戏状态的生命是自由的、幸福的.体育课程的素材来源于游戏,体育课程传递的内容其实质是一种游戏文化,体育课程实施中的互动是游戏者与游戏者之间的互动;实践中体育教师及学生对游戏都存在诸多误解,甚至曲解,课程实践中只注重游戏的外在形式,游戏的精神价值并没得到足够的重视.

1解读游戏及游戏精神

本文将游戏理解为一种与日常工作相对应的娱乐消遣活动,即通常意义上的“玩”.游戏精神指游戏者在游戏中形成的心理状态或心理体验.[1]游戏不带有任何外在目的,它带给游戏者一种快适体验,游戏精神可概述为:

1.1自由的精神游戏是游戏者自愿参加的活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选择何种游戏方式都是自愿的,游戏的目的就是游戏本身,游戏者不受任何外在的(物质、法律等)和内在的(道义等)强迫.而且,游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中止游戏.

1.2体验的精神游戏的形式、内容、规则都是灵活的,游戏中充满了偶然性及不确定性,游戏者参与游戏是自由的,游戏是由内在目的、内在需要激发的一种活动,游戏是趋乐的,但这种快乐并非外在的,而是游戏者的内心体验,游戏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真正的游戏应引起游戏者积极的情感体验.

1.3创造的精神游戏者处于身心自由状态,从生理机制上分析,游戏状态,人处于全脑状态,脑内会产生大量的脑内,它能提高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速率和效率,使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非常通畅,常常产生新的连接.从心理机制分析,心灵的完全自由,使想象力的翅膀得以展开,为新思维、新方法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游戏规则是由游戏者单独制定或协调制定的,游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调整,当然,游戏的器材规格、场地规格等都可以灵活变更,这其中也孕育着创造的精神.

1.4主体性的精神伽达默尔指出游戏的主体是游戏本身,不是游戏者.[2]但我们认为游戏是游戏者自愿参加的一种娱乐活动,游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伙伴、游戏场景,甚至变更游戏规则等,游戏者不受任何强迫,游戏者的主体地位是明显的.

1.5协作的精神这里指群体游戏.群体游戏(如篮球、足球、排球娱乐性比赛等)需要参与成员相互协作,否则,游戏很难进行下去.

1.6平等的精神游戏中的人是平等的,在游戏中只有游戏中的标签(如篮球的中峰、后卫、队长等),社会身份、地位等外在差别是不存在的;平等的精神还体现在规则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游戏是指生命的一种存在状态,是身心达到无拘无束的一种自由状态.具备了游戏心态的生命个体,可以依照自己的特点、喜好,从事着不同的游戏;具备了游戏心态的生命个体,任何时刻都可以将任何活动变成游戏;没有了外在的功利追求,为游戏而游戏,体验到的只是游戏之趣.我国学者石中英先生将具备这种状态的人为“游戏人”,认为:“人人都喜爱游戏;人人都生活在游戏之中;人人都是“游戏”者;人人只有在游戏中才能“成为”和“看到”他们自己,才能避免司空见惯的“异化”危险.”[3]2体育的游戏渊源

如果说体育就是游戏,可能过于武断.因为现代体育,尤其是我国称为“竞技体育”的体育,对商业利益及国家意志过分夸大,已使其游戏性渐趋消亡.丰厚的经济诱惑使许多人铤而走险,“运动员资格”、“兴奋剂的泛滥”、“检测球、黑哨”等,成为社会时尚用语,“公正、公平、公开”的体育精神已大打折扣.[4]另外,竞技技术的高难度发展,不经过“层层筛选”及“大负荷、高强度”的科学训练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的,过程中的“自由性”已微乎其微.

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说职业竞技和游戏没有任何关系.达到一定境界的职业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过程中是不受或很少受外界因素干扰的,完全是一种忘我的状态,他在享受体育之美,我们完全可以说他是在游戏.

体育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原始人类在采集、狩猎等劳动之余,将实践中体验到的一些技能(如走、跑、跳、投、攀爬等)用于娱乐及交流,通过肢体动作展现丰收的喜悦并向神灵祈福,这类原始体育活动形态就是游戏.

兴起于民间的杂耍、嬉戏,现在我们称之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类活动,很显然也是游戏.

显然,体育和游戏有着极深的渊源,本然的体育就是一种人们在闲暇时间里的娱乐形式,它不带有强迫性,也没有什么功利目的,它就是一种游戏.

3学校体育课程的正规化与游戏性的衰减

如果“六艺”中的“乐、射、御”可以称之为体育的话,我们可以说在西周末期,体育的成分已进入当时的课程,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过,汉朝以后,封建统治阶级出于自己的利益,推行重文轻武的教育思想,在官学中取消了体育的内容,学校的体育课程也随之消失.

体育被正式纳入学校正规课程一般被认为是起始于近代的事情.1774年,德国博爱教育家巴泽多(J.B.Basedow)在德绍创建第一所博爱学校,把体育列为正式课程,后经另一位博爱教育家古兹姆斯的努力,初步建构了学校体育理论体系,体育的学科地位得以确立.


在中国,体育进入正规学校课程始于20世纪初期.战争,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西方近代体育思想也伴随着文化侵略传入中国,出于保国保种的需要,1903年清政府在其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中,规定体操科目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必修科目.[5]

可见,体育进入课程的时间并不长.体育没有进入课程教学,并不意味着学校教育没有体育的存在,在课余,以多种方式进行的身体活动形式,我们都可以称之为体育,当然这种体育形式也可以称为游戏.

体育进入课程,变成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学科,无疑对于体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升了体育的地位,扩大了体育的影响,有了相当数量的体育专业教育工作者,有了丰富的体育理论专著及教材等,当然,其原生的游戏性受到了限制,关于这一点,毛振明先生曾做出过详细对比(表1).

除了上面的区别外,还多了一项学分的限制,各种各样的达标测试,技术评定测试使学生的关注重点转向“分”,外在的功利性追求,使体育课和游戏的区别更加明显.

4“工具性”游戏的诠释及不良影响

现代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并没有完全抛弃游戏,关注的重点是游戏的工具价值.

通过近些年与“体育游戏”的相关的论文可以看出,学术界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体育游戏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体育游戏创编的方法,体育游戏的功能,体育游戏教学注意事项及体育游戏的特征,等等.游戏是体育课程的重要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培养体育兴趣,等等,关于这一点,体育理论家及实践者都能达成共识.在教学实践课中,尤其是在课的准备部分,各种各样的小游戏运用还相当普及,在课的基本部分,结合技术学习,有些教师也会设计一些专项类游戏,课的结束部分,会设计一些放松类游戏,等等.

设计游戏是为体育知识、技术学习怎么写作的.这是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游戏是工具,是手段,是附属的,教学的重心是知识、技术、技能,离开了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与学习,体育学科将不复存在,体育教育工作者都在坚守着这块阵地,从体育走进学科的哪一刻起,这一点一直是体育课程的主线.

以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为中心的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其实施效果如何呢?普通类学生经过小学、初中、高中近12a的体育学习,如果按每周2个学时计算,一学期20周是40学时,一年就是80学时,12a接近1000个学时,学生都学到了什么?从体育技术上说,学生不知道自己的特长是什么,进入大学阶段,还要从基本的教起,我们可以考查一下大学一年级开展较为普及的篮球、排球、足球课,有多少学生已经掌握了本应在中学就应该掌握的体育技能?尤其是女生,有体育专长的真是少之有少.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各种调查反馈可以看出,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是重要影响因素.[7]从心理排斥体育学习,再多开几年的体育课又有何作用呢?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在大学还将体育列入必修的国家,18岁的青少年,已经具备成年人的判断力,选择何种健身娱乐手段,完全应该可以做出自由的选择,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我国取消大学体育的必修地位,让学生自由选择是否上体育课,其结果会如何?恐怕多数人都不会乐观.没有掌握体育技术可以慢慢来,即使不能掌握标准规范的体育技术,只要有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至少可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如果体育兴趣没有了,产生运动厌烦甚至恐惧症,那就是我们体育教育的悲哀了.

游戏是儿童的一种天性,许多肢体动作也是一种本能,在进入学校之前,玩耍、嬉戏就是儿童日常的生活,追逐打闹中使自己的身心渐趋成熟,在自然的跑、跳、转动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体育教育本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细心呵护这种天性.进入正规的体育学习,在严格规范的要求中,在统一的指令下,遵循共同的标准,学习人类总结出的运动技术规范,没有了选择的自由,喜欢不喜欢,都要学,要参加测试,不然你就不是“三好”,甚至不能升学.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可能一帆风顺,而相当数量的学生体验到的只能是失败,至少被强迫的东西是难以体验到愉快感的.5游戏精神引领下的体育课程畅想

新一轮课程改革确立了“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理念,体育课程实施双方都有很大的自主性,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足够的关注,游戏的精神价值被有意和无意间得到提倡.[8]但是,游戏的精神价值在体育课程实践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师生对游戏的认知尚停留在“工具层面”,游戏精神远没有与师生心灵融合.张扬游戏精神,让游戏精神引领体育课程与教学,我们应该对现存在的体育课程目的观,内容观、教学方法观、评价观等做出深度反思.

5.1游戏精神引领下的体育课程目的观体育课程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体育游戏人”,使每个学生都喜爱体育游戏,都会体育游戏,人人都生活在体育游戏之中;人人都是“体育游戏”者.游戏精神引领下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一种超越,要求体育教师正确领悟“游戏”及其“精神”价值,领悟体育运动和游戏精神的契合点,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引导学生进入“游戏”状态,体验生命的流畅感,通过游戏状态的体验,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在运动实践中逐步形成终生体育习惯.

5.2游戏精神引领下的体育课程内容观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兴趣及个性,体育知识技能只是参加体育游戏的一个基本要素,体育知识技能为游戏怎么写作.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必须提供丰富的课程素材供师生选择.教师可以根据本地教学资源现状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场景对体育技术、战术及规则等进行改造,教师的自主权力扩大,可以跳出固定化教学大纲的束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全身心投入教学创新中去.学生对课程内容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可以对教材的学习内容进行适应性改造,可以依据自己的经验,自主创造研发更多的体育学习内容,学生的主体性等受到高度关注.在这种氛围中的师生更容易进入游戏状态,体验教和学的幸福与快乐.

5.3游戏精神引领下的体育教学手段与方法观教学手段与方法是为培养体育游戏人怎么写作的,体育教学中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指导与帮助、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循环练习、发现学习等)及教学手段(多媒体、挂图、卡片、音乐等)选择与运用,其目的是使学生体验到游戏的精神效应,通过各种渠道张扬游戏精神.游戏者绝对不能成为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奴役,被动接受手段与方法的支配,而应该利用游戏者的主体性,创造性地选择与设计教学手段与方法.

5.4游戏精神引领下的体育课程评价观游戏人是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等方面全面健康的人,体育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测量学生是否接近或达到游戏人的标准,这种评价显然必须是动态的,多元的.评价的形式灵活,标准多元,不再局限于体育技术的掌握及体质的达标,突出学生的个体特征,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学习态度、成长过程及非智力因素受到高度关注.这种评价模式解放了师生思想,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再紧抓体育技术标准不放,更多的精力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思考如何与学生互动,在交往中关注学生的成长;学生也不再紧盯考试内容、标准,不再围绕“学分”而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课程学习是在向自我挑战,在自我挑战中体验快乐,达到健康的目标.

5.5游戏精神引领下的师生关系观游戏蕴含着平等、协作的精神,张扬游戏精神,要求师生在体育教学互动中必须树立平等的观念,没有权威,没有等级之分,没有控制与被控制之分.师生注重平等对话、协商.在这种理念支配下,教师会很自然地激励学生参与课堂设计,学生会越来越自信.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是对传统体育课程与教学的一种超越,但它并不排斥体育知识与技术掌握、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等传统体育课程的价值定位,它追求的是张扬体育的精神价值,使游戏精神内化为体育学习的核心价值,引导学生进入游戏状态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去实现体育知识技能掌握、体质增强、品质磨炼等价值诉求.游戏精神引领下的体育课程与教学对现代体育课程管理者、体育课程实施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新观念,树立开放的体育课程观是张扬游戏精神的基本前提.体育课程管理者要超越传统,认真领悟培养游戏人的终极追求,通过各种渠道(媒体、体育课程培训等)宣扬游戏精神引领的体育课程内涵,支持鼓励体育教师大胆革新体育课程教学;游戏精神引领的体育课程与教学要求一线教师不但要掌握更多更精的体育专业技能及更加丰富的体育教学手段与方法,而且要学会将各种方法融会贯通,借助自己的教学智慧,引领学生进入游戏状态,在快乐无我的“畅”状态中实现体育学习的目的.游戏精神引领的体育课程与教学对教学环境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整洁、舒适、美观、功能丰富的体育场馆是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硬环境,平等、友好、团结、和谐的人际氛围属于体育课程与教学的软环境,身临这样的环境平台,会自然而然地激发参与者的运动热情,也更容易进入游戏状态.

6结论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是对传统体育课程与教学理念一种超越,体育课程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体育游戏人,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体育课程实施的策略、体育课程评价等各类环节都是为体育游戏人做准备.游戏精神引领下的体育课程与教学并不排斥体育知识与技术掌握、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等传统体育课程的价值定位,它追求的是张扬体育的精神价值,使游戏精神内化为体育学习的核心价值,引导学生进入游戏状态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去实现体育知识与技能掌握、体质增强、品质磨炼等价值诉求.

8-12.

[5]郑文明,等.体育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242.

[6]毛振明.体育课程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35.

[7]于光智.体育教学对我国大学生动机和努力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9):107-110.

[8]刘昕.关于体育课程实施若干问题的理论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9):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