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后的护理

点赞:25014 浏览:1179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31-02

【摘 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以及传统饮食结构、习惯的逐步西化,心脏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上升,现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主要致死原因.心房颤动(AF)是心脏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心脏术后康复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心脏手术后的注意事项,然后心脏手术后的护理对策,这些对患者术后的恢复和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关 键 词】:心房颤动,心脏术后康复,科学饮食,日常护理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以及传统饮食结构、习惯的逐步西化,心脏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上升,现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主要致死原因.心房颤动(AF)是心脏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表明,冠脉搭桥术后房颤的发生率约为30%,瓣膜病术后发生率约为40%~60%,而冠脉搭桥联合瓣膜手术后房颤的发生率在50%之上,房颤发生的时间多在心脏手术后5d之内,术后第2d是房颤发生的高峰期.房颤时,不规则快速的心室率及心房活动可导致低血压、心力衰竭,不但延长了病人住院时间,增加了病人住院费用,降低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并且还会增加术后脑栓塞和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本文根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谈谈术后护理方法,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心脏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心脏手术后的应该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低血钾和低血镁被认为是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重要原因.主要机制可能有:(1)低钾血症时,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下降,钾离子外流减少,形成相对的内向电流增大,自动除极化速度加快,心肌自律性增高.(2)低钾血症时,心肌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减小,兴奋性增高,3相复极化延缓所致的超长期更易化了心律失常的发生.(3)低血镁时,导致心肌细胞静息膜电位负值显著变小和相对除极化,使心肌兴奋性增高.(4)低镁血症时,镁对钠离子阻断作用减弱而内流相对加速,因而心肌自律性增高.

2.对于没有心绞痛患者,可以做常规体格检查(如:心率、心律、血压,心脏听诊等)、心电图、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心肌酶等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等.对于有心绞痛患者,需要做心脏螺旋CT、心脏负荷超声、心肌核素扫描、以及冠脉造影检查等.

3.左房增大是心脏术后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玉玲等研究表明,左心房直径小于的病人窦性心律转复率(43%)明显高于左心房大于的病人(21%,P<0.05).其可能原因是心房扩大,导致房颤发作所需要的不应期离散度增加和心房内各向异质传导,使病人在术后易发生房颤.

二、心脏手术后的护理对策

2.1实时监控病人的心律,合理用药

(1)心脏术后病人常规入住监护室3~4d,持续心电监测,密切观察心电图ST段和T波改变,心率不宜过快或过慢,维持70~100次/min为宜,并做好护理记录.(2)对高龄或术前心电图异常的病人重点监护,适当延长监护时间.(3)监护过程中,如发现心电图P波消失,以小而不规则的等电位线波动,形态与振幅均变化不定的f波代替,心室率极不规则,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时,应及时报告医师,采取处理措施.在服用药物时要注意个体化差异,特别是老年人服药的特点;术后的远期疗效,远期生存率问题也需要医生正确的指导和调整用药.


2.2加强心理护理,调整术后的饮食结构

心理护理心脏手术的病人年龄跨度很大,从刚出生的婴儿到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自身特点主动与其进行交流,使病人消除对疾病的恐惧感及在监护室的孤独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病人内在的康复能力,增强其机体免疫力,加速康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饮食的护理术后加强营养,我建议除主食米面之外,适当搭配杂粮及豆类.少食动物脂肪及高胆固醇类食品,要适量摄入一些植物蛋白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瓜果等;还要做好三控制:①控制盐的摄入量,②控制喝酒过量,③控制含糖多的饮料不可多喝.

2.3制定并践行康复计划

运动作为机体刺激的一种形式,是调节机体心血管机能的物理应激.研究表明,运动能动员和激活人体内自然存在的心血管活性物质,促使体内自我调节系统达到动态平衡2.尽管体育运动不能完全取代药物治疗,但是术后运动对于全身体力的恢复以及“桥”的通畅都是有益的.

三、总结

心房颤动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房颤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病人发生心力衰竭、栓塞的危险,增加了病人的心理压力.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法,预防心房颤动的发生,减少房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这些对患者术后的恢复和保护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