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附383例报告)

点赞:4272 浏览:9966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通过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今我院383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精心护理,所有病例都顺利完成手术,康复出院.结论: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精心的护理是控制冠心病的发展,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关 键 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护理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已成为现代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1].因其具有创伤性小、安全、疗效肯定、成功率高的特点[2],近年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已广泛用于临床[3-4].我院2013年至今成功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术共计383例,393次,现将其介入治疗及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83例患者,共行393次冠脉介入检查及手术治疗,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PTCA)及支架植入共79例.所有患者:男性191例,女性192例,年龄31-83岁,平均:63.5岁,合并高血压250例、糖尿病60例、急性心肌梗塞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7例、心房纤颤5例、脑梗塞后遗症25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创伤性,绝大多数患者缺乏对此项检查技术的了解和正确理解,普遍存在一定的思想顾虑和恐惧感,因此,我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1、术前结合各项非创伤性检查资料充分向患者说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必要性和术中操作步骤.2、由接受过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向病人本人及家属谈自己造影前后的体会,使患者充分理解该项检查的必要性,危险性及术中配合问题.3、和患者进行充分详细的术前谈话,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消除顾虑和恐惧心理.

2.1.2、做好术前准备:

1、常规术前备皮、抗生素皮试,碘过敏试验,心电图,常规穿刺点标记,肝肾功能,心肌酶学检查,以及对高危病人的配血,备血等,2、训练患者平卧位时深吸气,屏气和做用力咳嗽动作,以便术中必要能更好的配合,3、术前晚上必要时应用镇静剂,术日晨禁食(可少量用水吞服必要的药物),适当静脉输液.4、术前遵医嘱服用肠溶阿斯匹林.

2.2术中配合

做好各种应急的抢救准备工作,如除颤仪,临时心脏起搏器、氧气、吸痰器,气管插管及抢救药品准备,术中护士要顺应医生的操作程序,反应敏捷、迅速、准确,并随时观察病人的动态变化,监测血压、呼吸、脉搏,观察面色[5]等.

2.3术后观察与护理

2.3.1严密观察病情:1、术后患者平卧4h~6h[6],桡动脉穿刺者,患者肢体不需制动,股动脉穿刺者术侧肢体制动,穿刺点处沙袋压迫6-8小时;2、指标监测:术后持续心电监护6-24h,密切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神志、意识的变化,监测患者的尿量;3、观察术侧肢体皮肤温度,末稍血运的变化、动脉搏动情况,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肿胀.

2.3.2饮食护理

局麻患者术后即可予以清淡,易消化吸收的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一般6-8h饮水1000~2000ml,以少量多次,每次不超过200ml,以加速造影剂的排泄,当尿量超过800ml,后方可放慢液体滴速和减少饮水量.

2.3.3拔除动脉鞘管的护理

由于PTCA和支架植入术中应用肝素,鞘管多在术后4小时才拔除,拔管前应常规准备多巴胺,阿托品和除颤仪,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及血压变化,在局麻后拔除鞘管,动作轻柔.鞘管拔除后,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30分钟,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股动脉沙袋压迫4小时,并注意观察穿刺局部有无渗血和血肿形成.观察端肢体供血及静脉回流情况,注意术侧肢体皮肤颜色、温度、湿度,还需注意检查穿刺点局部有无搏动性隆肿及血管杂音,防止出现检测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本组有3例穿刺点周围有小血肿,经局部热敷,4~5天吸收.

2.3.4、康复指导

做好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我科作为整体护理的模式病房,更注重患者的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除对冠心病患者做好入院宣教、疾病知识宣教,还特别做好介入手术病人的术前药物指导及出院后注意事项.

2.40、结果:经过我们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医护良好的配合,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和工艺的改进,形成以导管技术为基础、以治疗心血管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介入性心脏病学得到了飞速发展[7].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冠心病介入治疗主要的护理工作是在保证不增加患者手术并发症的情况下,促进患者身心尽快康复为主的综合护理.而护理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及病人的身体康复.过去的护理方法是以“疾病”为中心,忽略了人的“心理”感受,而现代提倡以护理“人”为中心,是对人全身心的整体护理[8].

冠心病是一种心身疾病[9],虽然有的患者通过媒介或其它方式对其有所了解,但大部分患者对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的过程及方法、介入技术的优点认识不足甚至是空白的.因而对此项技术和效果有所疑虑、甚至恐惧,常表现为紧张、焦虑、担忧、烦躁不安、悲观失望[10-11].我们在给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存在着个体差异,它与个人的文化程度、经历、社会地位、家人的关心程度,对手术了解的程度以及手术是否顺利等都有一定的关系[12].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护理,同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经过充分的沟通和了解,及时地解决患者存在的思想问题.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与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有了信任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增强了患者对护理需求的满意度,能更好地加强医护合作,有利于介入治疗更快、更好地在临床上有意义、成功的开展,提高医生对护理工作的肯定和护理配合满意度,还能帮助护理人员事半功倍地完成护理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使医护患三者密切配合,提高心脏介入的整体护理水平,促进护理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