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压力文献综述

点赞:10626 浏览:451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1世纪是一个社会、经济等方面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在变化,生活节奏在加快以及竞争的不断激烈,使得人们在心理上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大学生作为当今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他们徘徊在完成学业、社会就业压力和家庭的高期望之间.同时,大学生情感问题带来的压力开始突显,由此产生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失衡.有部分大学生不能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甚至导致一些过激行为.

1.就业压力的定义

上世纪中期加拿大生理学家汉斯·塞利认为压力(Stress)是指造成个体感觉紧张的威胁性事件或者突如其来的危险刺境,是由很多不利因素产生的一种综合症状,它是由生理系统中由于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

关于压力的相关研究表明,有许多相似度检测因素,例如人的认知因素,外界的支持力量以及个人应对方式等,这些对于压力过程的产生和变化都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Lazarus(拉兹鲁斯)的压力定义观点,将就业压力定义为:个体在面对就业情境时,由各种环境刺激因素与个体因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心理紧张现象.

它包括三层含义:首先,就业压力指的是一种心理感受,是由各种内外因素共同产生的一种紧张感、焦虑感和不愉悦感,其次,就业压力的起因既来自于外部环境刺激,也来自于个体内在刺激.再次,这些刺激必须是被个体所感知到的,只有通过个体的认知评价后才可能产生压力.

2.就业压力起因的研究

林梅等人(2004)年对大学生压力感问卷进行综合分析,与就业有关的压力源主要是:学校名气不够;毕业生多,就业岗位少;成绩不好,怕吃闭门羹;找工作不难,找好工作难;家在农村没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和一定的经济实力;父母对自己就业期望过高;所学专业不能对口;怀疑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李萍(2005)采用知觉压力量表对一所高职院校的一、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归纳出大学生就业压力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就业环境;另一个来自于学生自身.

周东斌等人(2005)采用自编的就业压力量表,发现就业压力的6个因素:竞争体验、生理情绪、变化体验、完美倾向.担忧体验、挫折体验.

刘小平(2009)对川南地区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进行了调查,构建了就业压力五因素模型,即职业素质与能力,社会竞争,自我认知模糊与心理预期不当,外界支持与帮助,专业性质与供求矛盾五个方面.

陈宇红(2005)使用自编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得出就业压力来源包括职业素质评价的压力、求职竞争的压力、自我认识与定位的压力、就业心理预期的压力、缺少求职帮助的压力和专业供求矛盾的压力的结论.

对就业压力起因的影响,从表面的学校因素,家庭因素渐渐深入到学生的自我因素上来,社会对其的塑造和其自身的素质问题成为研究就业压力影响因素的主要方向.

3.对就业压力相似度检测的研究:

舒晓丽(2006)对大学生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源,应付方式与焦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学校的就业指导是主要的就业压力源.

肖媛媛(2009)对大学毕业生在不同就业阶段的应激、应对、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和相互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张建卫(2003)陈宇红(2005)等多位研究者都对大学生的心理应激问题作了深入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学业问题、就业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生活问题、家庭问题等都是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

柳中华(2010)对大学生就业压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择业焦虑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大学生就业压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对择业焦虑有影响作用,其中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焦虑之间起到相似度检测作用.

李超(2012)对大学生就业压力,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就业压力问卷涉及到7个因子分别是:学校因素因子、社会因素因子、家庭因素因子、自身条件因子、就业认知因子、就业前景因子、就业地点因子.


综上所述,对就业压力的研究涉及到压力源,应对方式,择业焦虑,心理健康的研究较多,众多的矛头都指向个人的自我定位和家庭背景.

就业压力的相似度检测因素不再拘泥与简单的对其工作的影响,渗入到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4.对就业压力的测量研究:

目前对于就业压力测量工具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研究人员自编测量问卷,一种是引用信度较高的问卷进行测量.

林梅等(2004)综合分析大学生压力感问卷后得出,大学生就业压力源来自于8个方面;周东斌等(2005)通过发放与分析自编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心理症状调查问卷,发现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心理感受表现在6个方面,并得出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目前处于中等水平;朱鲲鹏等人(2006)通过对安徽高校的大学生问卷调查,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来源于个人能力、就业环境、就业去向、家庭社会关系、个人因素以及专业6个方面.

刘小平(2009)自编就业压力初测问卷并引用肖计划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进行研究.舒晓丽(2006)自编大学生就业压力源问卷,大学生应付方式问卷,大学生焦虑问卷对就业问题进行研究.张建卫(2003)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压力源问卷”及卡佛等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研究了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特点.

李超(2012)对大学生就业压力,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自编总体幸福感量表,心理弹性问卷,就业压力问卷进行了研究,涉及到就业压力问卷的7个因子分别是:学校因素因子、社会因素因子、家庭因素因子、自身条件因子、就业认知因子、就业前景因子、就业地点因子.综上所述,拉杂鲁斯的就业压力概念成为了学者们制定压力问卷的主线.不管是压力源问卷,压力应对问卷还是心理健康问卷都不单单是考虑内因或者外因单方面因素.--!>

5.对就业压力应对的研究:

目前大学生应对研究主要采用特质取向问卷,情境取向的应对研究很少,针对大学生就业压力探讨应对方式的研究更不多见.

张敏和雷开春(2002)自编大学生应对量表,用探索性因素发现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由八个因素构成:攻击、求助、自责、退避、转移、幻想、问题解决和消极情绪反应.

王宇中(2003)等人自编大学生成套应对方式问卷发现大学生应对方式有解决问题、缺乏自信、升华、内疚压抑、幻想、敌意攻击和幽默7种.

张建卫等(2003]通过用Carver(1989)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研究表明,大学生应对方式主要有8个因素构成:积极筹划与行动、寻求社会支持、接受、求助宗教、停止与放弃、主动克制、情绪宣泄和心里解脱.

黄希庭(2006)采用自编问卷发现大学生应对方式主要表现为问题解决、升华、合理化、求助、压抑、推卸责任、发泄、逃避8种.

目前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研究实际是在探讨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很少有直接针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大多数是对存在现状的经验总结和定性分析,只有少部分文章采用开放式问卷或者采用自编问卷,但由于调查问卷不统一,调查对象各异,因此缺乏有力的证明.

大学生就业压力文献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6.结束语

(1)建议从不同群体大学生的就业方面寻求其压力起因和压力应对方式;

(2)可以从多方面相似度检测因素入手,对就业问题从多层次进行分析和探索;

(3)大学生身心健康成为社会对大学生的主要焦点,就业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不失为一个较好的研究方向.(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