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点赞:28662 浏览:131895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借鉴国内、外关于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作用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着重探讨了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认为,建立良好的校园运动文化、制定科学的运动时间、掌握最佳运动频率以及科学的运动方法,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 键 词】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健康

TheImpactofSportsonCollegeStudents'PsychologicalHealth

XUJin-yan,DUMei,WANGYue

(SportsScienceandEngineeringCollegeofEastChin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hanghai200237)

【Abstract】Thethesiocusesontheimpactofsportsoncollegestudents'psychologicalhealthdrawingtheresultsoftheoreticalstudiesoftheroleofstudents'psychologicalhealthdomesticandoutsidesportsbiningwiththestudents'psychologicaldevelopmentinthepresent.Thestudysuggeststhatthecampussportsculture,thedevelopmentofascientificexercisetimetomasterthebestexercisefrequencyandscientificmovement,canpromotethehealthydevelopmentofcollegestudents'psychologicalhealth.

【Keywords】collegestudents,sports,mentalhealth

1研究目的

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同时能对人们的心理健康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1〕.但囿于条件限制,目前国内对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本文旨在以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工作为基础,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2〕.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是一篇综述性的文章,考虑到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本文将检索的期限设定在1980年至2011年,以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和大学生为检索关 键 词,主要检索了EBSCOhost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3.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涉及医学现象、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综合概念.目前为大家所普遍接受的定义为人在身体、智力以及感情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3-4〕.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身心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融洽;幸福感强;工作和生活效率高〔5〕.国内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包括:1)智力正常;2)能正确自我表达;3)人格完整、健康;4)意志健全;5)人际关系良好;6)适应性强等〔6〕.

3.2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概况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根据随机抽取的调研结果,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有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这一数字在90年代攀升至25.4%〔7〕.近年来,国家教委在调查的12.6万名大学生中发现,20%~23%的人具有心理障碍,内容涵盖对学业的忧虑、人际关系的苦恼和因经济攀比引起的心理失衡,以及由性和恋爱产生的心理困扰等〔8-10〕.相比而言,国外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概率也在10~30%〔11〕.就大学生而言,患有明显的心理疾病的人为数不多,但很大一部分处于“第三状态”,主要表现为心情烦躁、易怒、失眠健忘、食欲不振等〔12〕.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约有1/3人群处于第三状态〔13〕.对于该类人群,如果心理健康状态得不到及时调整将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心理疾病〔14〕.所以,深入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的现况、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3.3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国外,体育运动正日益成为一种能提高和维持大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手段.尽管其间的因果联系尚未完全阐明,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运动与心理状态的改变密切相关.体育运动对正常人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是适量的,但对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而言,这种调节作用是显著的.高等学校校园体育运动的积极开展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个体自身、个体与他人和个体与社会三个方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3.3.1体育运动与智力

智力指个人认知方面的各种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等〔15-16〕.体育运动对个人智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关专家通过对人体脑细胞反应速率的研究发现,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群脑细胞反应速率明显提高,即体育运动对人体智商有促进作用〔17〕.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得主斯佩里博士也指出,人体众多高级思维功能由大脑右半球控制〔18〕,而大脑对身体运动和感觉属于对侧支配,经常进行体育运动能加强对左侧肢体的锻炼从而有利于右脑发育,提高人体智力水平.

3.3.2体育运动与情绪状态

作为衡量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作用的重要指标,体育运动对情绪状态的影响包括短期情绪效应和长期情绪效应两种.目前研究认为,体育运动对短期情绪效应有显著作用.如McInman等人〔19〕通过对运动后人群的测试发现,运动能显著增强人体精力和愉悦程度并促使人心理紊乱水平明显下降.但也有个别研究认为体育运动对短期情绪效应不具有特别影响〔20〕.对此,有关学者指出这些研究结论可能存在方法学的缺陷〔21〕.相比于体育运动的短期情绪效应,目前关于体育运动长期情绪效应方面的研究较少.现有的研究认为长期情绪效应可能与体育运动的内容相关,如果个体从事非竞争性且愉悦的运动,其对长期情绪效应将会有促进作用.此外,体育运动的强度也对长期情绪效应有影响,如规律性地从事中等强度体育运动有助于长期情绪的改善〔22〕.

3.3.3体育运动与人格

人格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代表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23〕.现有研究表明,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与体育运动密不可分.运动过程中,个体作为活动的主体,其思维活动与身体活动紧密结合,有利于人格的显示和发展.因此,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具有更加良好的人际关系〔24〕.此外,体育运动还具有改善人际关系、形成乐观积极向上心态等心理保健价值〔25〕;还有一些研究认为,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个体的社会适应力、应变力,以及良好的心理调控力等.

3.3.4体育运动与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主观整体评价,由众多自我认知组成.体育运动通常发生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不可避免要与人群发生联系并因此对自我认知产生影响.目前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认为,体育运动对自我概念的发展具有正面意义〔26-28〕.

然而,我们同时也需注意到,只有在参考自身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才会对自我概念有促进作用.反之,不仅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还会对自我概念产生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耗竭和锻炼依赖性.心理耗竭是一种锻炼心理症状,指个体因无法克服运动应激而产生的一种耗竭性心理反应.其不仅会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伤害,还可能导致中断运动现象的发生.锻炼依赖性是个体对规律体育运动的心理和生理依赖,分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依赖能促使个体在运动后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消极依赖更多的是使个体运动后不良情绪加重,对心理健康的伤害明显〔29〕.

4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的文献分析,合理的体育运动能够促进智力开发、帮助情绪改善、形成健全人格、加强自我概念,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或消除心理疾病,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针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体育运动水平及心理健康状况,可以从建立良好的校园运动文化和建立科学的体育运动方法两方面着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4.1建立良好校园运动文化

良好的校园体育运动文化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校园体育运动文化的培养可通过鼓励大学生成立体育社团开始,并在学校管理层面对社团进行扶持.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在提高体育综合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审美情趣.此外,可将体育课与体育社团有机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个实践与应用的平台,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4.2确定科学的体育运动方法

科学的体育运动方法包括运动的时间、频率和锻炼方法等.

4.2.1体育运动时间和频率

迄今为止,已有很多学者研究了锻炼时间和锻炼频率与心理改善之间的关系.通过评定一段锻炼时间内或锻炼后个体心理功能的变化,来确定获得最大心里益处的锻炼时间和频率.这些研究显示,针对不同的个体,其所需的锻炼时间和频率不同,但合理的时间和频率对心理功能的改善确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4.2.2体育运动方法

科学锻炼方式的选择应该考虑参与体育运动的个体差异.不同的个体,适合的运动方法不同.因此,我们建议,高校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进行检测的同时,适当增加一些测评,并能够为学生提供运动处方,从而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给出科学指导,以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为基础,对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体育运动在校园的开展及影响提出了建议,内容包括:建立良好校园体育文化、制定科学的运动时间和频率以及运动方法等,希望今后大学生心理健康能够通过合理的体育运动得到显著改善.

hysicalself-conceptoffemaleuniversitystudents.Psychol.SportExerc.4:255-264.

〔2〕J.S.Raglin.(1990).Exerciseandmentalhealthbeneficialanddetrimentaleffects.SportsMedicine.9(6):323-329.

〔3〕E.M.Kathleen,H.H.Joseph.(2009).Mentalwell-beingandsport-relatedidentitiesincollegestudents.NationalInstituteHealth.26(2):335-356.

〔4〕H.P.H.(2007).Chow,Psychologicalwell-beingandscholasticachievementamonguniversitystudentsinaCanadianprairecity.SocialPsychologyofEducation.10:483-493.

〔5〕S.J.Cotton,M.F.Dollard.(2002).Stressandstudentjobdesign:satiaction,well-being,andperformanceinuniversitystudents.InternationalJournalofStressManagement.9(3):147-162.

〔6〕翟宏.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2):51-52.〔7〕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樊富珉.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9〕崔玉华.大学生者社会心理因素与临床特点〔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3):177-179.

〔10〕邢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11〕S.F.L.Gladys,J.H.L.Frank,H.H.W.Amy.(2009).Exploringtherelationshipsofphysicalactivity,emotionalintelligenceandhealthinTaiwancollegestudents.ExerciseScience&Fitness.7(1):55-63.

〔12〕K.Fox.Theinfluenceofphysicalactivityonmentalwell-being.PublicHeathNutrition.2:411-418.

〔13〕J.Thome,D.Espelage.(2004).Relationsamongexercise,coping,disorderedeating,andpsychologicalhealthamongcollegestudents.EatBeh.5:337-351.

〔14〕L.Larun,L.Nordheim,E.Ekeland,K.Hagen,F.Heian.(2006).Exerciseinpreventionandtreatmentofanxietyanddepressionamongchildrenandyoungpeople.CochraneDatabaseSyst.Rev.3:CD004691.

〔15〕K.G.Brown,G.L.Ross.(2002).Arsenic,drinkingwater,andhealth:apositionpaperoftheAmericancouncilonscienceandhealth.RegulatoryToxicologyandPharmacology.36(2):162-174.

〔16〕R.A.Schmidt,A.Bruce.(1991).Visualsearchstralegiesanddecision-makinginsports.Int.J.SportPsychol.22:189-210.

〔17〕徐本力.体育控制论〔M〕.程度: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8〕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9〕A.D.McInman,B.G.Benger.(1993).Self-conceptandmoodchangesassociatedwithaerobicdance.AustralianJournalofPsychology.45:134-140.

〔20〕A.C.King,C.B.Taylor,W.L.Haskell,R.F.DeBusk.(1989).Influenceofregularaerobicexerciseonpsychologicalhealth: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ofhealthmiddleagedadults.HealthPsychology.8:305-324.

〔21〕T.G.Plante.(1993).Aerobicexerciseinpreventionandtreatmentofpsychopathology.InP.Seraganian(Ed).ExercisePsychology.NewYork:Johnwiley&Sons.358-379.


〔22〕B.G.Berger.(1993).Introduction.InternationalJournalofSportPsychology.24:87-93.

〔23〕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4〕L.R.Brawley.(1979).Motivationparticipationinthefitnessgroup.Rec.Res.Rev.(6):35-39.

〔25〕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6〕P.M.Valliant,M.E.Asu.(1985).Exerciseanditseffectsoncognitionandphysiologyinolderadults.PerceptualandMotorSkill.63:955-961.

〔27〕O.K.Plummer,Y.O.Koh.(1987).Effectof‘aerobics’onself-conceptsofcollegewomen.PerceptualandMotorSkill.65:271-275.

〔28〕M.Tiggemann,S.Williamson.(2000).Theeffectofexerciseonbodysatiactionandself-esteemasafunctionofgenderandage.SexRoles.43:119-127.

〔29〕晏宁.身体活动与身体锻炼的情绪效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1):30-32.

(责任编辑:李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