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赶超式的

点赞:4846 浏览:174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赶超式发展是我国竞技体育在特殊时期的历史选择,一直怎么写作于国家形象的塑造、政治发展、制度建设等方面.作为一种发展战略,赶超式发展依靠制保障,运用训练模式,实践着奥运争光计划,为我国跻身世界竞技体育强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在社会转型的新阶段,赶超式发展与社会发展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相适应:与市场经济体制脱节、政治色彩浓重、金牌主义至上等特点,增加了国家的负担.在建设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竞技体育的赶超式发展也要适应社会的新变化,做出新调整.

关 键 词:竞技体育;赶超式发展;制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3-0128-05

我国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这短短的二十几年中,我国竞技体育在探索中不断前进.从奥运零金牌到奥运金牌榜榜首,很多项目已经跻身世界竞技体育先进行列中.这些优异的成绩都是取决于竞技体育的赶超式发展.竞技体育赶超式发展很好的综合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资源,发挥了国家制度的优越性.如今,我国竞技体育强大了,赶超式发展也需要做出新的战略部署.

1.我国竞技体育赶超式发展的历史选择

1.1大国崛起形象的选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了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当时我国综合国力低下,急需寻找展示国家形象的平台,竞技体育就成为了历史的选择.体育运动是一个不分国籍、洲际的全球性体育盛会.体育事业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部分,也开始了新的建设工作,但当时中国的竞技水平还是低下,在奥运会上与金牌无缘,更没有举办奥运会的资格了.1979年11月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此后,中国竞技体育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之路.在奥运会、亚运会、世锦赛、残奥会还有一些国际、洲际大赛中,每当在赛场上升中国国旗,奏中国国歌时,凝聚了无数中国人的自豪和期许.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运动水平的提高、给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增加了砝码,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展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在赶超式发展的保障下,我国在一个基础相对薄弱、经济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水平,竞技体育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实现了跻身奥运三强的跨越,实现了垄断竞技体坛的美、俄、德国的垄断地位,并提出了赶超俄美的口号.中国竞技体育的强大为国家形象的塑造奠定了基础.

1.2国家政治发展的选择自建国以来,中国对外关系发展越来越快,发展途径成为制约中国对外发展的瓶颈,在当时缺少的就是一条途径打开这条通道.1971年尼克松访华以及乒乓外交,促进了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发展,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以小球带动了大球,使体育成为为国家政治怎么写作的一个平台.而竞技体育成绩的提高也恰恰充当了竞技体育与政治联姻的桥梁,使体育怎么写作于国家政治效益.体育在上个世纪作为政治外交的手段,至今也在发挥其政治功能.我国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越性为竞技体育赶超式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体育从一开始就与政治联姻,充当国家外交的一种手段,促进了政治与社会的融合,推动了人们与世界各国的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也是国家政治的范畴,而体育也是综合国力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1.3显示制度优越的选择中国竞技体育要想得到快速发展就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思想的根本点,理论的精髓,三个代表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薄弱,而且发展不平衡,其中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程度都不高,国家和人民都不富裕,这就是我国发展竞技体育的基本条件.建国后,无论是体育场馆还是体育设施,体育人才和体育科研水平都相当低下,几乎是零基础.为了使我国竞技体育尽快取得较快发展必须集中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采取一定的措施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最快速度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这显示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优越性,集中精力办大事,也是我国竞技体育取得成功的制度保障.

2.我国竞技体育赶超式发展的表现

2.1奥运争光的战略部署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国家竞技体育组织也受到了破坏,拉大了我国竞技体育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1979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恢复了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合法席位,我国竞技体育水平资格还没有拿到参加奥运会的入场券,这成为制约我国参加奥运会的主要障碍.1979年国家体委又确定了省级体委的主要任务是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战略部署中主要抓提高.国家体委重新审定了十年规划,调整了工作的重点,并且确定了体育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运动训练上.确立优秀运动队以缩短战线、保证重点、进行积极调整为中心的思想,对竞技体育进行了调整.1984年10月5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提出了“搞好项目的战略布局,集中力量发挥优势项目,把那些短期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项目抓上去,争取在今后的重大国际比赛中夺取更优异的运动成绩.提高技术水平便成为了当时乃至后来几十年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在竞技体育中赶超俄、美为主的竞技体育大国.这是我国竞技体育赶超式发展的雏形,也为后来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5年国家体委制定和实施了《奥运争光计划》,它是对我国未来几年竞技体育争光目标、计划、规模等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等的系统管理与控制,使竞技体育快速、高效、健康发展,获取更大成绩和荣誉,为实现我国第二步战略目标怎么写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竞技体育贯彻了党的方针政策,竞技体育走向了国际竞技体育舞台.纵观竞技体育实施奥运争光计划以来,我国每次在全运会、奥运会等综合型大赛和一系列洲际、国际等大赛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标志着我国成功完成《2001~201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十年中的各项任务,并进入了新的竞技体育发展时期.总书记在总结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表彰大会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奋斗目标,也推动竞技体育赶超式发展做出新的战略部署.在2011年4月29日,国家体育总局颁发了《2011~202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为未来十年的奥运计划做了稳定的全面的战略部署.2.2制的制度安排作为竞技体育赶超式发展最有力保障就是制.60年代在“缩短战线,保证重点”战略的指导下,国家集中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通过统一规划、调配、布置,来保证部分优势项目形成优势,攻克难关,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这一时期内,我国竞技体育制的运行机制是以创造最佳运动成绩、为国争光为奋斗目标.在十一五期间,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643个,创、超世界纪录88次.“八五”期间,共获得世界冠军466个,比“七五”期间增长了63.5%;共367次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比“七五”期间增长了150.7%;有62个优势小项目达到世界前三名水平,有68个潜在优势小项进入世界前8名.“十一五”期间我国运动员共获世界冠军634个,创、超世界纪录88次.近些年,平均每年都打破世界纪录10余次、获世界冠军100余次,这些成绩与荣誉的背后与我国竞技体育赶超式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为我国建设体育强国奠定重要基础.在举国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以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获得了总成绩第一名,终于让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得到了历史性的鉴证.纵观制实施至今其对竞技体育的成就功不可没,从新中国的百废待兴,到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位居金牌榜榜首,中国竞技体育在半个多世纪里从基础差、底子薄到后来跃居世界前茅,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3训练的策略运用1954年体委改名国家体委.此后,各种业余体校和专业队逐渐代替了竞技体育的层层选拔方式,训练网也凸显雏形.1965年6月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各省市要办好重点青年体育院校工作,要源源不断向外输送专业队员等的要求.1980年《国家体委关于加速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中,国家体委按照以奥运会为主,全运会为辅的原则,对竞技体育工作的重点做出如下部署:改革完善训练体制,调整好一、二、三线队伍,即优秀运动队(国家队与省队)、市县级重点与业余体校、学校运动队.按照“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要求,从项目、选材、训练各方面建立层层衔接的训练网.经过这些调整,初步形成了以竞技体育为先导、奥运会为重点带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战略布局.

3.我国竞技体育赶超式发展的评价

3.1符合当时社会发展和历史需要

3.1.1展示国家形象的历史选择建国后,中国国内的经济、政治、文化水平比较落后,为了尽快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国家的强大和国家形象,于是选择了体育这条道路.纵观中国近代奥运史,中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地位非常低下.1928年第九届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中国首次派人参与奥运会,1932年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上刘长春首次代表中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后来十二年里由于国际政治动荡不安,奥运会就此停办.1972年名古屋会议恢复中国奥委会合法席位,直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为中国夺得了第一枚奥运金牌,我国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为新时期的竞技体育打响了第一.就当时我国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发展还相当缓慢,单靠地方体协、体校等体育组织管理部门完全不能胜任国家竞技体育的胜任.为了在竞技体育上赶超俄、美提出了赶超式发展,只有集中国家有限的物力、人力、财力,最大限度的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前进.’

3.1.2为竞技体育奠定基础从1984年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奥运金牌榜首位,在历届国际大赛、世锦赛、全运会等国际、国内各个大赛都表现出了优异的运动成绩,各项竞技体育都能在国际赛事中崭露头角.回顾我国竞技体育60年历史,赶超式发展在国内形成了以奥运会为核心,全运会为半径的同方圆.在国外形成了以国外大赛、全运会为中心的竞赛制度.一个以各级体委为中心垂直型体育管理体制正式出现,从而为我国实施“制”提供了必要的体制平台.竞技体育的赶超式发展也打造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管理体制的竞技之路,为我国竞技体育的体育体制的管理出了卓越贡献,这也为我国竞技体育奠定了基础.


3.2与社会发展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3.2.1与市场经济体制脱节在20世纪90年代,南巡讲话和中国十四大确立了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目标.计划经济时代是竞技体育依靠国家行政指令对社会资金进行比例分配;而市场经济时代是竞技体育要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按照市场机制及供求关系对社会资金进行按需分配.当国家在竞技体育方面实施了赶超式发展,政府便加大了对竞技体育的参与,这与市场经济的自由主导相背离.在计划经济时代,基于当时国家的国情和竞技体育的基础,政府不得不给予竞技体育莫大的支持.但是到了市场经济时代,国家依然主导着竞技体育的发展和投入,这使得竞技体育不能象市场经济一样自由的跟着市场走,依然依赖于外力发展,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基于此政府应该适当的放手竞技体育,让竞技体育真正向市场经济体制靠拢.

3.2.2政治色彩浓重在竞技体育刚刚起步的时候,国家为了政治需要把竞技体育看成是一种外交手段.纵观竞技赛场,竞技体育的强大不会因为国家的强大而减小竞争力,从而竞技体育也就成为了一个国家形象的代表作.如今的体育赛场也成为了国人们对奥运梦的期盼和憧憬,也给政府增加无形的压力.也就说明了从开始到现在,竞技体育依然是政治任务的桥梁.作为为国家政治利益怎么写作的竞技体育运动员,只有在国际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才能向国家交差,现如今国家已经强大起来了,但是竞技体育的政治色彩还没有暗淡下来,这给体育部门和相关人员相当大的压力,使竞技体育的本质丧失.竞技体育的本质属性是在同场竞技,但是由于政府的过多干涉使得竞技体育成了为国家政治怎么写作的工具.

3.2.3唯金牌主义我国竞技体育赶超式发展,促进了我国整体体育事业的发展,但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国竞技体育从发展阶段零的突破到2008年奥运会金牌榜榜首地位,这些成绩的获得充分体现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速度与国家对它重视程度以及实施竞技体育发展的路径与方法的科学性.我们衡量一个国家体育综合实力应该是多方面的,金牌是一方面但不仅仅是唯一的方法.由于过多的背负了负担,使运动员只承认金牌,使得功利主义突出.在改革开放时期一块金牌对于国家相当重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水平的提高,获得的金牌愈来愈多,金牌的边际效应随之递减.这也使得了人们在竞技体育的同时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这也使得有一些人为了得金牌使用非法手段,例如服用兴奋剂、贿赂裁判、打检测球、冒名顶替等不法手段愈来愈多,这种种的伪金牌主义不得不引人思考,在金牌的背后竞有种种的“检测冒伪劣”的手段来缔造金牌.3.2.4政府负担过重竞技体育在取得辉煌成绩的背后,国家也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也给政府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另外,还有举办奥运会.制的保障就是政府需要处理许多风险,而最主要的是最终开支问题,之前有的国家举办奥运会却是负盈利.我国体育事业费用每年都在逐渐递增,林思云(2004)、李力研(2004)通过对《奥运争光计划2001~2010》所列4年(2001~2004年)奥运周期中国家财政投入进行累加(总计200亿元人民币),除以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奥运金牌产出量(32块金牌),得出运算结论:一块奥运金牌的培养成本为6.2~7亿人民币.按照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提供的数据,依照奥运争光计划,从2001~2004年,每年国家拨款增加1亿元;2005~2008年,每年国家拨款增加2亿元,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仅仅对国家体育总局的国家拨款就会达到27亿元,其中并不包括国家专项拨款.而为了备战2008年奥运会,国家的专项资金拨款就已经达到了40亿元.除了投入资金外,还得为体育赛事、体育计划、体育科研工作做出战略部署.

4.竞技体育赶超式发展的新变化

4.1端正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主要以儒家文化为主,主张以礼、仁为核心,强调忠君爱国,人们成为统治者统治的工具,当时的人们没有独立的价值取向.这时的体育运动完全是以表演为主,没有了竞技的价值取向.在中国近现代,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取向也发生了改变,体育不再仅仅是休身养性的手段,也可以张扬个性、拼搏进取,这些都与我国传统的体育价值观形成明显的分歧.在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运动,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就是重在参与,就像当时喊的口号一样“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改变,以争取名次、发挥运动员个体的价值为核心,主要是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展示国家形象.近几届奥运会,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是保持亚洲的领先地位,在奥运会上保持前列.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位居金牌榜榜首,体现了国家对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要求,也体现了赶超式发展的推动作用.从古至今,我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在每个阶段都发生着变化,竞技体育该何去何从,值得深思.但是站在如今这个高度的竞技体育在此时更应该认识以后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如今,我们只有继续坚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最大限度的发挥竞技体育的本质属性以及坚持竞技体育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4.2确立竞技体育项目协会的发展思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成为全社会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计划逐渐由主转.向辅的地位,只能在难以有效配置资源的市场机制领域才能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国家正积极构建新的政府制度与现代事业制度,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确立指导思想.在这种局面下,体育事业不可能成为改革的挡箭牌.事实上,体育发展目标和怎么写作的市场化,以及体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要求等等,致使体育事业不能继续按照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运行.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引下要优化项目结构及布局,力争促进奥运各项目之间协调发展,优化优势项目,推进潜优势项目的发展.另外,探索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体育道路,积极学习国外职业体育的先进经验与管理制度,完善我国国家队管理制度,使之尽快、尽好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

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贯彻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继续实施奥运战略,夏季项目保持在亚洲领先,在奥运会上金牌数和奖牌数排名前列,巩固和扩大优势项目,强化潜优势项目,提高基础大项和集体球类项目整体水平,落后项目力争有所突破,冬季项目水平稳中有升.加大后备人才培养的力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4.3推进体育赛事制度改革体育赛制是竞技体育的杠杆.坚持和完善制,充分发挥制的带头作用,以体育赛事为中心.竞技体育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看似简单但实际蕴含着很多内容.始于1959年的全运会是在中国处在被国际竞技体育大家庭隔离时的一种自我挽救式的国内竞赛制度.因为竞技体育是办的,于是全运会就成了国家的,就有了各级政府举办的省运会、地市运会和市县运会.全运会就成了将各级政府捆绑在一起的一根绳子.我们经常听说“竞赛是杠杆”,全运会这根杠杆撬动了各级政府兴办竞技体育的积极性,也同时撬开了各级地方财政的“金库”.在我国全运会是怎么写作于奥运会的一个赛事,使得全运会的金牌价值要远远高于亚运会.对全运会的赛制、设项等进行合理调整,完善政策,充分发挥全运会在推进赛制改革、促进竞技体育发展等方面的引领作用.虽然近几年一直提倡淡化金牌意识,但是到了每年的全运会上,在每个队伍捆绑计分时便产生了分歧,使之与整个系统步调不一致.这也是竞技体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十二五期间,力争解决全运会上的利益之争.

我国竞技体育赶超式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竞技体育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4.4加快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尽管我国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51块金牌、100块奖牌,位居金牌榜第一名,但是我国竞技体育的运动项目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乒乓球、游泳、女排、体操等基础项目发展很好,也备受群众的喜爱,但是我国田径、足球、篮球等项目以及冬季运动项目的水平还是很低,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在保持优势项目成绩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潜优势项目.运动选才方面要坚持吐故纳新,还要坚持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方针.同时,要积极转变发展观念,完善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竞技体育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主要归纳为三方面:一是降低对金牌数的要求;二是强化对实力目标的要求;三是扩大规模、夯实基础.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丰富科学训练的内容,并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应对国际体育的机遇与挑战,勇于突破,认真备战各项比赛,并积极总结各种经验教训,为奥运会、全运会等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做准备.加强对竞技体育“科、教、训、医”等体系的一体化建设,加强竞技体育的公共怎么写作体系建设.完善体育科技工作机制,吸引各方力量参与科研工作,突破制约竞技体育发展的因素,提升赶超式发展的贡献力量.与此同时,继续强化体育俱乐部体制.通过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已经获得法律的认可,运动员获得合法保障、合法权益等可自愿加入职业联盟等.从目前状况出发,除了在思想观念上树立加快社会力量培养的思想、积极推进单项协会实体化进程外还要强调运动员专业化.我们还应当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例如NBA等职业联赛,通过社会力量来壮大竞技体育,从而保障我国竞技体育快速、持续、稳步发展的态势.

5.结语

体育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其进程也证明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竞技体育的赶超式发展从建国至今,其发展从选择、表现、贡献等方面都证明了其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之路,证明了我国竞技体育选择的正确性.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其自身也有弊端,全面深入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确立发展思路、推进赛事改革、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等为竞技体育打造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之路,使之尽快的适应改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