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电子公民吗?

点赞:32330 浏览:1542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与很多人所想的不同,今天的年轻人,其实并没有丧失政治参与的热情和需求,只不过,他们充分利用最新的技术条件,开辟出了新的政治参与平台.他们就像生命力强大的菌群,只要一出现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哪怕只有极小的空间,也会迅速蓬勃蔓延成一片鲜艳而充满活力的景观.

你是电子公民吗?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互联网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这个新空间,便是互联网.

在这种情势下,一种新的“人”出现于世:电子公民.

所谓“电子公民”,大致可以做如下定义:主要通过互联网来关注时事、表达诉求、发表意见、影响决策的公民.他们主要通过以互联网为主的电子化手段,追求并实现着自身的公民性.他们手中握着的几种“武器”,因为效果明显,令人印象深刻.

电子公民1号武器:蚂蚁战胜大象

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要在门户网站和论坛里面发帖?

一个人的意见,也许不会有什么回响,但如果是“那么多年轻人”的声音,便很可能会受到重视.可以说,电子公民们所掌握的第一个武器,是“蚁群效应”——一大群蚂蚁几乎能战胜任何庞然大物.这种规律在由亿万草根网民的水滴组成的互联网大海中,经常会有十分醒目而精彩的上演.

今年25岁的刘丰远在一家IT公司做技术工作,他除了上班,业余时间几乎都在电脑屏幕前度过,是个标准的“宅男”.但与许多热衷于玩网络游戏的男孩不同,他更喜欢看各种社会新闻,并发表评论,特别是与中国有关的国际政治.小刘说,他最近比较关注的一个事情是南海局势.

在微博上,一点击关于热点和突发事件的话题,会有成百上千条的评论出现.无论是否正确或理智,这些声音都汇成一股舆论的能量,影响着更多的人,特别是与事件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人,甚至最后左右一件案件的审判,一项政策的出台,一部法律的搁浅.这种态势已经引起各级政权机关的重视,于是我们看到了从总书记到村干部,都坐到了网络直播间里,与网民直接对话.

有学者指出,自90年代以来,互联网与公民社会在我国基本上是并行发展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公民社会构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平台.

电子公民2号武器:“扒粪”和“揭丑”

有媒体认为,“揭丑运动”,或说“扒粪运动”,将成为中国青年政治参与的重要表现方式.

所谓扒粪和揭丑,指的都是公众通过各种媒体,对于公共生活中各种丑闻和黑幕的揭露和批评,是公众舆论对于政经权力进行监督和约束的一种具体而特殊的表现.

19世纪下半叶,控制了美国经济命脉的经济巨头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迫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要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扒粪运动”.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通过微博、网络论坛等途径,表达着自己对社会事务的关心,而他们最为热衷的,便是互联网上对于各种黑幕、丑闻和腐败现象的揭露.

从当年的“周老虎”、“案”,到“七十码”、“郭美美”,再到近期的“天价”等,这些轰动一时的社会事件,无一不是最先从网上开始爆出线索,并在网民中激起强烈关注,引起主流媒体的跟进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最后通过法律途径得到处理.这也充分体现了“电子公民”群体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其实每一次看网络上那些负面新闻,感觉都挺沮丧的.”谢文斌是中国医科大学的一名博士研究生,他从高中时候开始,就很关心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事件,“但是在网上泡的时间长了,看过各种事情的起落多了,也有了一定的心理免疫力,因为其实很多信息都是很片面的,或者干脆就是检测的.问题是,如果这些信息不片面,不夸张,就吸引不了眼球”.

在这种多少带有一点恶作剧性质的监督活动中,充当急先锋的,也当然是年轻群体.

谢文斌平时学业和工作挺忙,但他坐在诊室里,会时不时地用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划拉一下,看看最新的微博更新,有时还笑一下,“我现在以看段子为主,有些人能把本来特别严肃沉重的事情写得很轻松、很有趣,这是本事啊.我写不出来,但我可以转发,让更多人看到.”

许多讽喻现实、针砭时弊的“段子”在微博上广泛流传,不少青年网民将发掘、传播这些段子作为每天的一种娱乐.而正是在这种140个字的调侃、讽刺和戏谑的语言游戏中,大众用转发、分享和评论这些功能,就完成了对公共事件的发言和有效干预.这也是“互联网文明”进入“微博时代”后出现的新现象.

电子公民3号武器:“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就是其言论能对公众的判断起到比较强的引导作用,或在公众中能引起较为普遍共鸣的人,这样的人物,或者是在公共生活中较为活跃的知识分子,或者是愿意对社会时事发表见解的文体明星,也有可能干脆就是凭借令人印象深刻的“雷人”言论而出位的“草根”人物.总之,他们的话,总是代表着一定比例的公众的意见,并往往会通过其号召力和影响力,对相关事件实现一定程度的影响.

而他们的一个重要舞台,就是微博.

今年3月份,国内第一份《中国微博意见领袖研究报告》在复旦大学出炉,在《报告》调研产生的前一百位意见领袖中,60后及70后中青年群体成为其中主力,占到七成以上(72%).这些在微博中活跃表达且影响甚广的意见领袖,正逐渐承担起电子公民领导者的角色.他们往往以或权威,或犀利,或诙谐,或精辟的一条条段子而让人印象深刻,赢得数量巨大的“粉丝”关注.

从社会身份看,这百位微博意见领袖主要可分为四类:媒体人、学者、作家和商界人士.其中商界意见领袖在总体排名中比较靠前,商业领袖中的前四位(潘石屹、马云、任志强、李开复)在总榜排名中也位列前四.其次为学者意见领袖、媒体人意见领袖,最后为作家意见领袖.

“名人的话不一定都对,但还是很有影响力的.”陈方是广州市越秀区的一名公务员,因为工作纪律的要求,他没有开通实名微博,但还是注册了一个“马甲”来了解微博世界里的炎凉.他关注了两百多人,大多数都是各界名人.“其实我不关心所谓名人的个人生活,所以那种每天只说自己在干什么的微博我是不关注的,我只关心这些公众人物对一些社会事件的观点和评论,这样有助于完善我自己的想法.”

在被问到自己的观点是否会受到这些“意见领袖”影响时,陈方说:“我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标准,所以我关注的都是和我立场差不多的人,看看有哪些是我自己没想到的,会比较受启发.有时也会参考一下相反的观点,则明嘛.”

在谈到“电子公民”的特点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所副所长邓希泉认为:来自不同阶层的青年代替中上层青年成为政治参与中心,来自不同地域的青年代替北上广等发达地域成为政治参与中心,实现了青年政治参与的多阶层化和多地域化.

问题是,以青年人为主体的“电子公民”群体,也较为容易出现观点偏激、不够理智、盲听盲信、以讹传讹等情况.这些现象的存在,也在呼唤着“电子公民”们需要尽快地真正成熟起来.

中国的“电子公民”要逐渐走向成熟,离不开的是一个越来越懂得如何与公众打交道的公权力.正是因为公权力当初的理智和远见,电子公民的活动空间才得以存在,公众和公权力之间的“网际互动”才得以出现并不断发展.各方都在交流、碰撞中日益明确了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完成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走向自身的成熟.

电子公民的出现和蓬勃发展,是处于转型期的当今中国社会之幸、之喜.在一次次由电子公民们发起、持续并收尾的网络公共事件背后,渐渐显身的,恰是一个正在日益变得有理有智、有勇有谋的青年公民群体,以及一个正在以渐进式姿态接近公民社会的中国.

责任编辑:尹俊国

E—mail:yinjunguo@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