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为导向的科研对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生培养质量的意义

点赞:8424 浏览:256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提出应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选题导向与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科研选题导向区别对待,提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以临床为导向科研选题,并分析其优势.

关 键 词:临床问题;科研;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032-02

临床医学相关的研究生包括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即所谓的“临床型”学位研究生和“科研型”学位研究生.根据医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临床型”和“科研型”研究生具有诸多不同:首先,从培养目标来看,“临床型”研究生是将成为从事临床诊疗的医务人员,而“科研型”研究生是将成为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其次,从培养过程来看,“临床型”研究生除进行半年的理论课程学习外,应包括至少一年半至二年左右的临床科室轮转学习,在临床实践中锻炼其诊治疾病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科研型”研究生除进行半年的理论课程学习以外,将开展约两年半时间的基础(实验)研究;再次,从培养环境来看,“临床型”研究生周围的病例、标本等临床资料丰富,但基础科研设备条件相对较弱,基础实验知识储备相对较少,而“科研型”研究生则反之.因此,“临床型”研究生从事科研的条件明显不同,从事科研的类型或内容也理应不同.

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临床型”的科研课题选题常与“科研型”相似,大多来源于所在专业的自然科学基金类课题,基于此开展耗时较长、实验能力要求较高的的基础研究,科研选题与临床问题相脱离,甚至科研与临床成为矛盾[1-2];尽管从事基础实验研究的时间有限,条件较差,“临床型”研究生们为了完成课题,往往草草实验,匆匆结题,实验结果未经过充分验证,造成研究结果的可信度较低;为了按时获得学位,少数甚至人为“研究”出阳性的实验结果,不但危害医学科研事业,也养成了其不良的科研道德[3];同时,由于将有限的时间过多的时间何精力用在了基础实验上,缩短了“临床型”研究生在临床轮转学习的时间何投入,造成其临床实践能力的局限甚至缺乏,“临床型”研究生毕业却不会做临床.


为何会造成上述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科研人员甚至临床工作者都认为,科研就等同于“瓶瓶罐罐”的基础研究,就必须是某个发现某个信号通路,或揭示某个分子机制,如果不从临床“脱产”去做基础研究,就不是真正的做了科研.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根据与临床医学联系的紧密性,医学科研的类型常包括临床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如为评估新药安全性、有效性的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为阐明某一诊断新技术或某一治疗新方法的病例随访观察、资料统计分析研究等,均直接“取材”于临床、“怎么写作”于临床;应用基础研究如为阐明某一临床现象的本质或干预作用机制或效果而开展的标本检测分析或新仪器、新材料研制的工程学研究等,与临床的联系也较紧密;而基础研究是为探索疾病的本质,深入开展基础实验,从细胞、分子和基因等水平上,了解疾病本质某一点中的细微变化,通过长期的研究积累,阐明某一机制,以期在对诸多机制认识积累的基础上逐步认识疾病的本质,从而为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理论支持,即基础研究是间接与临床联系.在笔者看来,“临床型”研究生的科研选题应围绕临床,以临床为导向,开展以临床为直接“出发点”何“归宿点”的临床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而非纯基础研究.

临床为导向的科研对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生培养质量的意义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临床医学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以临床为导向的科研,有利于保证“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在此基础上,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而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再完备的理论知识储备也替代不了必要时间的临床实践锻炼.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8年颁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4],“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半年脱产的理论课程学习;第二阶段是二级学科内临床相关科室轮转及出科考核;第三阶段为学科专科细化和强化训练;第四阶段是毕业前的阶段考核(包括临床技能、临床思维、专业课、专业外语)、学位论文书写、学位答辩.由此可见,培养出合格质量的“临床型”研究生必须以充分时间的临床实践锻炼作为前提.而如果“临床型”研究生完全从事基础研究,并研究出较高水平的成果,或至少研究出足以形成一篇毕业论文的成果,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基础实验知识,脱产开展基础实验,使其科研和临床成为一对矛盾.为了完成论文并按时毕业,研究生们常常无奈的选择牺牲临床锻炼时间,去保障基础研究时间.这样的实例比比皆是.根据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所有毕业后进入上海市工作的研究生中,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需至少参加两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至少需参加一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巩固上述毕业生的临床基础,在笔者带教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时经常会发现,很多硕士甚至博士的临床诊疗思维和操作技能非常低,而这些硕士、博士却很多是毕业于一些知名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起初非常令人不解,在向其中诸多人询问后才了解,很多“临床型”硕士、博士在研究生期间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基础研究上,甚至有存在一些根本就没有进入过临床的“临床型”研究生.缺乏临床锻炼,不但使得“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更使得这些研究生们失去了一个宝贵的临床锻炼机会.

2以临床为导向的科研,有利于提供科研为临床怎么写作的直观感受

尽管医学界经常提及“医学科研源自于临床,并为临床怎么写作”,却有很多医务人员并没有这样的直接感受.在工作中,不少人为了提升职称被动地申请科研基金,开展基础实验,撰写研究论文,并觉得“受累”于科研.笔者相信,这些医务人员中的很多人在研究生学习阶段都没有从事以临床为导向的临床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而是从事了“弃长取短”的纯基础研究,因此他们会觉得科研并不是为临床怎么写作的,科研工作会影响临床工作.笔者所在的医院是一所教学医院,每年都承担大批“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在研究生完成理论课学习后进入后续阶段学习之前,都要接受一套系统的临床岗前培训和科研设计培训,其中有一堂很重要并被导师们和研究生们共同称道的引导课.授课者是我院一名著名的骨科教授,讲课的内容是他以临床为导向从事科研的感受.该教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众多腰椎严重损伤后截瘫的患者都受困于小便失禁的烦恼,当时国内外都没有简单易行的处理对策,通常就是让患者与尿垫为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教授为了解决这一临床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工作,根据人体排尿机制原理,并受到线控电子设备工作模式的启发,成功的设计开发出以体表开关控制的仿生排尿设备并广泛推广应用,用科研解决了临床难题,造福了患者.在该教授不仅是一名业在界享有声誉的临床专家,以上述研究成果为基础,获得了大量基金课题的资助,发表了大量的科研论文,并取得诸多发明专利.该教授以临床为导向的科研经历使研究生们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很多研究生都做出了一些较好的临床为导向的科研.其实,对于主要植根于临床的“临床型”研究生而言,临床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尚未解决的实际问题,正可成为科研选题取之不尽的来源,为解决这些临床实际问题而设计并完成临床或应用基础研究,并将研究的结果直接应用于临床,无疑提供了科研为临床怎么写作的直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