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学生技能培养中的非智力因素开发策略

点赞:27284 浏览:12180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3

摘 要通过分析体育专业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征,认为在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中,应首先在建立非智力因素综合评价体系,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整合,进而采取差异教学法和合理的合作竞争机制策略,从而为体育专业学生技能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强大的动力.

关 键 词非智力因素特征评价体系差异性训练

一、引言

关于什么是非智力因素,目前学术界还未有完全统一的定论,我国心理学史和教育心理学的创立者燕国材教授从两个层面对其进行了表述,第一个层面就是一切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的总称即为非智力因素,也即宏观层面,第二个层面为意向活动在其向客观世界的意向性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是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亦可称为中观层面,在微观层面可分为成就动机、求知、学习热情、自信心、责任心、自我认同等等[1].他的理论非智力因素进行了多层面解析,相对其他理论更加详细和全面,因此本文笔者以燕教授非智力因素理论的中观层面为基点进行讨论研究,重点分析体育专业学生的动机、取向、情感、意志和性格特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体育专业学生技能培养方法,对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开发策略展开论述和分析.

二、体育专业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征

(一)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动机和取向特征

就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来源来看比较复杂,这是由于体育专业单招考试形式所决定的,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表现为文化课较为优秀但专业素质较低,这类学生主要是因为仅靠文化课成绩难以进入一所理想大学,因此选择高三突击学习某个体育项目,凭借其文化课成绩进入体育专业类院校,另外一种表现为专业能力强但文化成绩偏低,这类学生大都从小就开始从事体育运动专业,或者本身就是运动员,因而文化底子较薄弱,第三类表现为学习成绩和专业能力比较平均,此类学生大都文化课成绩平平,一般是进入高中后才开始正式学习体育运动专业,并希望以此进入较为理想的高校,所以专业素质和运动能力都不突出.正是由于体育专业的学生生源的差异性,不同学生的运动动机和取向具备较大差距,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表现各异.

体育专业学生技能培养中的非智力因素开发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生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由于体育专业学生的这种不同来源,造成他们的运动动机和取向较多的表现为对训练课的差异性态度,专业能力较低的第一类学生由于自己的专业能力较之他人要低得多,担心完不成训练任务,往往对训练课有恐惧心理,所以常出现一定的应激反应,如腹疼、疲倦、无精打采和抽筋等,如果教师、教练在安排训练时内容和强度不够合理就会加剧这类反应.这部分学生的运动取向更容易受到体育环境、体育教师、同学认可度、团队地位等因素的影响,运动动机不强,因而影响到了其体育专业技能的成熟与发展.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专业能力强的这部分学生因之前长期以运动训练为主要生活方式,往往感觉训练课强度太低、新鲜感不足、枯燥乏味、缺乏挑战性等,所以也会出现怠于努力的现象,这类学生虽不缺乏运动动机,但如果训练课不符合他们的训练贯习、训练强度和训练条件,同样会影响其运动技能的可持续发展.他们的运动取向不容易受到同学认可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但在体育环境、体育教师和自我认可取向方面表现的更为强烈.


另外,体育专业学生在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上存在性别差异性.Fortier等[1]使用运动动机量表(S)对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动机弱化、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进行了测试,发现女运动员、学生的内在动机(即完成与体验刺激)与男性运动员、学生相比得分显著较高,而男运动员、学生的外在动机(外在调节)则显著高于女运动员、学生,在同一化程度上,女性又高于男性.事实表明,青年男性更倾向于外在表现,即外在评价(教师、教练评价、同学评价、异性评价等),其社会目标取向更加强烈,团队归属感和社会认同取向占有主导地位.女性则更倾向于个我目标取向、自我归属感和家庭认同.

(二)体育专业学生的情感、意和性格特征

在情感、意志和性格的外在表现情况来看,不同来源的学生同样存在较大差异性.专业技能强的学生在行为方式上表现为身体祟拜,即对强壮有力的身体有趋向性,性格外向,做事风格表现为胆量大、敢说敢干并能够勇于承担责任,但更容易感情用事、争强好胜,具有一定的攻击性特质.气质上呈现为反应快、活泼多动、直爽豁然、善于与人交往、容易固执己见,在技术学习上偏重形象思维,重实践轻理论,在环境情感中,更热衷热闹,现实更强的合群性,厌恶寂寞和单调的工作.专业技能水平较弱的学生更多表现为多元趋向,在文化课学习方面更加努力,性格内向,其特质表现为幻想性和忧虑性,处事更为理性,但会呈现怯懦性特质,有恒性表现不突出.气质上呈现出反应较慢、善于思考、犹豫不决,善于抽象思维,理论能力较强,实践能力不突出[1],喜欢独处和安静等.石海燕等对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安体育学院等院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使用16PF对500名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专业优秀的学生和一般的学生除了A(乐群性)、F(兴奋性)、L(怀疑性)、N(世故性)和Q4(紧张性)这五类扔个特质以外,在其他特质上均报告为显著性差异(如图1).

图1体育专业学生16PF人格测试比较

(其中:A乐群性,B聪慧性,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I敏感性,F兴奋性,L怀疑性,N世故性,O忧虑性,Q1实验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Q4焦虑性)

相关研究显示,体育专业大学生中的专业优秀学生和普通的学生在多数人格特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专业优秀在情绪方面更加稳定,成就动机强,而专业普通的学生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成就动机弱,在进取心方面,优秀学生进取心强、好胜独立,而普通学生表现为依附和顺从,专业优秀者为人豪放直爽,富于幻想,而专业普通的则表现为喜欢稳妥起见,不喜冒进,另外专业优秀的学生还表现为激进、不拘小节和常规、创造性强,专业一般的学生则相比而言更加内敛、墨守成规、自律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