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

点赞:13192 浏览:5779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探讨生化质量控制的要点以提高生化检验的准确性.方法:对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对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环节加强管理.结果:通过对生化检验各环节质量控制,提高了生化质量,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结论:只有加强生化检验过程中每个质量控制的要点,才能保证结果的质量,才能更好的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怎么写作于临床医生和患者.

关 键 词:生化检验;质量控制;临床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145-01

生化检验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是临床实验室的生命线.保证检验的准确可靠是每个检验员的职责.临床检验中需全力加强全面质量控制工作(TQC),抓好实验前,实验中及实验后三个环节.本文针对如何加强生化质量控制做如下分析.

1质量控制要点

1.1人为因素:检验人员是生化检验质量控制中的前提,各种可能的结果和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丰富扎实的理论基础,高尚的职业道德,熟练的操作技能.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技能,从而提高了检验质量.准确的结果辅助临床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是当检验人员发生错误时,必然会影响到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从而影响治疗方案.检验人员应与临床医生沟通,让他们了解不同标本收集时应注意的事项.临床医生可以更严格正确的采集标本.如检验结果到达临床医师手中后存在疑问,要及时标本复查.

常规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化检验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8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2病人的准备:生化检验前患者不能熬夜,不宜过度劳累,应处于较好的身体状态.采血前12h保持空腹,但是空腹时间不能超过16h,如果超过16h会影响血液中的成分,采血前3-7天不宜食用高脂肪食物,保持普通饮食[1].对于糖尿病患者餐后2h血糖检,争取得到患者的配合,尽量使检验结果如实地反映患者体内实际情况.

2标本的采集

正确采集处理标本是整个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如果这一环节的质量控制不好,直接导致检验结果不能客观地反映患者的病情.

2.1采血的时间:选择最佳采血时间,一般血液标本晨起空腹采集.标本必须真实客观的反映患者当前病情.

2.2采血部位:通常习惯于正中静脉,对于危重患者的采血,首先考虑静脉输液的对侧采血,减少血液稀释的概率.如果血液被稀释,直接影响结果,误导临床诊断.我们建议在送检单注明药品,采样部位,患者姓名,采样时间,接收签名.详细的文字记录,可减少差错,做到查有可循.

2.3防止标本污染及溶血:生化标本禁止污染,溶血,黄疸及脂血是影响检验的主要因素.原因为钾,镁,LDH等测定结果偏高,Hb对分光光度中吸光度干扰,导致短波处测定的吸光度增高[2].溶血多由于采血操作不规范,技术不熟练.如抽血不当,负压过大,出血速度过快.抽血不顺,泡沫过多,血细胞张力大造成细胞破裂溶血.试管不洁净,内含有氧化性洗涤剂等都可以使细胞发生溶血现象.当发生溶血时,应与临床医生联系,核实是否病人体内发生溶血.如果病人体内没发生溶血,应重新采血,如不能重新采血,应在报告中注明“标本溶血”.

2.4标本的保存与运送:标本采集后应立即处理和检测,标本放置过久造成血液成分变化,甚至溶血现象增加,血液浓缩.实验室人员应在血液标本采集后30分钟内完成检测,如果不能完成,应该将标本冻存,0℃-4℃内15min,一般不超过2h[3].引起生化结果波动的原因很多,其中采样送检也是重要的原因.

3仪器管理

实验室自动化分析仪大大缩短了检验时间.自动化分析仪在全程质量控制的每一步骤,细节都很重要.分析过程中要仔细检查仪器,如各种试剂所剩份数应大于当天预期标本量.结果审查中,要通过经验丰富的人员严格审查,才能打印检验报告.为了保证机械运转减少装置的活动磨擦,延缓磨损或减少阻力,机械设备需要做常规清洁工作或加润滑油.精密仪器除了日常保养以外,还需要定期校正或定标,每天下班前需对仪器保养维护一次.

4分析后质量控制

生化分析的自动化减少了检验报告的误差.审核人员对测定结果严格审核,对异常结果的分析取舍提出挑战,比如一些检测性结果:酶类增高但个别结果接近零值.过低值、负值的肌酐、尿酸结果往往提示黄疸血清标本,多项分析结果过低,一般表明标本稀释实则由于标本中有纤维蛋白凝块,或标本搁置过久所致.急诊与常诊测定结果的不一致经常是临床医师投诉的内容,因此需要制定急诊仪器定期比较校准制度.对于经常检查的病员,检验人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储存和查询功能,对比前后的测试结果.检验工作者除了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基础知识,应能对一些常见的异常检验结果做出合理解释.血液标本测定完毕,应在室温下至少48h[4].

5讨论

质量控制(QC)是实验室监测和评价质量的一种手段.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新方法不断向着快速、微量、准确的方面发展.各种各样自动分析仪的应用,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已成为检验人员的迫切愿望和任务.为了给临床可靠的依据,就要求每个检验员在质量控制上给予高度重视,严谨的工作态度.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宣传质控检测的目的和意义,不断强化大家质量意识.临床医生对检验工作不了解,尤其是对一些异常检验结果,检验人员与临床医生的交流就更为重要.总之加强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沟通,是检验和保证实验室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谈到生化质量控制,我们自然想到室内质控(IQC)和室间质控(EQA)这两个概念,其中室内质控一般为检测和控制常规工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提高常规工作中日内和日间标本检测的一致性.室间质控是在室内质控的基础上进行,最终目的是通过实验室间之间的比对,通过观察各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采取相应措施,使各实验室结果更相似.加强对分析中每个质量控制的要点,才能保证生化检验的准确性.