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点赞:3761 浏览:1037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心理护理情况,依据是否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将患者分为心理护理组30例和常规护理组30例.结果心理护理组患者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心理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差错率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利于患者预后恢复.


【关 键 词】子宫肌瘤;心理护理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肿瘤,发病年龄30岁-50岁,尤其是以40岁-50岁最为常见[12].手术治疗目前是主要的治疗措施,患者心理护理情况,直接关系到患者临床疗效.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现汇报如下:

子宫肌瘤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护理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妇产科收治的子宫肌瘤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年龄31岁-50岁,平均年龄41.7±7.6岁,子宫肌瘤类型:浆膜下肌瘤20例,黏膜下肌瘤25例,肌壁间肌瘤10例,子宫腺肌瘤5例.手术治疗方式:子宫切除术32例,肌瘤剥除术28例.肌瘤大小:3.1cm×2.6cm×3.0cm-5.1cm×5.2cm×5.0cm.所有子宫肌瘤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本项调查,根据是否实施心理护理分为两组,心理护理组30例和常规护理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子宫肌瘤类型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软件比较观察,P>0.05,提示本次调查结果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用妇产科子宫肌瘤患者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联合心理护理措施:(1)分析子宫肌瘤患者心理特点:详细的分析子宫肌瘤心理特征,总结心理护理经验,为制定心理护理计划做好充分准备.(2)制定心理树立计划:分别有针对性的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实施心理护理措施,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做到患者从生理到心理的真正的健康痊愈.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患者心理情绪评分(1)参照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观察患者出现抑郁心情、躯体不舒服的症状,精神运动,行为症状以及心理方面的症状.通过评价抑郁症状的不同程度进行评分.(2)参照焦虑自评量表:观察患者焦虑心情,身体症状,精神运动行为及心理方面的症状体验.

1.3.2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差错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情绪评分情况比较(如表1)心理护理组患者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差错率情况的比较(如表2)心理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差错率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女科常见的盆腔肿瘤,同时发病患者呈现年轻化,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20%-25%[34].子宫肌瘤患者往往对病情过度忧虑,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同时患者往往因对手术治疗过程不了解,出现烦躁、自卑、疑惑等情绪.具体步骤①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护理人员根据子宫肌瘤患者不同心理特点,耐心的讲解子宫肌瘤形成的原因、治疗方式及疾病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通过聊天的方式介绍妇产科内医护人员的资质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缓解患者对于治疗的恐惧感和疑惑感.②术中心理护理:术中在不影响医生手术治疗的前提下,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术中心理护理,其中包括用手轻轻抚摸患者,给局麻患者一些存在感和被关心感,消除患者孤单、恐惧、无助的心理情绪.对于意识稍微清醒患者,以简单聊天的形式,转移其注意力,谈一些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仅以患者眨眼或点头示意即可.③术后心理护理:术后为患者播放喜爱的轻音乐缓解其术后疼痛,介绍同室病友骨折治愈经历,提高其面对疼痛和卧床的决心和信心,消除患者对日后生活、工作以及家庭等方面的担心,饮食、用药及术后活动应给与相应的出院指导.本研究通过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心理护理组患者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同时心理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差错率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利于患者预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